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8章 萧蓝奉命赴京城二更

    杨丹没有想到萧天翼会对自己身份起疑惑,听了这话,略顿了一会,忙摇头。

    萧天翼拔出自己腰上的佩剑,递给杨丹道:“你不会说话,但是我知道,你会写。我实在有些好奇,你这么一个出众的小女孩,怎么会成孤女还被拐子拐走了?你就是没有父母亲兄弟姐妹,也应当有叔伯一类的家人吧?你对我说实话,你到底是济州人还是长安人?我没有恶意,只想帮你。”

    杨丹再次看了一下萧天翼,见这个比自己大三岁的男孩一脸真诚,于是用剑在地上写了几个字,萧天翼近前看了念道:“家长安,投亲济州。”

    “你是去济州投亲被拐卖的?”

    萧天翼又问道。

    杨丹点点头。

    萧天翼见杨丹师父不想告诉自己更多,只好道:“哑凤,刚才见你练武这么用功。我虽然只比你大几岁,但是大概还可以教你。你刚才的是短剑吧?我看你的那短剑只比匕首长些,现在你还小练是可以的。若到了我现在这么大,还是练习长剑好。长剑和短剑的招数是不同的,你要是放心我,我来教你。你跟是我来,我给你挑一把合适你的剑,教你恒山剑法。”

    杨丹没有想到,萧天翼对自己这么有耐心。想到曾经的深仇大恨,杨丹很快点头,将手里的剑还给萧天翼,跟着萧天翼来到旁边放兵器的屋子。

    萧天翼给杨丹找了一把两尺来长的剑。萧府孩子多,所以萧宗武特意让人打造了适合六岁到十五岁左右练习的各种长短兵器。

    萧天翼举起手里的剑看着杨丹道:“哑凤,我站你前面,你看着我。这套剑法,我师父说,女孩子防身是最好的,也容易上手。本来师父不教我的,因为我年纪小,所以师父才让我几个师妹一起学。”

    杨丹接过剑点头。

    萧天翼生怕杨丹学不好,所以一招一式很慢,没有想到才教两边,杨丹用剑在地上写了几个字:“我试试,求指点。”

    杨丹的招式十分到位,萧天翼更加惊讶。

    “哑凤,你是一个练武的好苗子。你要是都像今天这样苦心练武,等你长大后,一定不会比我大姐二姐差。”

    萧天翼才说完,只听萧达跑过来道:“世子爷,老侯爷叫你呢。”

    萧天翼听了,只好对哑凤道:“哑凤,我先去了,你自己好好练吧。”

    看着萧天翼离去的身影,杨丹才发现已经不早,于是将手里的剑放回屋子,转身返回。

    当一轮新月高挂空中时,杨丹和荷花陪着丹丽丹霞在后院的阁楼上,远望萧府花园。丹霞突然提议道:“大姐,我们来奏笛子,如何?这样的好的夏日,没有笛声,实在有些单调。”

    丹丽听了,当即让荷花回屋子拿笛子。

    悠扬的笛声很快响起,尽管这笛声悠扬沉静动听,但是在杨丹听来,油然而生一种悲凉。

    曾经也是这样的夜晚,身为庆王和天子的父亲,也喜欢奏笛子。每当这个时候,自己可以尽情偎依在父母身边,还有咿呀学语的弟弟。

    母亲不会奏笛子,但是喜欢听。明帝奏笛子,田后给杨丹杨白说故事。

    “丹儿,白儿,你们知道吧,你父皇说,他不要其他女子却要娶我这个平民女子,就是因为这月亮里的一个老爷爷,从我和你父皇一出生,就用红线把我们两个的灵魂拴住了。”

    平民出身的母亲,有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不知道是听姥姥说的还是听父亲告诉的。

    “丹儿,这月宫的嫦娥呢,太娇气自私了,就像皇宫里多数的女子,父皇不喜欢。以后你爱上书屋嫦娥。”

