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九六章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

    欧阳晓丹警惕地看着牟莹,而牟莹也在观察欧阳晓丹。 </p>

    张天元挠了挠头,暗道这莫非就是本子动漫里一直在说的修罗场吗?</p>

    “晓丹,这个是刚子的女朋友,刚从美国回来,刚子在学校上课,没法陪她,我就带着他在潘家园逛逛!”</p>

    张天元介绍了一下牟莹,然后又指着欧阳晓丹对牟莹说道:“这个是欧阳晓丹,我在上浦认识的朋友,帮过我不</p>

    少忙。”</p>

    欧阳晓丹听到是徐刚的女朋友,这警惕心一下子就放下来了,脸上也有了笑容。</p>

    “不如咱们三个一起逛吧?”欧阳晓丹建议道。</p>

    张天元也正想如此呢,他实在不想看到欧阳晓丹在人群里被人占便宜,而且,他虽说跟牟莹只是同学关系,</p>

    可是毕竟男女有别,走在一起太尴尬了,如果有个人掺和进来,那就轻松多了。</p>

    “好啊,一起逛吧。”张天元随即就答道。</p>

    牟莹是柳梦寻的朋友、闺蜜!自然是绝对不允许张天元跟欧阳晓丹独处的,尤其欧阳晓丹的美貌可是一点都</p>

    不输给柳梦寻的,只是类型不同而已,所以她自然也点头答应了。</p>

    两个人继续往前走,张天元看了看欧阳晓丹手中的书就问道:“你这个到底是什么?什么书值一千三百块啊</p>

    ?”</p>

    “哦,这个啊,这个是我给爷爷买的,他最喜欢这种红.色收藏品了,尤其是有关邓公的!他老人家可是邓</p>

    公的忠实粉丝啊!”欧阳晓丹兴奋地解释道。</p>

    “红.色收藏?”</p>

    “嗯!据说传世的邓公青年时旅欧期间的文物、文献,均珍藏在法国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中,其中法国警.</p>

    察当年拘扣邓公从事革.命活动的表格、笔录,邓公在莫斯科亲笔填写的‘自传’ 等成为稀世珍品。即便是这</p>

    些原件的复制品,所在国元.首们访华期间均以重礼捐赠于我国国家博物馆,足见珍罕。</p>

    收藏、整理邓公在革.命战.争中的文物、文献极为困难,民间收藏爱好者能得到必视为珍品。而国家博物</p>

    馆、纪念馆、图书馆馆藏的邓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献一律登记为国家一级文物,由此可见难度之极。</p>

    2004年8月。纪念邓公诞辰100周年期间,国家馆藏的邓公文物和文献开展了一次全国普查,结果是1938年</p>

    以前的馆藏不足20件。2004年 8月,一位同邓公同志共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老者的后代,将一组上世纪二十年代的</p>

    老照片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其中就有首次发现的邓公在法国留学时的三张真实写照,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一时传</p>

    为美谈。足见邓公早期文献受到的高度重视。</p>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红.色收藏品呢。有些人就有这种特殊的爱好嘛。”欧阳晓丹兴奋地解释着,</p>

    仿佛只要跟张天元有话说,那就很高兴了。</p>

    “还有别的红.色收藏?”</p>

    “对啊,潘家园市场上有许多经营古旧书画的摊位,除了杂志书刊外,还有各个年代的宣传画,包括商品海</p>

    报还有影视海报,这也是一些人收藏的对象。作为人文一景,成为潘家园旧货市场的一种魅力。关于从旧报堆里</p>

    ‘ 淘’得宝贝的故事也很多。</p>

    有位王先生虽然年纪不大。却是潘家园的老玩家,他主要收藏海报。王先生说:‘现在如果两个星期不去潘</p>

    家园,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在潘家园,找的就是情趣,藏的就是一份历史。’这里经营古旧书画的摊位很多,特</p>

    别是各个年代的宣传画,还有一些影视作品和广告。不经意间,你会在这里遇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列.宁啊,润</p>

    公啊,工.农.兵老大哥啊,周.璇啊……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年代。那感觉其实挺不错的。”欧阳晓</p>

    丹又说道。</p>

    “嗯。的确是有很多人会恋旧的!像我这样的人,就比较喜欢古代的东西,特别是住的地方,我就喜欢我国</p>

    古代的建筑风格,对于现代那些奇葩的所谓建筑艺术以及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实在不感冒啊。”张天元笑了笑道</p>

    。</p>

    “你都快成老古董了啊。”欧阳晓丹笑道。</p>

    “老古董啊!呵呵,我毕竟是喜欢古玩的人嘛,这样子好像也没错哦。”张天元也笑道。</p>

    “嗯?你们两个感情挺好吗?”牟莹突然笑了笑道。</p>

    “莹子。你可别乱说话,这话要是被梦寻听到了,还不误会啊?”张天元急忙道。</p>

    “放心吧,梦寻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子,她才不会为了这种事情而怄气呢。”牟莹笑道,不过这笑容有点吓</p>

    人啊。</p>

    张天元急忙瞥过脸去,干脆当作没看见了,用着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填充自己的大脑。</p>

    潘家园的收藏品市场之所以会这么火爆,这其实还是跟全国范围内的收藏热潮有很大关系的。</p>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更多的人接触到艺术品、收藏品,上个世纪80年</p>

    代末,90年代初,是我国民间收藏社团最为兴旺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相继成立省、市级的综合性收藏组织,</p>

