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六十四章阵前相会

    <content></p>

    吴国水军的强大出乎李存勖的意料,这也让他担忧那两道铁索到底能不能挡住吴军,保护浮桥的安全。 </p>

    一旦浮桥被毁掉,那么晋军只能通过船只运送兵力,效率肯定会大为降低。</p>

    好在到目前为止,铁索和浮桥都经受住了敌军的冲击。</p>

    “大王,虽说目前我军以防守为主,但若是一味防守的话,将士们的士气必然低落,难以持久。所以末将觉得,此时我军应该派小股军队不断向敌军发起挑战,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若是大王允许的话,末将愿领兵出击,必取胜而返。”这时,石敬瑭又道。</p>

    李存勖欣然道:“将军有此决心,孤深感欣慰,岂有不准之理?更何况孤也早听闻吴王的大名,如今是时候去与他会一会面了。将军领兵出战,孤亲自为你压阵。”</p>

    “多谢大王恩准。”石敬瑭满脸喜色道。</p>

    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不避艰险、一心为国效力的猛将,又有谁能想到历史正是此人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从而造成了此后数百年的劫难呢。</p>

    ……</p>

    不久之后,一封战书从晋军营地发出,直送入吴军大营。</p>

    “晋王想要在阵前与孤会面?”看完晋军送来的战书后,杨渥满脸惊讶。</p>

    对于晋王李存勖,他同样是闻名已久,甚至一辈子时久闻其盛名。</p>

    历史的李存勖在登基称帝后沉缅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最终身死。</p>

    可以说此人在治国方面完全是一塌糊涂,然而不得不承认,此人在军事方面的成却可以说是五代最强的。</p>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晋国灭掉梁国,吞并岐国,从而将北方彻底统一起来;后来五代不管怎么更迭,但北方基本维持统一,为后世宋朝打下了基础。</p>

    这样一个牛人,即便他在治国方面有些无能,但也足以让杨渥感到钦佩。</p>

    “大王,不知对晋王的提议大王是不是要答应?”见杨渥沉吟不语,郭崇韬前来问道。</p>

    “去!当然要去。晋王提议在阵前会面,若是孤不去的话,岂不是显得孤怕了他?更何况孤对晋王同样闻名久矣,怎能不见?如他所言,明日在阵前会面!”杨渥答道。</p>

    “这个……”郭崇韬犹豫道:“去见一见他倒也应该,不过安全方面该如何保证?按照晋王的提议,大王和他都各自只带一个随从。臣听说晋王身边有猛将李绍荣,此人极为骁勇。此次晋王必定会将其带在身边,大王不能大意!”</p>

    李绍荣是原本燕王刘守光的心腹大将元行钦。</p>

    当初刘守光与其兄刘守争夺节度使之位,刘守光屡战屡败,提出与刘守在阵前会面,结果是元行钦突然杀出来,将刘守生擒,从而扭转了局势。</p>

    面对这样一个有“前科”的人,不管是谁都要防备着他。</p>

    严可求则补充道:“不仅是元行钦,臣听说晋王本人也工于骑射,经常亲自阵搏杀,大王与他会面的话……”</p>

    虽然他没有说完,但他的意思众人却明白。</p>

    杨渥虽然经常亲自领兵征战,但几乎从来没有亲自阵过,多数时间都是坐镇后方指挥。</p>

    所以若是他与李存勖来一场真人对决的话,大家都更加看好李存勖。</p>

    杨渥苦笑道:“你们放心吧,李存勖能亲自阵杀敌,但孤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更何况只要挡住他片刻,诸位难道不会前来接应吗?”</p>

    他看了看众人,接着道:“等会面快要结束之时,孤会向你们示意,到时候你们一起涌来接应。只要晋王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不敢贸然动手。毕竟他也是一方之主,且心怀天下,这基本的信誉还是要顾及吧?”</p>

    郭崇韬等人闻言点头,对他这个说法表示认可。</p>

    若是有十足把握将杨渥拿下的话,只怕李存勖也难以抵住这个诱.惑,但若是没有十足把握,他不敢贸然行动,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能将杨渥拿下,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名誉。</p>

