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零八章 捉迷藏

    “原路返回。”

    甲喇额真听取了手下的意见后无奈下令全军回南面的渡河地点,希望能卡住明军难逃的线路。

    对岸率领两百余骑的鞑子牛录硬着头皮请示要不要沿着明军的踪迹追击,这厮分明是害怕再次中伏由此多此一举。

    那甲喇额真还算有点担当没有让部下去送死,只令他派出二十余骑查询、追踪明军,其余战兵与河西本部一起沿着滏阳河两岸南下,饶是如此,河东孤军依旧往一二十里地范围派出了哨骑警戒,生怕明军夜袭围歼自己。

    耿书香部并没有走远,他们就藏身在东面七八里地处的一个废弃村寨之中。

    这富裕的冀南自然是各路人马窥探、掠夺的目标,经过十余年的战乱,冀南乡村已经被摧残的十室九空,县城、府城十里地开外尽是荒野,只是对于骑军来说这样的地方反而更难隐蔽自己的行踪。

    耿书香不知道阿济格和图赖派出了多少搜索队伍在追击本部,因此不敢贸贸然往东南明军大营的方向退却,有十余天的粮秣在手上他决定与鞑子周旋一番。

    耿书香他们轻而易举就找到了藏身的地方,至于那地方距离小桥如此之近只是为了方便原路返回,出其不意嘛。

    对于耿书香而言,滏阳河是一道天然屏障,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与敌军周旋场所。

    若是明军再次赶到滏阳河西岸,绕了一大圈追过来的两千鞑子看到这一幕估计会气得吐血,他们还有多少精力和勇气再次绕道河西,大概只有天知道。

    让明军意想不到的是身后的鞑子竟然伐木修桥渡河了,还派遣了二十来个哨骑追踪过来,被耿书香留在村寨四周的暗探先一步发现敌情。

    耿书香得报后说实话有些懵。

    他以为这是别处的鞑子搜索部队派出来的哨骑,不知道敌军本部身在何处情况可就比较危险了,只是也有一个问题,敌军哨骑怎么会从西面跑过来,这没有道理。

    耿书香令西面的哨骑悄悄撤回来,让其余三面的哨骑加强警戒,看看别的方向是否还有鞑子出现,可是,一直等到打前探路的鞑子跑到村寨南侧,也没有发现别的哨骑现身。

    “大人。会不会是河西的鞑子派遣哨骑泅渡过来找咱们行踪的?”

    “那能过来几个狗鞑子,他们不怕又被俺们一口吃掉。”

    “那你说这些鞑子打哪来的,莫非他们还能飞过来不成?”

    “俺哪知道。”

    “要不去逮两个回来问问?”

    “咱们可能会暴露啊。”

    “大不了再跑。”

    敌情不明对于骑军来说异常危险,当耿书香召集部下商议对策的时候,有的人建议打一下、有的人认为还是静观其变,有的人觉得应该把哨骑撒远一些打探虚实。

    有个总旗官觉得咱们一人双马加之又歇息了一阵子,除非鞑子四面合围,否则怎么着也能冲出去,既然鞑子送上门来那就抓个舌头问问。

    抓鞑子舌头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抓鞑子哨骑更是难上加难。

    先前已经被明军敲了一闷棍,这回过河的二百余骑鞑子孤军本就战战兢兢地生怕明军发动突袭、围剿,领命前来追踪的哨骑更是变得草木皆兵、异常小心谨慎。

    由于附近的空中并没有烟尘腾起,鞑子哨骑断定明军不是藏身于某处就是在下马步行,因此距离小桥不会太远,由此把二十余骑的队伍前后拉长到近三里地,然后听天由命轮番上前搜寻。

    处于第一集团的五个鞑子已经跑过了耿书香他们躲藏的村寨,当鞑子搜寻到明军拐弯绕回村寨的那个弯道时,警戒的鞑子并没有立刻追踪上去,而是离开了那些马蹄印子在百步外跟进。

    鞑子哨骑已经意识到明军很可能在附近藏了起来,那厮立马给身后的同伴打旗语警示,随后众鞑子依次往后传讯号,人人开始戒备起来。

    这让埋伏在道旁树林边的明军傻眼了,无论是牵马步行还是策马跑动都会闹出些动静,在这寂静的荒野根本瞒不过全神戒备的哨骑,他们只得把目标盯在第二个鞑子身上。

    那厮距离第一个前探的鞑子整整有三四百步,在他跑到埋伏明军直角位置时伏兵冲了出去,十余个角色冲向那厮另外一队则往前去围兜第一个鞑子。

    明军才冲出来就被那两鞑子被发现了,他们在第一时间拍马奔逃,两个鞑子很可能事先对紧急情况有过应对,都没有掉头往回跑,而是出其不意稍稍偏转方向朝斜刺里冲。

    由于几乎没有停顿,因此两个鞑子逃跑的初速度比突然冒出来的明军还要快一些,只是要等到他们的马力出现疲软状态至少得跑一二十里地,因为今天鞑子几乎一直在不停赶路而明军已经歇息了大半个时辰。

    两人不知道追兵什么时候会罢手放任自己离开,一个劲抽着马屁股想要离开明军的藏身地点远一些,事实上才跑了三里地,身后的明军就停止了追击。此时那些在后面跟进的鞑子哨骑早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

    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耿书香面前:行踪已经泄露明军要不要转移?

    转移的好处不言而喻开拔的坏处也有两点,黑暗中行军这些个互相不熟悉的战马很容易走失,另外盲目行军还有撞到敌军枪口上去的危险。

    肯定不能留在原地等死,当意识到明军实在无法隐藏自己行踪的时候,耿书香突然觉得滏阳河河西比河东不知道要安全多少倍,他决定再次利用这个天然屏障。

    明军再次出发,他们牵着战马先往南走了三四里地,随后沿路返回,沿着往西面的来路一直走到放置桥板的杂树里附近才在北面的一个林子里扎营,这会儿天色已经完全暗了。

    行军的时候耿书香共派出百余骑在队伍的前后左右警戒,当在队伍前方打探的哨骑跑到小桥边上时,兜了一圈他们发现了鞑子过河的痕迹。

    “两百余骑鞑子过了河?”

    耿书香得报亲自跑去小桥边打探,他和几个哨骑一直往南跑了四五里地,确认这股鞑子真的返回南面去了,望着地面上杂乱的朝南方延伸而去的马蹄印子他有些想不通鞑子为什么要避开自己。

    虽然打了一个伏击战,但是耿书香显然还没有做好与鞑子面对面拼杀的准备,当然想不到鞑子也会害怕被自己围歼,这其中也有鞑子高估耿书香部战兵人数的因素在里面。

    河对岸的鞑子追兵现在藏在什么地方,自己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又一次摆在耿书香面前。

    这一次,高杰带他们从山西一路南下、千里大逃亡的跑路经验给了他明智的选择。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