    各地停办已久的古玩市场、旧货市场和新兴的艺术品拍卖行、画廊不断涌现,不仅把人们收藏的积极性充分调动</p>

    起来,更把海外的收藏家也吸引了过来,艺术品拍卖行由最初的几家发展为120多家,由初期每年只搞春秋两次</p>

    艺术品大拍,发展为月末、周末小拍,以适应群众对收藏的需求。</p>

    仅以2008年帝都春季艺术品大拍为例,我国嘉德、中.贸.圣.佳、帝都华辰三家艺术品拍卖公司共拍出文</p>

    物艺术品3653件,成交总额20863 万元。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拍卖企业共有1735家</p>

    ,全年拍卖成交额超过300亿元。</p>

    画廊的发展也很迅速,目前全国已有画廊 2000余家。据说东山每年用来买字画的钱就达10个亿。</p>

    收藏市场如雨后春笋,收藏现今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群众爱好,仅帝都的古玩、旧货市场就有潘家园旧货市场</p>

    、帝都古玩城、琉璃厂、报国寺、红桥、大钟寺邮币卡市场、马连道邮币卡市场等等,古玩市场的蓬勃发展,孕</p>

    育出古玩艺术品收藏大军,仅上浦的收藏大军就有40万人。</p>

    收藏者的不断增多,也带动了家庭博物馆的兴起。上浦目前颇具特色的家庭博物馆有120多家,这些民间收</p>

    藏博物馆。已成为当代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与国家收藏互补的文物收藏形式。</p>

    从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发展变化,到我国收藏大市场的复苏兴旺,折射出的正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p>

    ,这真得是让人有些感动啊。</p>

    看到附近有卖连环画的,张天元顿时停住了脚步,好是怀念啊,想当初,他自己赚的第一笔超过十万的小钱</p>

    钱。那就是卖连环画赚回来的啊。</p>

    “怎么?又想起你当初卖给我的那本连环画了吗?”牟莹笑着问道。</p>

    “是啊,要是当初我有钱的话,指定是不会卖的,有些东西,留下来自己收藏,远比卖了好,钱可以再赚。</p>

    但东西卖了,或许就买不回来了。”张天元叹了口气道。</p>

    “别叹气了,那本连环画如今就在上浦博物馆里摆着呢,你如果想去看看的话,大可以去看的。”牟莹安慰</p>

    道。</p>

    “你们要是没事儿,我在这儿看看书行吗?”张天元问道。</p>

    “一起吧。反正我们对那些连环画也挺感兴趣的。”牟莹点头道。</p>

    欧阳晓丹也使劲点了点头。</p>

    张天元知道她们是在迁就自己,心中感动,不过既然她们是好意,自己当然是要好好看看的。</p>

    他四处看了看,发现一个中年人的摊位上东西不少,于是就蹲了下去。</p>

    这个中年商贩有意地将连环画精品一一摆放到前排显眼的位置,其它民国旧书则放到自己的脚下。牟莹和欧</p>

    阳晓丹捧着那些连环画看得是津津有问。</p>

    “喂。两位姑娘,如果不打算买的话,可别把东西弄坏了。”那商贩看了她们一眼叮嘱道。</p>

    他倒是不反对别人看,就是别给他弄坏了,不然再卖可就卖不出去了。</p>

    张天元起初也在看连环画,不过眼睛的余光很快就瞄上了一本民国时候的书籍,于是他装作漫不经心地拿起</p>

    那几册民国旧书逐一问价,心里却只惦记着其中那一册文学翻译旧书的价格。这是潘家园里买东西的人常用的招</p>

    儿,所谓“声东击西”。</p>

    不过很可惜,潘家园是何等地段,这里绝对是藏龙卧虎啊,书商半只眼就看出张天元心里头惦记什么,板着</p>

    脸斩钉截铁地对他说道:“您中意的那本是鲁.迅写序言的好书,200元一口价!”</p>

    张天元虽然被人说破了心思,不过并不在意,脸不变色心不跳,依然是淡定地看着那基本民国册子,这都是</p>

    练出来的功夫了,他逛古玩市场都不是一次两次了,怎么会因为被人看穿心思就紧张呢?</p>

    爱收藏的人毕竟是爱收藏的人,岂能让面子给丢了魂?</p>

    这本鲁.迅写序的册子,都不用鉴宝术,张天元就可以看出来是真货,这样的书现在也是挺稀罕的,如果能</p>

    够买到手,那也算不错了。</p>

    二百块,对一本书来说或许贵了,可要是收藏品,那就不一样了。</p>

    他看了那本册子一眼,那书是鲁.迅写序,名字叫《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前苏.联作家卢那卡尔斯基原著,</p>

    易嘉译,1934年4月上浦联华书局版,印1000册,鲁.迅写后记。</p>

    对鲁.迅和卢那卡尔斯基,张天元都是知道的。</p>

    但这书有两点他还有些困惑,其一就是,“董吉诃德”是什么?难道是堂吉诃德的另外一种翻译吗?</p>

    还有,“易嘉”又是谁?这个翻译很有名吗?</p>

    易嘉是谁?鲁.迅先生为该书写序和后记是否意味着重要的历史事件?董吉诃德是否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第一书《堂吉诃德》的谐音译意?一连串的疑问,一连串的浮想引发了张天元浓厚的兴趣。</p>

    毕竟风险和收益永远成正比,于是他也就一不做,二不休,200元成交了,反正200元对他来说,可能连毛毛雨都不算,他有时候给酒店侍应的消费都好几百块,甚至上千块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

    /html/book/8/8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