    那些晋军将士见他们的君王如此不择手段,只怕也会士气受损。</p>

    “那么,现在最关键的是由谁陪同孤一起去会面了?诸位将军可有愿陪孤同往的?”</p>

    原本担当护卫的重任应该是程勋的职责,不过程勋如今年老了,这次出征前恰好病了,所以留在洛阳没有随军出征。</p>

    众将却没有贸然回答,护卫杨渥这样的重任,谁都不敢轻易接下。</p>

    李承鼎更是苦笑道:“大王,若是让臣领兵攻打对方城池,臣绝不会有半点犹豫。不过这护卫的任务,只怕臣做不来啊!”</p>

    李承鼎更多算是一员智将,而不是一员猛将,像这样担当护卫的任务的确不是他所长。</p>

    这时,老将周本站出来道:“大王,老臣愿与大王同往,定能护卫大王安全!”</p>

    “周将军?”杨渥有些犹豫。</p>

    若是年轻时的周本,杨渥肯定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护卫安全,毕竟当年的周本更多是以勇猛而闻名军。</p>

    作为周瑜的后代,周本却没有他祖先的儒雅,反而以力气见长,二十岁的时候曾徒手格杀老虎,闻名乡里。</p>

    后来进入军队后更是每战争先,甚至作战伤口遍体也不顾及,战后则自烧烙铁,烫治创口,依然谈笑自若,了无惧色,军将士无不为之叹服。</p>

    这样一员猛将在吴国军可以算头一号的人物。</p>

    然而那毕竟是当年的他,如今周本都已经六十二岁了,他还有当年的勇猛和武力吗?</p>

    见杨渥面露出犹疑之色,周本大声道:“大王,老臣虽然年老,但还没到提不动长枪的时候。别的不说,为大王挡住元行钦那小子,护卫大王的安全,这一点肯定没有问题!”</p>

    杨渥皱眉,不是他不相信周本护卫不了自己,毕竟只要挡住元行钦片刻够了;杨渥担心的是,周本毕竟年纪大了,若是有什么闪失,那是吴国的一大损失了。</p>

    不过周本态度坚决,杨渥也不好拂逆其心意,更何况周本的身体还很硬朗,或许自己是过于担心了。</p>

    确定了由周本担当护卫后,杨渥接下来又与众将确定了联络暗号,约定一旦杨渥打出暗号,后面的侍卫们便一起冲来,护佑杨渥退后。</p>

    第二天,晋王李存勖亲自率军渡过黄河,抵达杨刘南城,与吴王杨渥约定在阵前会面。</p>

    巳时一刻,晋军从城内出来,与此同时,吴军也开始列阵相迎,两军隔着百步距离遥遥相对。</p>

    “那便是吴王杨渥吗?果然极有威严,没有让孤失望!”望着远处逐渐走到阵前来的杨渥,李存勖眯着眼感叹道。</p>

    吴王杨渥的年龄只他小一岁,当初两人还年轻时,一个是晋王的长子,一个是吴王的长子。</p>

    不过在李存勖还没有继承晋王之位,在天下间默默无名时,杨渥已经率领淮南军东征西讨,建立了无威名。</p>

    那时李存勖曾想过将来自己定不能输于此人,也要建立一番宏伟事业才行。</p>

    后来他的确做到了,这十多年里他率领晋军东征西讨,在天下间的威名不杨渥差。</p>

    可惜他的威名再怎么强,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那是吴国如今已经平定了整个原,而晋国却不得不在内部尚不安稳的情况下对吴国发起挑战。</p>

    一旁,李绍荣,或者说元行钦却没有那么多的感慨,他低声向李存勖提议道:“大王,末将听说吴王从不以勇武著称。等会儿会面时,不如末将直接冲去将吴王擒拿住,一举结束这场战争?”</p>

    正如郭崇韬等人担心的那样,李绍荣的确是向李存勖提出在阵前动手,一举干掉杨渥。</p>

    不过郭崇韬他们没想到的是,面对李绍荣的提议,李存勖却是想都没想否决道:“这怎么能行?提议阵前会面的乃是孤,若是孤做出这种事情来,孤的信义何在?将来又如何号令众将?此事休要再提!”</p>

