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六十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头疼。是得头疼。

    曹操是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后面还有半句,合在一起那就是。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所以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不过是那他和刘标的儿子刘琮相比而已。

    孙权接手的这份产业,基本是由他兄长小霸王孙策打下来。孙策之所以会号称小霸王,对应的是项羽西楚霸王。

    东吴很大一部分就是过去战国时代的楚国故地,所以孙策这个称号,不止是号称,孙策也和项羽非常像。都是年纪不大就接手

    了上一代的衣钵,都非常能打。

    不过孙策的战略眼光,远要好于项羽。在北方处于混战的时候,孙策带着老爹留下的老部下,一路南下,拿下了江东六郡

    。

    但问题是,除了战略眼光,孙策像项羽,同样很能打,也同样不善于管理,过分看重杀伐。结果导致他和江东地方势力之

    间矛盾激化,在岁那年死于刺杀。

    原本江东六郡就是被孙家强行兼并的。如今孙策一死,北方带来的嫡系,心怀顾虑,都在观望之中,南方的本土派私下里

    蠢蠢欲动,个别性子急的已经起兵叛乱了。

    这种局面下,孙权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隐忍。无论是面对父兄的旧部,还是面对江东的大族势力,都尽可能放低姿态,以怀

    柔待之。用陈寿的话说,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意思是说孙权的隐忍,能赶得上越王勾践。

    但是,他不得不忍。孙权的继位,缘于孙策的暴毙,实际上是意外。

    所以孙权继位之初,既少核心班底,又缺乏当然的合法性。最后虽在张昭、周瑜的拥护下站稳脚跟,但仍经历了孙翊、孙

    暠、孙辅等诸重竞争。正位实属不易。而其时江东地只数郡,内外不靖,强敌环伺。

    他不忍行么?

    孙权既正位,但孙权的文治,未必强过于孙策。

    毕竟虽说孙策暴虐,究其根本,均是具体实势下不得不为之的表现。孙策以客军侵境,攻杀大姓,不暴虐何足存身。但既

    已立足,欲求长远发展,自会转为仁善。孙策死前,已有相当程度的缓和举措。

    但孙权军事则远逊孙策。本来孙氏诸子中,孙权也不是突出的将才。

    但孙氏以武得国,武力是孙氏权力的凭籍,要害中的要害,太阿权柄,绝不可假手于人。孙权对这一点当有深刻认识,而

    实际上才能又不足,这是孙权一生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幸好此后数年,江东相对平稳。孙权一边苦练内功,一边内平山越,外打黄祖。打了几次胜仗,但其时他父亲的旧部周公

    瑾诸人均在。换谁都能打得赢。

    而转折在赤壁之战。此战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刘备方的联盟与辅助,曹方的轻敌,天气、疾病乃至江东文武并力,将士

    用命。

    而战后对孙权最显著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极大程度夯实了孙权的统治基础。尽管孙权没亲自上阵,赤壁是他一生最大的

    武功,足以压服其他任何异见者。

    然而对手层次的跃升,是对能力的更大考验。此后孙权一跃直接与曹操、刘备这等级数相较。后两者都是久见山陵变化,

    人老成精的人物。经历和阅历都远过孙权。

    孙权自己军事不行,只能寄托于武将。周瑜周公瑾英年早逝。鲁肃不长于战阵,吕蒙还不够成熟,一时青黄不接。以致赤

    壁战后,江东并未再有规模性的大胜。

    期间孙权不安于室,亲自领兵去打合肥,这一战对孙权心理的打击,甚于损兵折将。

    此后他该亲征还是亲征,但对自身军事水平的自信却一去不复返,而转为对吕蒙一代新兴将领的期望。

    但吕蒙等人,虽则小处精细,但却没有鲁肃的大局,和周瑜的绝对掌控。

    所以,虽说偷袭荆州得手,但却引来了刘备的报复。不得已只能起用被他千万小心提防的江东士族四大家的陆逊为将,打

    败了刘备,逼得刘备白帝城托孤。

    但是,背弃孙刘联盟的结果是什么?

    是江东士族掌军的开始,更是让江东同时要在徐州以及荆州,面对曹魏的压力。

    还使得原本的盟友变成仇敌。

    所以说看似孙权一大胜利的吕蒙白衣渡江,实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赌博。

    幸好的是,孙权及时的向许都称臣,糊弄住了曹丕,否则的话,就是目前的这个局面。面临着曹丕和益州的双重压力和夹

    攻。

    但原本的历史上,孙权侥幸过了这一关,蒙骗的曹丕在刘备兵败以后,才后知后觉的发动了进攻。但被孙权应付过去了。

    好容易度过难关,他就呀开始对内清理了。

    不得不说,孙权内战内行,确非虚语。表现在善用草莽之辈,也能让张昭这样的士大夫和吕蒙这样的鹰派一朝共处。在内

    部管理上利用改革整风,修理东吴大族,树立他自己的核心地位;对周瑜、鲁肃、张昭等都采用了用得着时就用,用完了就背

    后说人坏话的奸诈策略。

    对陆逊的先利用再凌辱、对张昭的高高挂起更是令人发指,使两个好好的贤相寂寞抑郁而死。

    此后孙权的种种看似倒行逆施,比方检校案,比方太子失宠,比方两宫争衡,乃至南下夷洲,北连公孙,一切的作为都是

    为了把已动摇的权柄再次从江东士族手中拿回来,而始终不得如愿。

    同时却又把好好一个江东,搞得一团乱麻,更加的糟糕。

    所幸的是,孙权活得够久,所以,东吴也存在的久了一些。

    但是,这也让他把东吴搞得够糟。

    所以,他一过世,动物立马陷入混乱,各方各派你杀我,我杀你。直接被削弱到了极点,最终被司马氏平灭吞并。

    只不过这个时候,同样由于杨烈的搅合,孙权根本无心对着士族再一次清洗,但是提防的端倪已经显现。

    陆逊这个大都督,不就被调往巴丘闲置了么?

    江东大军如今都在他放心的人手中。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