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皇上坐下,直郡王领头众人跪倒,再次万岁千岁。

    直郡王刚才想着,皇上看到老九不在,问上一句,他轻描淡写把这事说完就完了,可是外面的九爷也听着,方才皇上一群人进来,他怕让人看到觉得丢人,这会儿皇上一问,他进去磕个头这事儿就翻过去了,想到这他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嘴巴,自己的嘴怎么那么贱啊!

    狗子见到九爷扇着自己的嘴巴,吃惊的眼珠子都掉出来了。

    但是九爷等来等去里面皇上没问……

    老康在上面看了一圈,“开始吧。”

    翰林院的学士赶紧主持,保定的学子们都进来了,皇上跟人说这话。

    四爷看到直郡王不知如何是好了,直郡王眼蒙圈了。

    不好去打扰皇上,因为他不知道皇上是不是故意把老九给忘了。

    早知道不让他跪外头,在屋里就好了。

    兄弟两人面面相觑,都拿现在这种情况没办法,说句不客气的,一会儿学子们进来看到老九跪在外面这可丢人丢大了,虽然老九说错话,但是也有可以说直郡王罚的太重,欺负弟弟。

    老九也不是个听话的人,真叫他在外边一直跪着,他定会恨死直郡王。

    甚至还会把四爷给捎带上,四爷心里清楚,老九这人的性子绝对会把他带着!

    真特么够倒霉的。

    他运了运气,说话间人就来了。

    保定府的学子送来的并不是很多,总共七个,还算有名气的进来磕头。

    皇上还赐了座,拿着书让他们讲,然后学最后挑两句问起来。

    除了皇上和学子,其他人都是陪衬。

    四爷知道没他说话的地儿,从头到尾都认真的听着,皇上认真,他也认真,皇上叫他们逗笑,众人也笑。

    这些学子们读书都读傻了,一个人真材实料的都没有。

    听他们说话就知道了,各个胸中有沟壑,说的都是书上的道理,但是要知道书上的道理偏偏是是世上最没用的。

    别说这群学子们,哪怕是翰林院的学士们,也是把那志气都磨了他们才用。

    不然只会惹祸不会办事。

    皇上问完之后喝了口水笑着说道:“难得见你们一次,有文章好的觉得不错的拿来听听。”

    这是叫学子们当着皇上面儿的读文?

    刚才被皇上问的都冒了汗的学子们顿时激动起来,方才已经丢了信心,这会儿又好了起来!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是同窗,彼此之间有个斤两都清楚,按照次序开始了。

    四爷也端着茶抿一口,知道事快完了,看着天色日头偏西,下午四点来钟了吧?

    随后不由的失笑,怎么现在也跟着熏儿一样想着西洋的时辰了呢?

    想起外面的老九,不知道是不是还跪着?他给直郡王使了个眼色,直郡王点头,跪这么久也差不多了,真要跪到结束也不合适。

    至少学子们都背完了自己的文,皇上离开前老九应该来磕头的。

    直郡王偷偷的后面使个眼色,目光往外面扫了一眼,那人就出去了,此时直郡王松了口气。

    心中暗骂老九是嘴贱的,可是罚他这一罚自己也被带沟里了,还不如不管他的事呢。

    幸亏现在快结束了,看着在座的众人,眼神放空,脸上的面表情都僵硬了,可见这七个学子多差劲。

    只剩下最后两个人,众人都觉得有点放松了。

    顺序越往后学问越不行,听前面几个人皇上也累了,端着口茶所以这个第六个人也不在意。

    方才这第六个人,对于刚才皇上问出的问题回答的不好,他觉得有点丢人,想要放个脸面,可是上面的皇上和诸位大臣本来没打算从他们这挑什么人才。

    这一次皇上只是表达他重视天下文人而已,竟然如此众人也假装着。

    此人见此不甘心把机会浪费。

    他出列跪在下面给皇上磕头,再次给太子磕头。

    然后紧张的结结巴巴的说道:“学…学生…程肃请太子指点。”

    四爷的后背一下子僵直起来,从上面皇上到大臣们都呆住了。

    也没想到!

    太子微微一怔,没有迟疑说道:“既然这样,孤看一看,皇阿玛,此人有趣。”

    皇上也笑了,“嗯,你的学问也不错,出京之前你的老师也跟朕说过了,最近文章做的不错,字写的也好,既然如此,给他瞧瞧吧。”

    太子恭敬听了康熙说他当学生的话之后诸葛筠把文章递到太子面前。

    太子看了一下,“你可以讲了。”

    这人激动,文思泉涌。

    太子一边听他说,一边看文章。

    听到好的地方,二人还讨论一下。

    这人听完更加激动了,一口气说了半个时辰,现在大殿当中除了大臣,皇子之外,连皇上都被冷的坐了冷板凳。

    皇上面露疲惫揉揉太阳穴,翰林院的学士头上冒着冷汗赶紧插话,说道:“难得难得太子殿下得了个千里马!”

    太子微笑,那人听了翰林学士的话,以为得到了太子的赏赐,咕咚的又跪下对太子,大喊:“学生不才,愿追随殿下甘愿全马!”

    大殿里面突然一静,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人跑出来念文章的时候,四爷就紧张了,听到这他都想上去把这人脑袋拧下来!这他娘的是故意陷害太子的吧?

    大殿中的气氛紧张无比,就算一根针落地都可闻。

    连两个翰林院的学士都结结巴巴了,脸色清白。

    太子哈哈大笑起身说道:“你有这报国之心,实在是孤之兴!国之兴!”

    他牵着此人来到皇上面前跪下,“皇阿玛!我大清有如此忠诚学子何愁国之不兴!”

    四爷也跟着跪下了,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皇上坐在上面神色复杂,他看着跪在下面的太子,还有那傻乎乎的学子。

    下面一群人都把头贴在地面上,因为他们怕!

    怕朕砍了他们的头!

    他们怕!

    怕朕记恨他们!

    可是那个跟太子献文的学子也是真心的,他知道朕这里得不到赏识,所以才找太子。

    这个也没办法,太子是储君。是明日的皇上。

    想到此处康熙觉得自己暮霭沉寂,就像腐朽的木头一样。

    他……

    老了。

    和众学子论道之后,四爷身心俱疲,但是保定府的学子们飞到没有散去,反而越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