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92章:宋地叛军

    PS:忽然反应过来月末啦,求月票啊~</p>

    ————以下正————</p>

    博浪沙河港店铺对外出售的消息,赵弘润派人传了出去。</p>

    这个消息在传开后,立马成为大梁最火热的话题,之前像什么肃王有意争位、大盗桓虎诛杀国贼南宫垚、肃王即将成婚什么的消息,全部给盖过。</p>

    无论是原东宫党、雍王党、襄王党、肃王党,国内的贵族们在听到这则消息后,纷纷派人跑到大梁打探情况,仔细询问博浪沙河港商铺的出售情况。</p>

    而赵弘润这边,肃王党的贵族们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往肃王府跑。</p>

    毕竟谁都不是傻子,博浪沙河港筹建了整整六年,谁都知道它会成为魏国首屈一指的河港城池,像三川的雒城那样,若不先下手为强,日后哭都来不及。</p>

    然而,见这件事的反映如此之大,赵弘润颇为狡猾地改变了主意,取消了原定当月出售的打算,改设在两个月后,目的昭然若揭,无非是想吸引更多的富豪,让这些商铺卖出更高的价格罢了。</p>

    当然,为了安抚自己一派的贵族们,赵弘润私底下对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等人承诺,必定会将位置最佳的店铺,以最低的价格私底下卖给他们。</p>

    不得不说,在经过五方势力伐魏这场战争后,赵弘润对国内贵族的看法,再次发生了改变。</p>

    不能否认,魏国的贵族算没有到楚国楚东贵族那种程度,但也确实是汲取民脂民膏的国家蛀虫,可是在国家遭受危难的时候,这帮蛀虫也不是毫无贡献。</p>

    如成陵王赵燊,这位五服外的王叔在战争期间,砸锅卖铁凑出一支军队,与几个儿子亲赴原阳、酸枣、南燕,在大河南岸布防,虽然最终并未与韩军真的交锋,但是这份保家卫国的信念,赵弘润还是非常认可的。</p>

    因此,赵弘润并不介意给他们一些甜头——不光光是这些位已投奔他的国内贵族,但凡是在战争期间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贵族,不管是雍王党、庆王党,赵弘润到时候都不会为难他们。</p>

    因为他逐渐发现,或许在这个时代,的确是由贵族、世家、豪强支撑着整个国家。</p>

    倘若国内的贵族、世家、豪强不昏头,团结一致,相信强如韩国、楚国,也是无法使魏国屈服的——这一点在最近这场浩大的战争已充分证明。</p>

    当然了,不为难归不为难,但赵弘润也不介意从国内贵族手狠赚一笔,是故才决定延后两个月再出售博浪沙河港的店铺。</p>

    于是乎,除了肃王党的贵族外,其余国内贵族一边暗骂某位肃王的贪婪,一边尽可能地筹集资金,准备两个月后在博浪沙河港收购几间商铺。</p>

    为了筹集资金,国内有不少贵族将主意打到了宋郡那里。</p>

    宋郡有钱,暂且不说南宫垚的这些年来收刮的积蓄,事实宋郡的地方豪族也不少。</p>

    在往年,这些宋郡的地方豪族,一方面与魏国朝廷假意亲和,一方面又跟本土的叛军首领宋云有所联系。</p>

    据说,曾经一些企图将手伸到宋郡的魏国贵族,表面要么是遭遇贼寇、要么是被愤起的宋地平民杀害,可实际,却是被宋云的叛军给剁掉了爪子。</p>

    看看如今宋地的格局能明白,若非宋云的叛军在宋地本土声望极高,单凭这股叛军,如何能在次战争期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曾经受南宫垚控制的十几座城池?</p>

    倘若其没有猫腻,那宋云绝对称得是当世第一悍将,纵使是赵弘润、李睦、乐弈、田耽、景舍等辈,都不足以与其相提并论。</p>

    而这不可能的。</p>

    五月十八日,由于受到了国内贵族的压力,礼部派人催促派往宋地,联络宋地叛军首领宋云的使者郑习。</p>

    此时郑习住在宋郡丰城,在接到礼部的催促后,心暗暗叫苦。</p>

    他知道,朝廷这是有些不耐烦了,可问题是,宋地叛军首领宋云至今未曾给予回应啊——他有什么办法?</p>

    好在礼部尚书杜宥的书信给予了暗示:若能说服最好,不能说服回来。</p>

    因此,礼部官员郑习决定再做最后的尝试,如果依然无法说服宋云,启程回大梁。</p>

    在决定之后,他设法联络了城内的叛军,恳请求见叛军的首领宋云。</p>

    宋地叛军,这是一直以来魏国对宋云这支叛军的称呼,但实际,人家有着自己的军队番号——北亳(bo)军。</p>

    北亳,乃是地名,位于原宋国王都睢阳的北侧郊外。</p>

    因此顾名思义,北亳军曾经在宋国的地位,相当于魏国的浚水军,属于京畿卫戎军队,或者说,王师。</p>

    当然了,真正的北亳军,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因为魏国与楚暘城君熊拓的进攻而覆灭了,叛军首领宋云重建北亳军,也只不过是借助一个名号,毕竟宋云的身份至今还未得到证实——最早的时候,宋云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宋王的远房侄子,但却遭到了南宫垚的质疑。</p>

