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四章 科举制,百利而无一害【跪求全订】

    第二百九十四章?科举制,百利而无一害【跪求全订】

    “庞大的缺口”

    李世民将王辰的提法重新复述了一遍,在嘴里喃喃念叨起来.

    王辰没有在意李世民是个什么反应,而是微微点头.

    “就是.……庞大的缺口,别看现在我大唐朝野上下有不少官员,似乎各个位置都没有空缺.

    好像人还不少,一点都不缺官员的样子.”

    “但实际上真要身处朝堂之中,仔细观察一阵的话,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朝中大部分官员其实都已经上了年纪,绝大多数都是跟着大唐开国一起走到现在的老功臣,最少也是中年人士,极少有年轻人.”

    “不是说这些……上了年纪的中年乃至老年官吏怎么不好,但是一个庞大的盛世王朝,是需要新鲜血液的.”

    “如果长时间没有新的风气和思潮吹入,那么即便再开明的朝廷,恐怕也会渐渐的蒙上腐朽的灰尘,这是历史所给予的经验教训.”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由的沉思起来.

    作为一国之君,堂堂大唐天子,这些都是他需要思考警醒的地方.

    说实话,王辰所提到的这些方面,李世民平日里都有所注意到.

    朝堂说小不小,但要说人数很多的话,其实规模也不怎么大.

    最起码有资格上朝参与小朝会的四品官,也就是那么些人,李世民数都数的过来.

    就像王兄弟所说的那样,如果仔细观察这些人的话,的确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跟不上大唐进步的脚步了.

    李世民在日常决议的时候,时常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明明是一个进步的举措,不少官员就会因为举棋不定,或者老思想,持反对或者消极态度.

    这其中有不少都是开国功臣,从大唐还没建国起,就跟着一起打天下的.

    如今朝廷官员的平均年龄,都可以称得上是全体中年了,极少数的年轻人,那也是功勋子弟.

    这样对一个成熟的王朝来说,其实是一个相当不好的现象.

    所以,也的确是需要饮尽一些新鲜的血液,这个科举考试倒还真是个不错的举措.

    当然,这并非要卸磨杀驴,把这些功臣怎么样,李世民不是这样的人.

    他只是希望能够给朝廷官员体系中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稀释一下朝廷官员的老龄化.

    如此一来,朝廷就有了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做某些决议的时候,年.

    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指标.

    想到这里,李世民立马对王辰点了点头,然十定地说道:“王兄弟所言有理.”

    “纵观我大唐之前那么多王都是因为新鲜血液得不到补充,朝中一直是守旧观念,从而导致王朝出现危机.”

    “我虽然不是朝官体的人,但是这一点我还是看得清楚的.”

    “毕竟道理总是相通的,像我这种做买卖的人,也是需要时刻了解新鲜事物,手底下也是需要年轻人的.”

    王辰立马打了个响指,随后赞许的,点了点头.

    “聪明!”

    “科举制这种东西,对于……现阶段的大唐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是迫切需要重新捣鼓起来的东西,.”

    李世民不由的心中一惊,整个人神情更加认真了起来.

    “王兄弟,百利而无一害,这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虽然根据刚刚你说的那个…优点,重开科举制很有必要,但是也不至于这么夸张吧”

    王辰立马给李世民翻了个白眼,有些无语地扶了扶额头.

    “你个老李,就是……经不起表扬,刚刚还说你聪明,这边就脑子转不过弯来了.”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是一点都不夸张.”

    “说百利可能是有一点多,但最起码我可以随手举出五六,,条优点所在.”

    李世民假装没看见王辰的白眼,反正……他挨白眼已经挨习惯了.

    只是衣袖作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然后对王辰拱了拱手.

    “王兄弟,愿闻其详,咱老李今日也就开开眼界.”

    王辰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后,先是对李世民竖起了一根手指头.

    “第一点,也是最容易理解,你现在就应该想到的一点,那就是人才的聚拢.”

    “天下这么大,我大唐的人口何止万万,这么多人当中,人才又何止一点点,那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车载斗量.”

    “但是现在这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的人才,缺乏上升的阶梯,帝王虽有天下,却得不到多少人才,这是极度严重的损失.”

    “如果不重开科举制的话,仅仅依靠各地的推荐,又能够获得多少人才,九牛一毛罢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这一点他明白,这也是科举制明摆着的好处.

    天下那么多人才,只要能够统统掌握在自己手里,那简直是爽爆.

    别说这些人才可以安排到各个地方,为大唐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就算每个月光花钱养着这些人才,什么都不做,李世民也愿意.

    看着李世民点头明悟的模样,王辰将右手再度竖起一根手指.

    “第一点说完了,现在说说第二点,那就是肃清朝廷和地方的人浮于事现象,让政务处理的运转速度提高一大截.”

    “按照我的观察和分析,朝廷和地方现在的现象,已经有些向冗余趋势转化了.”

    “简单的解释一下,也就是管事的人比做事的人多.”

    “大家都是管事的,或者专门管人的,反倒做事的人比例却不大,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信号.”

    “大家都发号施令,站在高台上掌总,可是总需要有人接受这些.……掌总之人的命令去做事.”

    “科举考试大规模收纳人才,不仅仅是为培养未来的上层官员,也是为了充实中下层官吏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