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7章 卖乖讨好

    平康帝也被殷璃闹的口干舌燥,在喝了几口茶之后,才想到了正事。

    看着殷璃,问,“朕当日在朝堂上指派了你当主审官,专门负责调查杨平之和蔡康二位将军的欺上瞒下、私卖兵部督造军械一案,这都整整过去三天了;三司都已经领旨忙活起来,你怎么到现在还没个动静?”

    说完,平康帝就朝着杵在一边还是一副惊悸过度模样的刑部尚书看过去。

    那刑部尚书本就先卷进了皇太女和皇上之间的争吵之中,颤抖着花白的胡须好不容易挺了过来,没想到胸口的这口气还没彻底喘匀了,就又被皇上点了名,汇报杨、蔡二人私卖督造军械一案;当场,这已上了年纪的刑部尚书立刻就两腿颤颤,撑着一口气,白着一张脸站了出来,张了张嘴还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就两眼一翻,撅了过去。

    看着直挺挺就朝后倒的刑部尚书,殷璃也是吓了一跳,招呼着宫人就将年迈体弱不经折腾的刑部尚书给抬了下去。

    至于坐在龙椅上的平康帝则是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在瞅见殷璃那偷笑的嘴角时,便是不悦的冷哼,“你到现在还能笑的出来吗?你是朕亲自指派的主审管,三天过去,不管不顾身上肩负的责任不说,现在连老尚书都被你给气晕了,你这是要逼着朕真的对你动怒吗?”

    “父皇,你确定老尚书是被儿臣给气晕的吗?”殷璃朝着龙案蹭近了两步,“儿臣怎么觉得是老尚书年纪大了,该养老归乡了?!”

    殿中的三司大人们听到皇太女这话,各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在底下猛掐自己的大腿,不断地用意念提醒着自己,什么时候晕倒都行,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晕倒步了刑部尚书的后尘,不然,他们这官位恐怕也不保了。

    平康帝看着眼前笑盈盈的女儿,真觉得头疼无比。

    这孩子从小就被养在东宫,性情到底是如何,其实连他自己都说不准,眼下看着她露出一副笑嘻嘻的样子,可实则这心里在什么鬼主意还真是难说;瞧瞧,这谈笑之间使出来的手段也很是令人刮目相看,三言两语之间,就给晕倒的刑部尚书扣了一个年迈该隐退的帽子。

    恐怕这老尚书就算是醒过来,在听说了自己的官位将要丢的时候,又要再晕一晕了。

    平康帝撑着自己一阵阵发疼的脑袋,指着殷璃,“朕没跟你在这里开玩笑,朕既然指派了你差事,那你就必须去办,别想着再龟缩在你的东宫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如今,你既然决定走出来,那你就给我一朝储君的能耐来,向朕、向世人证明,你是有这个德性坐上朕的位置。”

    殷璃咕噜噜的转了圈眼珠子,就看向从一开始就候在一边恨不能充当空气的两位大人,“想必眼前的两位大人就是将要同孤一起负责审理那杨、蔡二人案子的陪审大人吧?”

    大理寺寺丞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赶紧站了出来,齐齐朝殷璃行礼,“微臣二人正是负责此案的搜查与审理,当然,这里面还包括刑部尚书。”

    殷璃直接忽略那已经被抬下去的刑部尚书,朝着这二人问道:“父皇也说了,他这道圣旨已经下达了三天,不知二位大人在这三日之后,可调查到什么?”

    大理寺寺丞最擅长搜证,站出来道:“微臣已经将京兆尹薛大人处递上来的证据、证人进行了逐步的严密核查,经仔细查问,得证薛大人提供的证据均数事实。”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也忙跟着汇报,道:“在证据被确认有效之后,微臣就派人将杨平之和蔡康二位将军请到了都察院例行询问,面对证据证人,二人皆矢口否认,高呼冤枉,称京兆府尹薛海是在栽赃无辜,要上书请奏皇上,请皇上为他们二人做主。”

    听到这里,殷璃就抬首看向平康帝,“不知父皇可收到了这二人的上奏?”

    平康帝用食指缓慢的敲击着桌面,说:“昨天就收到了,内容无非是被人陷害冤枉,要朕彻查京兆府尹,说此人背后有真正的幕后之人操控,意在瓦解京城守卫,威胁京都安全,居心不良。”

    殷璃抿了下嘴角,微微挑眉看向平康帝,“哦?这么有意思,父皇在看了这奏折之后,不知信了几分?”