    “是,末将莽撞了。”李绍荣心有些不以为然,但面对李存勖的坚决否决,他也只能按下那份自行其是的冲动。</p>

    “好了,咱们前吧,别让孤的贵客等久了。”</p>

    与吴国的各种安排不同,李存勖在自己的护卫安全方面却没有做特意安排,只是按照之前的约定,让李绍荣护卫在侧,同时命石敬瑭领兵在后,准备会面后的厮杀。</p>

    倒不是说他不关注自身安危,而是他的性格本来是如此,冲动而带着一丝鲁莽,他自信有自己和李绍荣二人足够保证安全了,并不需要做太多的护卫安排。</p>

    对面,杨渥见李存勖和李绍荣二人已经来到阵前,他也眯着眼仔细观察着对方。</p>

    等李存勖快要抵达两军央处时,一旁周本提醒道:“大王,咱们该前了。”</p>

    “嗯。”杨渥点了点头,又转身看了看身后众多侍卫,见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当即与周本一起催马前。</p>

    等到了距李存勖二人还有十步远时,杨渥停下来,主动开口道:“杨渥早听闻晋王殿下的威名,今日一见果然不虚此行。”</p>

    李存勖同样答道:“吴王殿下的威名孤也早有耳闻!”</p>

    两人都很有默契的称对方为“殿下”,显然都在将对方看作大唐的亲王。</p>

    对杨渥来说,虽然他现在已经走到了称帝的前夕,但他知道自己即便称帝也不可能让李存勖臣服;李存勖同样如此。</p>

    与其闹的不愉快,不如直接称“殿下”,反正如今两家在名义都还以大唐为正统。</p>

    打了一声招呼后,李存勖似乎被打开了话匣子一般,道:“殿下知道吗?当年你统兵消灭越王钱镠的时候,孤听说了你的名号,距今已经有十七年了。”</p>

    “是吗?”杨渥有些惊讶,道:“那时候孤还只是吴王世子呢!”</p>

    李存勖笑道:“你在继位之前能统领大军东征西讨,而我却是直到继位之后才有机会亲自领兵。这一点我不如你。”</p>

    ……</p>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李存勖和杨渥在会面之后并没有剑拔弩张,更没有讨论当前的局势,两人反而很有兴致的回忆着往事,仿佛两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p>

    许久之后,杨渥才开口道:“殿下,这次晋军突袭郓州,这完全违背了你我两家多年的交情。不如殿下放弃郓州和杨刘渡南城,而孤则将卫州交还给晋国,两家以黄河为界,保持和平。殿下觉得孤的提议如何?”</p>

    “以卫州交换郓州?”李存勖听了后心一动,差点准备答应。</p>

    当前虽然吴军似乎奈何不了杨刘渡,但总体局势却是掌控在吴军手,晋军一方暂时只能防守,等待反击的机会。</p>

    接下来这一战晋军到底能不能取得胜利,他心里也没有底。</p>

    尤其是在见识了吴军水军的强大之后,他对于之前渡河发起进攻的选择有些怀疑起来,对杨渥的突然提议感到迟疑。</p>

    然而这种迟疑仅仅是持续了片刻,他便摇头道:“殿下也是领兵征战之人,岂不闻两军相争唯有勇者才能取得胜利吗?若是孤此番后退了,只怕将来得步步后退,永无翻身之日!”</p>

    他没有与杨渥争论这场战争到底是哪家理屈,更没有去尝试劝说杨渥退兵。</p>

    如今两家已经开战,接下来的是哪一方的实力更强,哪一方能够把握住战机,从而一举奠定胜局。</p>

    至于费劲口舌去争辩哪一方才是正义的,这种事情李存勖向来是不屑一顾的。</p>

    杨渥见他直接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当即也不再多说,他明白今日的会面即将结束,便准备打手势示意后面的侍卫来接应。</p>

    这时,李存勖却指了指跟在杨渥身边的周本,开口道:“殿下,不知这位老将军乃是何人?”</content></p>

    </p>

    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