    这也难怪,毕竟当年暘城君熊拓杀入宋国时,宋王室惨遭屠戳,但凡是有些许王室血脉的人,皆遭到杀害,怎么可能突然冒出来一个人自称是宋王的侄子?</p>

    而且此人还懂得武艺,这怎么可能?</p>

    谁不知道,宋王室的子孙一个一个废材,除了仁德这点无可厚非外,十足的酒囊饭袋。</p>

    当然,这也跟宋国曾经的国情有关。</p>

    宋国,算是真正出现过君王垂拱而治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提倡仪礼、仁义,且因为国策宽松,因此宋国的治安非常好,大有先贤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纵使是国内曾经的王公贵族,亦是彬彬有礼,极少极少出现倾轧平民的事。</p>

    毫不夸张地说,宋国是真正达到失德寸步难行的国家——倘若有人在这个国家做出了违法的事,那么,只要此人的通缉告示在国内大城小县一贴,算官府不派人捉拿那人,那人也会发现,他在这个国家根本活不下去。</p>

    因为没有人会让他借宿,没有人卖东西给他,此人每到一处,当地人都会疏远他,甚至帮助官府一起捉拿他。</p>

    拿南宫垚来说,由于他曾经背叛了宋王与国家,因此,哪怕他后来刻意讨好宋郡内的民众,也没有人买账,弄得南宫垚两面不是人,最终一怒之下决定施行暴政,用强硬手段治理宋地。</p>

    尽管宋王室确实很脓包,被一个暘城君熊拓打地失去了整个国家,但宋人对外却异常团结,看似羸弱却有让人佩服的骨气,这也正是魏国当年并未强行将宋郡纳入国土版图,而是决定宋郡自治的真正原因。</p>

    郑习的求见恳请,没过多久传到了宋云的耳。</p>

    这些日子,宋云也住在丰县,原因在于郑习这位来自魏国的使者。</p>

    在秦、韩、楚纷纷在次那场浩大的战争战败之后,魏国凭其以一敌五的强势,令原各国都感到震惊,感到忌惮。</p>

    作为魏国眼的叛军首领,宋云对此的压力可想而知。</p>

    要知道他当初决定帮助魏国,那只是不希望魏国战败而已,因为魏国一旦战败,宋地必将成为楚国的囊物,楚国贵族什么德行,宋云又岂会不知?</p>

    相对来说,受到卫、梁、宋、郑等原国家化影响的魏国,其国内贵族好歹还是要脸面的,基本不至于做出什么丧尽天良的事,可楚国的贵族呢?在楚国,贵族倾轧平民这好已成为了传统,尤其是对于他国的民众——已故的邸阳君熊商,曾经是如何对待东越民众的?</p>

    因此,在魏国与楚国之间,宋云选择了帮助魏国。</p>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雍丘之战,楚寿陵君景舍的军队,居然在魏国军队面前败地如此干脆,百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p>

    这让宋云隐隐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他原以为魏国、楚国会因此两败俱伤。</p>

    当然,他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毕竟再怎么说,相较楚国,宋地跟魏国更为亲近,好歹魏国允许宋地自治了十几年。</p>

    可如今,魏国似乎有意要收回使宋地自治的待遇,这让宋云无法接受。</p>

    毕竟这意味着,魏国将真正意义吞并宋地,曾经的宋国将从此不复存在。</p>

    但若是严词拒绝,宋云心底也有些发怵,毕竟在最近这场魏国以一敌五的战争,许多魏国名将绽放光芒,耀目到几乎要令人窒息:肃王赵润、南梁王赵佐、禹王赵佲、临洮君魏忌、姜鄙、韶虎、司马安、百里跋、龙季,等等等等。</p>

    其他暂且不提,单单肃王赵润,足以令宋云惊惧。</p>

    那位魏公子,几次出征横扫秦、楚、韩等强国,他北亳军,当真抵挡得住?</p>

    到底见不见那郑习呢?</p>

    宋云有些犹豫。</p>

    他隐隐有所预感:魏国耐心有限,他可能没办法再拖下去了。</p>

    正如他所预料,在他决定接见魏国使者郑习后,郑习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便是仿佛述苦般的胁迫:“宋云将军,在下刚刚收到了朝廷的催促,斥责在下办事不利,今日无论如何,您都要给在下一个明确的答复了。”</p>

    听了这话,宋云的心微微凉。</p>

    果然,魏国已失去耐心。</p>

    https:///html/book/32/3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