    每当听田后给孩子说一个故事,尤其说天上诸神的故事,明帝总会提到嫦娥。

    杨丹听了明帝说嫦娥的话,毫不犹豫地回答:“父皇,儿臣知道,嫦娥嫁给了大英雄后羿,可是最终抛弃的后羿,自己一个人偷吃了后羿带回来的全部灵药,所以上天做了神仙,不管后羿的生来病死,太太自私了,我才不学她。”

    萧丹丽和萧丹霞姐妹两个连着奏了几曲,见杨丹听得似乎入神,不由来了教杨丹奏笛子的兴头。

    丹丽又吩咐荷花道:“荷花,你去书架上将另外两支笛子取来,你一支哑凤一支,我和丹霞教你们奏笛子。”

    荷花听了,很快转身进屋取笛子。

    杨丹学笛子并没有学武艺那样顺手,但是丹霞教导很有耐心,一个晚上,杨丹虽然还不会奏曲子,但是指法已经大致清楚。

    夜深人静,萧府寂静一片,可是杨丹却没有睡意。她悄悄掩上屋子的门,一人端了一张椅子,坐在阁楼上,望着那弯新月,只管发呆。

    还不到半年,杨丹无法走出痛失三个至亲的痛苦,尤其在耳闻目睹别人可以何家欢乐之时。

    泪水,只有在这样的眼神人静之时,才能倾情发泄,只有那轮高高在上的月亮,能洞察到杨丹深夜难眠的孤寂与苦痛。

    难眠的日日夜夜,过了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已经是八月中秋。

    萧丹丽和罗山的亲事已经定下,由罗山的伯父送来罗山的生辰八字,还有罗山给萧丹丽的定亲礼物——那是一对产于西域的鸳鸯宝剑。但是两人的婚期还没有说定,因为萧丹丽的父亲还在平城,按照萧家规矩,女子要到十六才出阁,父母要亲自见过男方,才会真是议定婚期,而罗山也要准备明年春的武举。

    今年的冬天,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冷。十月中旬,西关连下了五六天暴雪,厚厚的积雪,让家家户户几乎都在屋子里度过。

    十一月二十三日,萧蓝让亲信随从萧二虎捎回家书一封,告知说平城将士因为今年冬天的严寒,要大量粮草,已经给天子上过两道奏章,但是天子没有批复让周边或京城送粮草接济,而是来了一道让萧蓝在十二月初十前到京城述职,让平城的一切军务,暂时由副将掌管。

    萧宗武看过萧蓝的来信,心情沉重,忙问萧蓝何时离开平城。萧二虎告知,自己离开平城时,萧蓝说可能还要三四天,到时顺路回家一趟,现在平城常下雪,路上不好走,估计月底或月初定可以到家。

    二十六日的亥时,萧府众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萧蓝带着两个亲随回来了。欧阳夫人见萧蓝一路风尘,手上脚上都生了冻疮,两个亲随也一样,亲自带人备好饭菜热水,忙到近午时才歇息。

    次日的西侯府,因为萧蓝的归来格外喜庆,萧宗武让府里备了几桌酒席,让萧川一家回来团聚。皇命难违,萧蓝只能在家一天就要赴京城,还不知道天子让萧蓝进京述职是喜还是忧。

    杨丹第一次见到萧蓝,得知萧蓝奉皇命进京城,又见酒席后萧宗武和萧蓝还有萧川留在花厅议事,那些下人都退了出来,而丹霞也一改往日的活波开朗,猜想萧家上下肯定为萧蓝这次进京忧心,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萧家这么久了,杨丹才明白,为什么当初父皇让自己投奔北辰侯或萧家。这西侯府对朝廷对天子,确实只有忠心。萧府上下,都没有人说朝廷的半句怨言,也不议论皇家。

    次日一早,萧家的早饭,比往日提前了半个时辰,因为萧蓝要前往京城。

    萧蓝言语不多,吃过早饭,也来不及坐下喝茶,已经拿上欧阳夫人备好的行装,带着两个亲随,向众人告别,匆匆踏上赴京之路。

    萧蓝走后,合家上下都焦急地等待着京城来的消息,尤其欧阳夫人和萧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