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88章:愈演愈烈的战场

    第1188章:愈演愈烈的战场</p>

    片刻后,武信侯公孙起便领着秦少君、王龁等人,登高眺望山下远方,果然瞧见有大队人马打着魏、商水、川雒等繁多的旗号来到函谷外的平地。 </p>

    “魏军怎么回来得这么快?”秦将王龁忍不住自言自语道。</p>

    毕竟按照他们的估算,魏公子润最起码也得在七八日后才能返回函谷,甚至于,还不止七八日。</p>

    “莫非是出现了什么变故?”秦少君顺嘴说了句毫无营养的话。</p>

    而此时,武信侯公孙起目不转睛地盯着远方的魏军阵势,半响后,他沉声说道:“魏将司马安……了不得的将才!”</p>

    “什么?”听到武信侯公孙起那没头没脑的话,秦少君、王龁等人皆一脸困惑。</p>

    见此,公孙起微皱着眉头解释道:“诸君且观山下魏军,伐木、立营、搭建兵帐,各司其职,整齐有序、镇定从容,这表明,魏将司马安仍然活着。否则若司马安已故,魏军的气势不会如此……平和。”</p>

    ……</p>

    秦少君忍不住看了一眼公孙起,随即再次将目光投向山下的魏军。</p>

    他是没看出魏军的“平和气息”,他只知道,山下的魏军数量太多了,以至于无形有一股压力袭他心头。</p>

    “估算日程,不可能是魏公子润救的司马安,日期对不。王戬将军善攻善守,算兵力远不如魏军,但凭着麾下数千铁鹰军,也断然不可能败得如此轻易。……换而言之,魏公子润多半是扑空了,白白跑了一趟,待等他率军抵达卢氏时,司马安已自行解围。”</p>

    说到这里,武信侯公孙起转头眺望雒南盆谷方向,继续喃喃说道:“若魏将司马安是自行解围,那么意味着,雒南盆谷的羯部落已覆亡……不好,不好。”</p>

    摇摇头,他招来一名护卫,沉声说道:“速速派人通知国内,请大王派兵将驻援蓝田。……司马安或有可能穿越秦岭,兵袭我大秦境内。”</p>

    “是!”护卫领命而去。</p>

    在旁,秦少君与王龁听得颇为心惊:难道这场仗,竟会波及到秦国本土?</p>

    数日后,魏军在函谷山外重新建造了一座军营。</p>

    由于想尽快结束秦川这边的战事,因此,在军营尚未全部竣工的情况下,赵弘润便下令商水军到函谷前搦战。</p>

    但函谷山的秦军对此毫无反应,任由山下的魏军破口辱骂。</p>

    或有一些秦军兵将忍不住心气愤,强烈要求出兵与魏军交战,却也被武信侯公孙起强行压制下来。</p>

    待等到十月初九时,见秦军龟缩不出,魏军遂尝试攻打函谷。</p>

    但遗憾的是,由于秦军有足够的时间将整座函谷军营建造有如铁壁一般,以至于商水军对函谷的攻坚战并没有什么收获。</p>

    果然,武信侯公孙起是打定主意龟缩不出了……</p>

    从始至终旁观了两日魏军对秦军的骂阵,见秦军丝毫没有出兵的意思,赵弘润恨得牙痒痒。</p>

    在他看来,武信侯公孙起说什么从函谷始、以函谷终,摆出一副欲在函谷与他魏军决一死战的架势,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以拖为重点的战术而已。</p>

    不过话说回来,若要强行攻打函山,赵弘润还真没有什么把握。</p>

    毕竟在他眼,秦军在函谷狭口两侧山峦建造了连绵十几里的营寨,这片区域打造地固若金汤,纵使商水军这支精锐强行攻打,恐怕也未见得能攻陷这座秦营——至少,强攻的伤亡,是赵弘润所无法接受的。</p>

