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九十五章刘龑入朝

    <content></p>

    “陛下,既然吴国人漫天要价,咱们坐地还钱是。手机端 m.没必要因此停止和谈。”敬翔连忙劝道。</p>

    一旁张汉杰和赵岩这两个心腹也道:“陛下刚才也说了,吴国人之所以敢提出那么严苛的条件,无非是想趁着晋军南下的机会捞取好处罢了。如今晋军退去,想必他们的条件也会降低。”</p>

    其实这次和谈,吴国人提的条件的确很严苛,许多条件甚至一看知道梁国不可能接受,这也怪不得朱友贞这么恼火。</p>

    如其的一条规定,朱友贞必须去除帝号,重新恢复梁王的称号,同时从民间寻访大唐宗室,拥戴其登皇位,以恢复大唐的正统。</p>

    这一条看去还不错,一来朱友贞真的照办的话,他有再造大唐的丰功伟绩;二来晋军和吴军失去了讨伐梁国的绝佳借口,算得一举两得。</p>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一条若是朱友贞真的照做的话,那才是昏了头。</p>

    再造大唐?且不说梁国建立的根本是朱温篡唐,朱友贞即便重新拥戴唐室也难以得到天下人认同,反而会让原本拥戴梁国的人感到愤怒。</p>

    而且算是“大唐再造”了,天下人也只会将功劳放在吴王杨渥的身,而不是去感激朱友贞。</p>

    至于说断绝晋军和吴军讨伐梁国的借口,这更加可笑了。</p>

    当初朱温尚未篡位之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吴、晋两家的军队还不是照样要讨伐梁国?</p>

    总之,这一个条件对于梁国来说不仅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可能让梁国自身陷入混乱,所以朱友贞不可能接受。</p>

    除了这一条外,还有一条,说是为了保证两家和约能够执行,梁国在宋州、亳州、颍州等靠近吴国的地盘只能驻守少量军队。</p>

    这一条更是严苛至极,若是梁国真的接受了,到时候靠近吴国的地盘都兵力空虚,一旦吴国翻脸,岂不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这种条件朱友贞能接受才怪。</p>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条件,什么送质子到金陵去,什么每年向吴国进纳多少岁币,什么割让沂州等地盘,等等。</p>

    各种条件让朱友贞看了之后忍不住怒气涌,想要破口大骂。</p>

    可惜局势不如人,在众臣的劝说下,朱友贞最后忍住怒火,没有再说什么停止谈判的事情,只是下令给梁国的谈判使者,让其据理力争,不能接受太严苛的条件。</p>

    说完和谈的事情后,朱友贞怒气不消,众臣却没有将此事太放在心。</p>

    这时敬翔站出来道:“陛下,当初言定的是徐州战事结束后便迁都洛阳,不过前些日子陛下以晋军南下,河北战事吃紧为由,加以拒绝;如今河北的战事也宣告结束,是不是该商议迁都之事了?”</p>

    “迁都?怎么又是迁都的提议?”朱友贞有些头痛。</p>

    虽然当初经过张汉杰、赵岩的劝说后,他对于迁都已经不是那么反感了,但心还是没有下定决心要迁都;所以次徐州之战结束后,当敬翔等人提出迁都时,他以河北战事为理由加以拒绝。</p>

    但现在敬翔等人再次提出迁都,朱友贞却没什么合适理由了。</p>

    他虽然是天子,但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一言而决,许多事情也需要有足够的理由才能去做。</p>

    此时面对众臣提出的迁都之议,他深感无奈,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再去拒绝。</p>

    这时,李振也开口道:“陛下,其实相于晋军,臣更担心吴军。”</p>

    “嗯?怎么说?难道你觉得吴军的威胁晋军还要大吗?”朱友贞皱眉道。</p>

    “陛下,晋军虽然将来还会南下,不过即便晋军南下,咱们也还有河北之地可以抵挡;即便失去了河北,咱们也还有黄河天险,可以与敌军隔河对峙。总还不至于让开封暴露在敌军兵峰之下。”</p>

    “不过吴军若是北伐的话,情况不怎么妙了。要知道徐州到开封,这间只隔着宋州一地。若是吴军攻克宋州,甚至不需要将其攻克,只需要将其包围起来,然后大军绕过宋州,能突袭开封。”</p>

    “这……”朱友贞心一惊,他还真没有想过这一点,因为他潜意识里面还是将晋国当做首要敌人,而忽略了吴国的威胁,现在被提醒之后,这才意识到开封作为都城的确不怎么安全。</p>

