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三章,江南赈灾,任重道远。(三)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a href=" target="_blank">,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虽说听从何家族长的一些建议,对江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是有不小的阻力的,但几个年轻人,架不住他们的热忱足,想要为百姓做事的激情膨胀。

    江南蝗灾,是夏季的事儿,可九王等一行人,去了近有小半年了。从炎炎夏日等到大雪纷飞,也是,够久了!

    朝堂上,总是不乏居心不良的人。自己没有本事,还硬是非要从别人的事情里挑出刺来:九王一行人,在江南耽搁如此之久,还没有解决事情,怕有不妥。

    我去,能有什么不妥,不就是波及到你们的利益了吗,对你们来说,会是有不妥,但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宰杀这些蛀虫,可算得上一件有益的事儿呢!

    一开始太子在朝堂上还能平息那些不轨之声,林家还有一些清贵人家还能帮帮腔,也算是两相抗衡。但皇上没有发话,太子也不好太过咄咄逼人,丧失为君者的气度。

    反倒让那些臣子找到一些借口,就差没有指名道姓的说:皇上,你们家小九,在江南要煽动民心,造你的反了。

    愈演愈烈,皇上倒落得个戏来看,就看着他们,蹦哒的那么厉害,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掌权者,总是将一切控在自己的手中。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说。

    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诸位大臣,如此关心江南人民,不如派遣家中子弟,去钱塘江修修桥,也好为百姓做些实事,安一安你们这颗为民为国的衷心。

    皇上的话,有谁敢反驳。除非不要命了!

    深宫之中,一直提心吊胆的淑妃娘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自从小九被派往江南,她的心,就没有安宁过。此时皇上公开表示支持,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身边的嬷嬷看到她这番情景,也敢和她打趣了:“娘娘,何不把朝堂上的事儿捡些紧要的,和王爷说说,怕是他一时间想不到是怎么回事呢。”

    “嬷嬷,后宫不得干政,这事儿,要是让皇上知道了,没得以为我母子二人有不轨之心,以后可不要再说了!不过……”要看怎么说那些话了,表面功夫,一分钟,都不能差。

    “是”,嬷嬷很是受用,她一向受宠,要换成别人,早就被处置了,这么一语带过,也算是全了她的颜面,和这段主仆之情。

    嬷嬷所料不差,九王爷看到那些勋贵子弟被发配来修桥,也是很不理解。毕竟圣旨上只有公章式的话,没有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着实容易困惑。

    娘娘用家书的形式简洁明了,故事的样式讲述了皇上的维护,顺便表达自己的关怀之心。但终究不敢说太多,怕让孩子内心有了牵绊,处事不够果断。

    承梁在这边几乎隔三差五的,就能收到郡主的家书,日子也不算太过难熬,只是没能陪在她们身边,倒是满满当当的愧疚。

    承远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父母双亲,自有承德在家照料孝敬着。他只管在江南这边全心全意的处理事情,偶尔收到家里的信,不至于断了联系也就是了。

    反而是九王,收到一封家书,很是困难。

    他父亲是皇上,你能指望皇上天天给你写家书,时时嘘寒问暖吗!母亲是淑妃,后宫纷争,就很难去处理了,任何事情都尽量简化,不给任何人攻击的把柄,信件,自然是能不要写,就不要写。

    而每次写,都会跟朝政有关系。他也不过是十来岁的孩子,虽然地位尊荣,却不得不让自己看起来,无坚不摧,不需要家庭的温暖,不需要家人的关爱。

    京城里也是一片怨声载道,当然,只敢关上自己家房门,在家发发牢骚而已。可是,谁走舍得,将自己家身娇肉贵的宝贝疙瘩送去做苦工。

    有一个刺史大人家做了手脚,想让家里的仆人去冒充亲生子,被逮到了,降官三级,她夫人的二品诰命被收回。也算是杀鸡儆猴,让一众有别样心思的人歇了。

    r最t,新¤d章节!b上*.酷匠g&网#

    顶多暗地里多派一些奴仆过去,带上多多金钱,到那边去,见机行事,总不至于让自己家小孩死在那边。

    江南,突然就热闹起来了。

    至于蝗灾,早就是过去时了。虫灾,只是暂时性的,如何解决百姓当前的问题,才是重点。朝廷的救济,对豪绅强制性的征收,加上丰收时,从临近的城镇运过来的粮食,江南,算是控制住了。

    但总不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这样将就着过吧,兴修水利,引进新品种的农作物,充分利用江南的地势,发展循环利用的作物模式,才会让这个繁华背后,腐朽不堪的城市,焕发新的生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江南的势力,不是一日之间可连根拔起的,必须慢慢摸透,看清楚他们的势力分布,从多个侧面,一点一点的,蚕食鲸吞。

    这次皇上送来京中勋贵人家的子弟,倒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呢。

    养尊处优的他们,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了粗活的。或许武将家的子弟,学过一些拳脚功夫,身体素质会好一些,但让他们拿剑的手,来搬石头,估计没有很多服气的人。

    而那些文臣家的公子哥,可能跟他们讲大道理,普通百姓会被他们讲的一愣一愣的,(这也要限于他们学过,要是那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简直就是……也就知道在普通人面前人五人六的。);但是要和普通百姓比搬麻袋,他们,简直就是弱爆了。

    京城嫡支的子弟被赶过来干活,而江南分支的子弟却依旧吆五喝六,鲜衣怒马,怕是,有一场纷争,有一场恶战要干!

    纵然会有家族的族长约束着家里的不听话的孩子,但总会有漏网之鱼,总会有那么些叛经离道,自以为自己很能的傻瓜,成为别人的工具。

    江南,氏族,这块难啃的骨头,终于要被狠狠的咬下一块来了吗!

    想想这场恶战,都有些小激动呢!

    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