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复重用

    里正沉着脸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一众人,男男女女都有。

    看到唐小碗出来,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唐小碗,今天这事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们一个交代?我家小虎子哪里惹到你了?你也是当娘的人了,还欺负一个小孩子?

    原来是里正的小儿子回去告状了,里正这才带着众人来讨个说法。

    这个时候,顾济慈自然不会让唐小碗去出头,从门后走了出来,里正,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误会啊?有话好好说,没必要这么大的阵仗。

    原本顾济慈是村里的大夫,顾夕朝又是朝廷命官,里正自然有些顾忌。

    可现在他们是一介白身,处处都要受自己这个里正压一头,说话也就硬气了些。

    顾老弟,我家虎子可是哭着回去的,这其中还有假吗?要知道小孩子是最不会说谎的。

    听到村子如此厚颜无耻,跟着来的人,有些忍不住笑了。

    别的小孩子可能不会说谎,可这小虎子却是不一定了,这孩子上山抓鸟、下河摸鱼样样行,不学无术得很。

    不过这些人都是来给顾家找不痛快的,自然也不会拆台。

    自己不要脸,唐小碗自然也不会给他留颜面,里正,你家孩子怎么会挨骂?他没有告诉你吗?一只狗再低贱,那也是一条命,现在能欺负狗,长大了是不是敢杀人啊?我这也是在帮你教育他。

    她虽然才回来不久,可这小虎子的恶名还是知道的,今天偷别人的鸡蛋,明天偷别人的鸭蛋,简直是可恶至极。

    村子被说得面红耳赤的,梗着脖子道,唐小碗,你少在这里危言耸听,别以为自己有几个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唐十三站在院子里听了一会儿,实在气不过就冲了出来,对着里正呸了一声,老家伙,你要不要脸?这是危言耸听吗?从小偷针、长大偷金,杀人越货那不是迟早的事吗?

    唐十三这话有些咄咄逼人,丝毫颜面都没有给里正留。

    那些跟着过来凑热闹的村民面容也有些不好看,在场的人家,多多少少都丢过一些鸡蛋、鸭蛋的。

    心里也清楚是谁偷的,但是碍于里正的威严,不敢说罢了。

    若真如他们说的那么严重,那以后可得看紧自己的孩子,别被人给带坏了。

    里正的面子更挂不住了,你谁啊你?我跟主人家说话有你什么事?不过是下贱的奴才,也敢出来插话。

    陈获哪里还忍得了?差点跳出来要将里正好好收拾一顿了。

    唐十三除了他,谁也不能欺负,只是刚刚迈出一步,被听到动静出来察看的顾夕朝给拦住了,里正,有句话叫做狗眼看人低,不知道你听没听过?十三和陈获都是我们的家人,没有贵贱之分,还请你说话客气一些。

    什么叫做骂人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能将人骂得说不出话来的,唐小碗只佩服顾夕朝。

    里正若是说没听说过,那就是承认自己见识短,若是说听过,那岂不是承认自己是狗了。

    陈获拍了拍手掌,大爷说得对。差点就脱口而出大人了。

    有些看顾家不顺眼的人,跳出来帮里正的忙,顾夕朝,你也别这么不客气,要知道你的名声早就被毁了,我们村子还能容下你,你就应该感恩戴德才是。

    顾夕朝的心一颤,不过面上却没有什么异常,盯着那人的眼睛满是冰霜。

    毁了又如何?我有爱护我不嫌弃我吃软饭的娘子,你有吗?再说了,谁说被罢官回乡就没有再起复的可能吗?若是我被起复再用,那你的脸,只怕会很疼。

    那人被顾夕朝这个样子吓了一跳,但还是嘴硬,圣旨可是说了,若无调令,永世不得回京,你还怎么有机会得到重用?

    若是我拿到了调用的圣旨呢?

    顾夕朝有些不咸不淡的回答,但是在人们的耳朵里却是听到了信心。

    不可能,史上就没有这样的例子。

    此次说话的人是一个读书人,不过下场了四五次,都没有及第。

    听见这样的话,唐小碗都忍不住笑了,是不可能?还是你书读少了?根本就不知道。

    那读书人的脸立刻就涨红了,他读过的书不少,只是内容却没记住多少。

    顾夕朝懒得再跟他们废话,最多一个月,我就会被起复,信不信有你们,只是这一个月你们最好不要再来找麻烦,否则休要怪我不客气。

    从前他觉得辞官回乡,跟着小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定很幸福。

    可是经历过这次的事情以后,他才发现,没有权势,寸步难移。

    唐小碗察觉到顾夕朝心情的起伏,拉紧了他的手腕,相公,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顾夕朝摇头示意,让唐小碗不要担心,继而看向众人,话都说完了,你们走吧!

    众人就是再不甘心,也只能三三两两的离去,若是顾夕朝真的被起复了,从而来报复他们,他们可是吃不消的。

    毕竟民不与官斗,这话是有道理的。

    饭桌上,顾夕朝有些愧疚,对不起,都是因为我的事,才让全家人不得安宁。

    那些人会这么针对顾家,都是因为自己,顾夕朝的心里挺不好受的。

    虽然老王头的话有些难听,可穷是一部分原因,大多还是受了他的影响。

    谁也不愿意自家姑娘嫁给名义受损的人家?虽然这人只是邻居。

    相公,你这是说什么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想要找茬的人,总会找出理由来,咱们不必理会。

    是啊,大人,装作听不见就好了。

    唐小碗和唐十三先后开口,想要缓解顾夕朝内心的焦躁。

    一向不太会说话的陈获,也开口安慰着,大人,我嘴笨,但是我也知道你是好人,那些人大概是见不得咱们过得好,说些酸话,故意来找不痛快罢了。

    唐小碗白了他一眼,你这还叫嘴笨?好听的话都让你一个人说了。

    饭桌上,吵吵闹闹的,顾夕朝的心里也平静了下来。

    话糙理不糙,他何必计较那么多?别人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情,他做好自己就成。

    与此同时,京都,尚书府。

    孟尚书看着信上所言,一阵顿悟,顾大人果然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啊!可惜

    大人,可是已经有了解决之法?

    最近的朝堂也不大太平,大大小小的事情,此起彼伏,朝廷百官也是人人自危,生怕被拿来开刀。

    孟尚书更是如此,从前做了许多错事,生怕被查出来,人头落地。

    因而才写了信去,向顾夕朝讨教,等了好几日,都没有消息,没想到今日这信就送上门来了。

    是啊,顾大人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啊!

    他同顾夕朝本来没有交集,但是那次岭南大雪,他本想借机捞上一笔,没想到差点人头不保,多亏了顾夕朝从中照拂。

    既如此,大人大可以请他回来做你的幕僚,为你出谋划策。

    每个朝臣府上,或多或少都有幕僚,向顾夕朝那样孤身一人的,倒是个例外。

    孟尚书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有些遗憾,我自然是想的,只是皇上的圣旨已经言明,没有调令,不得回京,顾大人此生只怕是只能待在那方圆之地了。

    若是他让顾夕朝无调回京,只怕是要害他人头不保啊!

    幕僚也有些遗憾,那真是可惜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