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4章 欺君之罪

    随着听政宫门的打开,呈四列站好的朝臣队伍缓缓朝着太极宫大殿走过去。

    殷璃同阮征一起站在百官之首,先一步踏进大殿。

    然后,随着一声‘皇上驾到’的高呼,山呼的‘万岁声’如滚滚雷声在太极宫中层层荡漾开。

    平康帝在魏公公的轻扶下稳稳地坐在龙椅上,幽暗如夜空般的眸子在百官头顶上轻轻一扫,最后将目光落在了穿着朝服的殷璃身上。

    “爱卿们都起来吧。”说完,平康帝就对着站起身的殷璃笑了笑,“皇儿今日怎么有兴致来这朝堂上?以你那懒散的性格,想要将你从舒服的床榻上叫起来,可是很不容易的。”

    殷璃讪笑着骚了骚自己的后脑勺,表情中带着窘迫,“父皇您就不要打趣儿臣了,儿臣知道,儿臣在做储君这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尤其是在这睡懒觉方面,更是一直恶习难改;但是父皇你放心,这个毛病儿臣一定会努力改掉的。虽说这过程有些辛苦,但儿臣会努力克服。”

    平康帝与皇太女之间的这番亲近对话立刻就将太极宫中的氛围渲染的温暖了不少,这在向来严肃的朝政大殿上,可是极难见到的。

    群臣瞅着平康帝在面对皇太女时露出的慈爱神色,多多少少都有在心里小声嘀咕;是谁说皇上跟皇太女之间父女感情生疏?又是谁说当朝天子并不满意皇太女坐这储君之位的?看看眼下这对父女相谈甚欢的样子,哪里有一丝的隔阂?分明就是情亲融洽的最佳典范。

    阮征自然也不瞎,将这大殿上发生的一切看在眼里,虽然神色不动,可垂在身侧的手却下意识的攥紧了一圈;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同殷璃这样亲近说话,他这是想要向百官传递出他十分满意东宫的意思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眼下这情况可就不妙了。

    相较于其他人的心思各异,平康帝今日看上去心情甚好,在同殷璃说了几句话之后,就主动说起了江淮一带的灾情,“朕昨日下午收到广源府快马来报的赈灾情况,朕派出去的赈灾钦差在到了广源府之后,立刻就着手当地灾情,不管是灾民的安置还是对于当地灾情的处理,都已渐渐步入轨道;想必在用不了多久的时间,这江淮一带的灾情就能彻底被控制住。”

    说到这里,平康帝就满意的看向殷璃,再次笑着夸赞道:“皇儿,这次东宫的二驸马尉迟敬赈灾有功,也算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等他回来,朕定会重重的赏赐与他,至于你,朕也会记你一份功劳。”

    殷璃看着笑的春风满面的平康帝,心中虽然讶异他为何心情会这般好,但脸上却摆出恭敬之色,忙声道:“能够为父皇分忧乃是儿臣的本分,儿臣与驸马不敢求父皇赏赐,只要我大周国泰民安,父皇身体康健,就是儿臣最大的福气。”

    “你这个孩子,现在这嘴巴真是越来越会说话,讲出来的话也是越来越甜。”平康帝笑着指着殷璃,同众位朝臣说笑道,“朕以前总是担心这个孩子常年将自己拘在东宫不露面,各方面都会有所欠缺,可现在来看,倒是朕多虑了。哈哈哈——”

    听着平康帝的笑声,看着平康帝脸上绽放的笑容,群臣中自然有附和之流出现。

    “殿下虽久不涉朝政红尘,可不管是在能力上,还是在机智上都是寥若星辰般的存在;远的不说就说殿下亲自查办的兵部军械被私下售卖一案,只是用了短短数天,就将这错综复杂的案件查的清清楚楚;如此能耐,怕是就连办案老手,都难有这样的成绩。”

    有一人在开头之后,源源不断的赞美声更是如潮水般朝着殷璃毫不吝啬的涌了过来。

    尤其是被牵连进这件案子中的兵部尚书颜亮,表现的尤为亮眼,“殿下的确是能力卓著,不仅查清楚了私卖军械案,还急涣州百姓之所急,派出官员前往涣州解救百姓与水火之中,连我兵部无端遭受到的冤屈也一并伸张了;殿下的大恩与大义,智慧与谋虑,都让臣等叹服。”

    “是啊,以前只因殿下从不踏出东宫,所以微臣们对殿下的了解也十分浅薄,可如今在见识到殿下的为人与本事之后,真正是对殿下心生敬意,这才是我大周储君该有的风姿。”

    听着那一声声称赞,殷璃站在百官之首还真有些汗颜,深深觉得这些不断逢迎她的大臣们口中所提的人真的是她吗?