    按常理来说,强攻不成,那么只有采取偷袭,不过,赵弘润对此毫无信心。</p>

    似武信侯公孙起这等深谋远虑的人物,会不提防魏军的袭营?</p>

    赵弘润是不信的。</p>

    碰碰运气这种事,毫无意义。</p>

    当晚,赵弘润亲笔写了一封战书,命几名纶氏部落的骑兵送到秦营。</p>

    待等武信侯公孙起收到之后,不禁失笑,因为赵弘润在那份战书只画了一群缩头缩脑、栩栩如生的乌龟。</p>

    为首一只大乌龟,旁边还写着此武信侯公孙起也!的字样。</p>

    当时,看到这幅图画的秦将们一个个气得满脸涨红、火冒三丈,连秦少君亦有些生气,在心暗自嘀咕:可恶的家伙,你是把我也骂进去了么?</p>

    唯独武信侯公孙起镇定自若、笑容可掬,对左右护卫笑道:“魏公子润亲笔所绘之图,纵观我大秦,唯某独一份也!”</p>

    随即,他命人赏了那几名纶氏部落的战士每人一小口袋米,并让他们回魏营传话:多谢魏公子赐画!某亦回赠一些公子所缺之物。</p>

    那几名纶氏部落的战士不知其用意,遂带着几个小口袋的米返回魏营,将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赵弘润。</p>

    待听罢纶氏部落战士的讲述后,赵弘润亦气地心发堵,因为武信侯公孙起分明是在拿粮食反讥他,讥讽他魏军缺粮的事实。</p>

    魏军缺粮么?</p>

    缺!</p>

    非常缺!</p>

    其余几个战场暂且不说,且说赵弘润这边,他麾下的军队,有七成士卒靠每日杀羊充饥,堪称奢侈之极。</p>

    可这奢侈背后呢?损失是何等的惨重。</p>

    别看魏军抢掠了包括乌须部落、羯部落、羚部落在内的三川境内所有不愿臣服于魏国的部落的羊群,收刮了几十万头羊,但对于赵弘润麾下二十几万军队而言,这几十万头羊算全部宰杀,又能支撑几日?</p>

    十日,不能再多了。</p>

    而在此之后,二十几万魏军要陷入缺粮的窘迫境地。</p>

    “给我增派打造投石车的人数!”</p>

    在听罢了武信侯公孙起的回覆后,赵弘润在沉寂了片刻后,似咬牙切齿般下令道。</p>

    其实在返回函谷山前的时候,他已经下令麾下士卒打造投石车,毕竟武信侯公孙起想要采取拖延战术的猜测,他早在雒城时已有所猜测。</p>

    当时,赵弘润预感此番他们魏军攻打函谷会是一场旷日鏖战,因此,他命人送信回国,让冶造总署派人押运石油桶弹前来三川。</p>

    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赵弘润尽量避免再使用石油用单这种战略级别的杀伤武器,但眼下魏国头难当头,他顾不得许多了。</p>

    什么污染、什么泄密,统统靠边站!</p>

    若国家都覆灭了,函谷这边污染不污染,还有什么关系?石油的秘密泄露不泄露,又有什么关系?</p>

    十月十二日,第一批粮食运到了三川前线魏营。</p>

    这批粮食,可不是魏国朝廷出的,而是赵弘润招募的王用商人少伯从国内以及卫国收购的粮食,毕竟朝廷户部承担河内战场与宋郡战场这两线的粮草输运已经是力有不迭,因此,赵弘润才会想尽办法自己解决粮草事宜。</p>

    甚至于,为了缓解米粮的压力,不惜让麾下军队的士卒用羊肉充饥。</p>

    此番,少伯并没有亲自前来,他只是让心腹家卫,催促着民夫将粮食运到了雒城,交割给了他的义兄弟,即赵弘润的幕僚介子鸱,而介子鸱在得到这批粮食后,承担着送粮至函谷、卢氏、横涧,以及河东的汾阴等几个局部战场的魏军手,用微薄的粮食储量,维系着整个魏西战场多个局部战场的粮草供应,每次押送,不多一分、不少一分,算得清清楚楚、仔仔细细,如履薄冰般让魏西战场诸路魏军都不至于陷入缺粮的困境。</p>