    平康帝抬眸朝着殷璃看了一眼,跟着,就坐直了身子,轻哼一声:“朕这个天子还没老眼昏聩,随便听他人说几句,就要搅和的满城风雨。杨平之和蔡康是一定要查的,至于该怎么查,就要看皇儿你;如果一切真如薛海所言,此时的涣州正是人间炼狱,那么还需要你尽快大刀阔斧,将那些危害百姓安危的官员蛀虫全部都给朕揪出来;阿璃,朕给你的时间不多,你可要加紧去办。”

    殷璃看着平康帝那双洞若观火的眼睛,在心里暗暗的嘟囔了一句‘老狐狸’。

    什么为了涣州百姓,或许在父皇的心里,的确是有记挂着涣州百姓,但是这还不足以让父皇真正动这二人;父皇之所以这么快的想要将这件事解决掉,不过是不想再看见京城的守卫军力大半都握在阮清璇的手中。

    她一早就说过,她会在剁了三皇子的手指之后,再给父皇和软清算送一份大礼,而这份大礼经过她千挑万选,正中父皇下怀;就算是阮清璇再怎么扑腾,她也别想将这两个已经套进猎人笼子里的人拉出来。

    于是,在确定了父皇的心意之后,殷璃就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直接下令,“父皇的话想必你们也听见了,如今涣州正是民怨四起,正是需要我们尽快将这个案子加紧查办的时候,哪里有功夫去听那两个已经良心坏到骨头里的东西在那里随意攀咬?他们在都察院里面高呼冤枉,那是因为他们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到现在还抱着一丝侥幸,想要蒙骗天下人,这两个混蛋是将我们所有人都看成了傻子不成?既然在都察院里他们待的不舒服,那就让他们去刑部大牢里好好地住上两天;孤相信,去了刑部大牢,他们就会乖了。”

    听到殷璃这话,两位大人纷纷抬头朝着龙案后的皇上看了过去。

    在他们看见皇上对皇太女的命令并不反对的那一刻,就什么都明白了,“微臣这就送这两个犯官去刑部大牢。”

    “等等!”殷璃叫住了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现在刑部尚书都厥过去了,没了这个衙门的第一管事同意,你怎么把人移交到刑部?”

    说完,不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开口,殷璃就又大声朝着平康帝道:“父皇,儿臣刚才的提议您考虑的怎么样?老尚书一生兢兢业业为了大周,如今年纪大了,真的应该让他告老还乡了,也该让他在这耄耋之年好好地享一享儿孙之福。”

    平康帝看了眼殷璃,眼前浮现出刚才刑部尚书厥过去脸色煞白的样子,同她道,“老尚书年纪虽然大了,但这为国为民之心却一日都没有停下来,朕在这个时候让他告老,恐怕是会寒了老臣之心。”

    “父皇,你怎么在这种事情上糊涂起来了!”殷璃跺了下教,道,“身为臣子,自然是要上对得起皇恩浩荡,下对的起黎民百姓,老尚书一生为君为民,乃是我大周群臣之表率,为诸位大人之楷模,是大家伙儿都争相学习的对象,你们说,孤说的对不对?”

    看见皇太女的眼神扫过来,站在一边的两位大人纷纷点头应是。

    殷璃见两位大人如此捧场,在欣慰的同时,更是讲的言词真切,“老尚书用一生证明了他是一位忠臣、直臣、好官,那父皇你在面对如此忠义的臣子之时,是不是也该表示表示?比如说,给将要告老还乡的老尚书封个什么爵位,或者是给他多多的赏赐一些良田、珠宝、奴仆之类的,这也算是给天下的读书人全了一个君圣臣贤的美名;父皇你说,儿臣讲的对不对?”

    平康帝看着殷璃那双亮飒飒的眼睛,就多多少少猜到了一些她的用意,“你这么说也没错,只是老尚书若是走了,那刑部尚书一职可就空缺下来了;皇儿,你可有推荐的人?”

    殷璃连连摆手,笑道:“父皇,您就别在这儿笑话儿臣了,您又不是不知道,儿臣刚从东宫出来不久,这满朝的文武大臣儿臣都没认全,又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为您推荐合适的刑部尚书人选呢?!”

    听见殷璃的这声回答,平康帝仰起头就笑出了声。

    这声笑的,让不少人都有些莫名其妙,但殷璃却很清楚父皇是因何发笑。

    父皇最不喜欢的就是有人越举插手他的朝政,对他的天下,对他的朝堂指手画脚,或者是威胁到他行使国政。

    她相信,父皇应该是看出来她是一心想要将这老尚书给弄走,只是让老尚书告老还乡也不是不可,但让父皇真正在意的是,接下来是谁来当这刑部尚书。

    如果她在这个时候不知死活的推荐了一个人选,恐怕立刻就会成为父皇的眼中钉;但她若是在这个时候见好就收,不仅能将这属于阮清璇阵营的老尚书给支出朝堂,还能从父皇那里卖乖讨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