    或者说是,这些人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的夸赞她,到底是顺着父皇的话顺势夸奖她,从而哄得父皇开心,还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赞扬她?

    就在殷璃被眼下的状况弄的有些昏头昏脑的时候,她并未发现站在她对面的阮征却是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哪怕是多年的官场生涯早就让他练就了一副喜怒不言语色的本事,可是在这一刻,他还是泄露出了心生不满的真实心思。

    端坐在龙椅上的平康帝虽然脸上始终都是笑盈盈的,可却并未疏漏阮征脸上的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尤其是在看清阮征眼底流转的不满时;平康帝眉角微挑,搁在一侧的手指轻快地敲击起来。

    就在这大殿上的氛围渐渐朝着越来越融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忽然,一个留着八字胡,面容颇为俊秀白皙的朝官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扯直了嗓子朝着端坐在龙椅上的平康帝大声禀告,“启奏皇上,臣福汉卿有要事奏报。”

    在一阵阵的赞美声中,这声奏报显得格外显眼,立刻就让这原本气氛融洽的朝政大殿陡然转了氛围,群臣的目光都在这个时候纷纷朝着站出来的福汉卿看了过去。

    就连殷璃都下意识的轻眯了下眼睛,看向这身着宝蓝色郡王朝服的福大人,心底冒起大大的疑惑。

    ——怎么会是他站出来?

    没错,此刻站出来的福汉卿并非是一般的朝官,他还有个别的身份,那就是从祖上就传下来的康乐郡王的爵位。

    在京城里,说起这位康乐郡王还真是一大妙人,不仅是因为此人年纪轻轻就袭爵坐上这郡王的爵位,享受高官厚禄;还因此人不管是遛鸟斗狗还是看戏赛马都是各种好手,听说就连京城郊外每年举办的最大的蹴鞠大会都有他的手笔。

    这样一个出生在富贵人家,又有爵位傍身,这辈子都吃穿不愁,荣华富贵享不尽的贵人,会是阮清璇的人吗?

    以她对这位康乐郡王的了解,此人并非如阮征那般是个贪恋权势的,也不像那贪心不足的杨平之和蔡康那样,是个钻进钱眼里的;既然这个人既不恋权,也不缺财,到底是出了什么目的跟昭纯宫那边站在了一起?

    就在殷璃将不解和好奇的目光投到康乐郡王身上的时候,这康乐郡王已经朝着平康帝朗声说道,“皇上,臣本不该打扰您今日的心情,但是在我天子脚下,郎朗乾坤,竟然发生犯官在死牢里被人无情杀害之事;还请皇上细查,治京兆府尹薛海玩忽职守、监察看管不利之罪。”

    薛海本来就揣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小心脏站在群臣之中,时刻等待着被宰,没想到,这等来等去,竟然等到了康乐郡王对他下手。

    他思来想去,都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得罪了这位郡王爷,怎么就成了这位郡王爷的眼中钉了呢?

    虽然心中有无数的好奇与不解,但薛海还是在这个时候不敢多言,立刻站了出来,跪在地上,埋头请罪。

    看到这一幕,平康帝脸上的笑容就敛了几分,声音也跟着沉了下来,看着跪在地上的薛海,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康乐郡王所奏,是真的吗?”

    薛海朝着一脸淡然的殷璃看了一眼,见她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就知道这个时候殿下是不会主动开口为他求情的,既然如此,那他也只能先想法子自救了。

    于是,就见薛海顶着一脸的委屈与敬畏,将发生在京兆府死牢的事细细的比禀告给平康帝,最后补充道,“微臣的请罪奏折已经送上来了,皇上只要在自己的龙案上找上一找就能找到;皇上,虽说微臣也是受害者,但微臣不敢推卸身上该承担的过错与责任;那两名犯官明明是皇上交给微臣来看管等着秋后处决的,没想到却在微臣看管的死牢里被人悄无声息的毒害了去,这都是微臣的疏漏,微臣愿意领罪。”

    康乐郡王不等平康帝做出回答,就冷笑一声,看向薛海,道:“薛大人还真是巧舌如簧,经过大人这么一说,好好地一个玩忽职守之罪,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疏漏过错。由此可见,薛大人可真会给自己逃脱罪责呢,不过,你在这么做的时候,知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欺君了?!”

    听到‘欺君’二字,薛海整个人都差点被吓晕过去,雪白着一张脸,连声为自己解释着,“皇上,微臣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犯欺君大罪,还请皇上明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