    别的不说,吴军北伐只要能击败宋州一线的梁军守军,能迅速北进攻都城;而一旦攻破都城开封,梁国正式宣告灭亡了。</p>

    到时候其他地方各州在见到大势已去后,吴国根本不需要派兵去讨伐,只需要一纸诏令能让那些地区的势力乖乖投降。</p>

    一想到这个后果,朱友贞不由得额头冷汗直冒,再加众臣的劝导,最终他只好同意迁都洛阳。</p>

    不过在他的心还是存在疑问,“迁都洛阳的话,倒是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不过这样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吗?”</p>

    梁国的根本问题,还是遭到吴、晋两国南北夹击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管是迁都洛阳,还是与吴国和谈,都只能暂时稳住局势,至于将来该怎么办,那不是现在所能讨论的。</p>

    一想到自己所面临的局势竟是这么严峻,朱友贞心顿时升起一种深深的无力感。</p>

    ……</p>

    梁国乾化四年,晋天佑十一年,吴武义七年。</p>

    七月,梁国正式迁都洛阳。</p>

    与此同时,梁国与吴国之间的议和也迅速达成。</p>

    正如敬翔所预料的那样,吴国一开始提出那么多严苛条件都是在漫天要价,等到晋军撤退之后,虽然吴国又派兵尝试进攻沂州,以炫耀军威,向梁国施加压力,不过最终吴国的“企图”还是没有得逞。</p>

    八月初,双方议和成功,不过这次议和最终未能获得书面的正式书,而只是一个口头的协定。</p>

    当然,在议定的条件里面,吴国也相应的做出了重大让步,最终达成的条件对梁国来说仅仅是每年付出轻微的一点代价。</p>

    梁国一方对这样的结果自然感到满意,不过对于未能取得书面的正式书却感到惊疑。</p>

    最终,为了安抚梁国,吴国一方提出了一个折的提议,由梁国一方的敬翔和吴国一方的功勋老臣高勖二人出面,以他们的私人名义为和约背书。</p>

    这样的结果虽然还是不能让人感到满意,但总之前空口白牙的口头和约要好一些。</p>

    朱友贞又不可能接受以梁王的身份来和谈,最终只能接受吴国的提议,让敬翔和高勖两人出面。</p>

    梁国一方不愿南北两面受敌,而吴国一方则不愿现在北伐,希望能借梁国之手来削弱晋国的实力。</p>

    在这种双方都有共同期望的情况下,议和的事情很快得到落实。</p>

    金陵城,正式结束与梁国的战争后,进攻岭南的战争也迅速展开。</p>

    在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准备后,驻守湖南的吕师周率先领兵攻入岭南,对发起进攻;而原本驻守两浙的李承鼎暂时还没有动兵,仅仅将大军调动至韶州、汀州、漳州一线,以对刘龑施加压力。</p>

    清海军节度使刘龑当初在继承其兄长的位置时,虽然答应过将来若事不可为爽快的投降吴国,以保全家族;然而如今事到临头,他反而犹豫起来。</p>

    自他父亲一辈在封州立足,到如今成为一番藩镇,这间三十多年时间里,刘家一直都是岭南最为显赫的家族,是岭南事实的主人。</p>

    即便是还有叶广略等割据势力不服号令,但刘龑相信,若是没有吴国势力干涉的话,他最多只需要三年时间能消灭那些势力。</p>

    到时候刘家能成为岭南真正的主人,甚至开国立号,登基称帝都有可能。</p>

    可惜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随着吴国这个庞然大物在南方崛起,两浙、江西、福建、湖南、荆南等等,一系列的地方割据势力先后被其消灭。</p>

    与那些已经消亡或者已经向吴国投降的势力相,岭南的势力实在算不得什么,更无法与吴国相抗衡。</p>

    刘龑唯一能够指望的是原梁国能够拖住吴国的步伐,但现在看来,不过是奢望罢了。</p>

    今年四月的时候,吴王杨渥便派人发来诏令,要求刘龑入朝觐见,这其的意思已经极为明显了。</p>

    虽然刘龑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着,不过到了如今,他也无法继续拖下去。</p>

    打?打不过;拖?吴国明显已经没有耐心了。</p>

    刘龑虽然野心大,但他并不是看不清局势的人,驻守在韶州、汀州等地的两万吴军已经开始调动,显然若是刘龑再不答应入朝,吴军真的要动手了。</p>

    不仅如此,据说金陵那边也有兵力在调动,显然吴军若是真动手的话,必然会动用更多的军队,不会给刘龑任何机会。</p>

    七月底,在吴军的军威压迫下,最终刘龑决定入朝觐见吴王,将岭南彻底交付给吴国朝廷;同时下令麾下军队配合吴军剿灭岭南其他小势力。</content></p>

    </p>

    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