    纵使是赵弘润都佩服不已。</p>

    另外,与粮草一起送到的,还有少伯的亲笔书信。</p>

    少伯在信告诉赵弘润,魏国本土与卫国的粮食已出现了紧缺,因此,他正准备远赴齐鲁之地,找齐国收购粮食。</p>

    这是赵弘润的主意。</p>

    毕竟齐国虽然仍在内乱,赵弘润的兄长赵弘昭(姬昭)辅佐公子白,暂时还未彻底击败后者的几位兄长,但总得来说,由于田耽、田讳、田骜、田武等齐国名将皆遵从齐王吕僖的遗命,选择支持姬昭与公子白,使得姬昭目前已在齐国的内乱取得了优势,只不过离平定内乱尚有一段距离。</p>

    而在这种情况下,姬昭虽然没办法出兵帮助母国,但却可以在粮食提供一些帮助。</p>

    问题在于梁鲁渠。</p>

    事实,魏国与鲁国合力建造的梁鲁渠,其实已建成了九成,目前最大的阻遏,来自宋地正统叛军首领宋云的势力——这是一支既不服从魏国、又与降魏宋将南宫垚为敌的宋地本土叛军。</p>

    为了这条河渠,鲁国的士兵去年与宋云的叛乱军发生了几次冲突,但很遗憾,鲁国的工匠名扬天下,而鲁国的军队嘛,在暂时失去齐国钱粮照拂的情况下,说实话弱得与卸甲的齐国士卒不相下,以至于被宋云的叛军在泗水-微山湖一带打得灰头土脸。</p>

    可没想到的是,当南宫垚反叛的时候,宋云却站在了魏国这边——较真来说,宋云并没有确切表示站边魏国,可他却在大力进攻被南宫垚控制的宋郡诸县。</p>

    因此,少伯决定亲自去找宋云谈谈,为此,他还特意请义兄弟介子鸱提了点他。</p>

    至于提点什么,赵弘润多少才能猜到,毕竟宋云自诩原宋国将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复辟宋国,此番趁南宫垚与楚军汇合攻打魏国之际,率军进攻宋郡诸县。倘若魏国败得太快,宋云麾下的叛军,如何挡得住南宫垚的睢阳军以及楚国的军队?</p>

    因此,宋云是绝对不希望魏国在这个时候覆亡的,只要从这方面着手,说服宋云同意梁鲁渠开通,不在话下。</p>

    至少在赵弘润看来,宋云绝对不会愿意好不容易等到的复国机会,因为魏国败得太快而白白错失,以至于宋地继一度成为魏国领地之后,又被楚国占领。</p>

    而更关键的是,相较魏国的贵族,楚国的贵族更贪婪。</p>

    十月十四日,第一批石油桶弹运到了函谷魏营,整整四十车,每车十二桶。</p>

    虽然数量并不是很多,但用来向秦军证明魏军誓破函谷的决定已然足够。</p>

    于是乎在当日,赵弘润率领五万商水军、两万川雒联军,携数十辆投石车,在函谷外摆开阵型。</p>

    “给本王焚尽这片山!”</p>

    随着赵弘润一声令下,数十辆投石车无休止地向远处的函谷秦营抛投石油桶弹,顷刻间将近五百桶石油用尽。</p>

    与此同时,正如武信侯公孙起所猜测的那样,坐镇在雒南盆谷的魏将司马安,正准备率军横跨秦岭,反侵入秦国本土。</p>

    而在河东一带,现任韩国太原守乐成,亦与魏将、临洮君魏忌战于汾阴津,每日交兵不断,双方士卒的鲜血,染红了河面。</p>

    不得不说,随着临近寒冬,各方战场的战局迅速升温,谁都想在寒冬来临前取得优势。</p>

    https:///html/book/32/3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