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2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三万米布料, 刘大银要把它们全部放在家里。

    家里的西房四间, 一间得做烧鸡, 剩下的都让刘大银放上布料了。

    这第三纺织厂出了个卡车,帮忙把布料拉到了家里来。

    刘大银从杨主任那里打听到,这省城还有好几家纺织厂有这种布料, 不过他们剩下的都不多。

    刘大银请杨主任给有这种布料的厂子打了个电话, 问他们卖不卖,要是卖的话, 她也都收了。

    杨主任道;“卖, 怎么不卖,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一声。”

    那几家纺织厂当初生产的少, 剩余的也就少, 好几个纺织厂的库存加起来,还不到第三纺织厂的十分之一。

    刘大银把那些布料全都买来放到家里。

    剩下的就是安心等待了。

    江闻钟在六月底的一天去了他姐姐家里。

    他最近想出了一个赚钱的好主意。

    上一辈子的这一年,国家领导人穿西装的照片登在了全国最大的报纸上。

    这引领了全国从上到下的西装狂潮。

    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城市里的普通老百姓,都有一身自己的西装。

    这股风潮后来又从城市吹到了乡村,每个农村小伙子都要想方设法的弄来一套西装。

    江闻钟想抓住这个机会,做一笔大买卖,狠狠赚它一笔。

    姐夫韩冬青现在是第三纺织厂的干事,那可是全省数一数二的大纺织厂, 里面肯定有自己要找的布料。

    韩冬青回家看到江闻钟微微眯了眯眼睛, 等听到江闻钟托他办的事, 终于有些不耐烦。

    只不过看见江安妮的肚子时, 韩冬青脸色恢复了平静:“明天你跟我去厂里的仓库看看,要是有合适的布料再说。”

    江闻钟跟着韩冬青到了第三纺织厂的仓库,一眼就看到了堆在墙角的黑色布料。

    “姐夫,这些布料什么价格?”

    韩冬青看清楚江闻钟喜欢的布料,不知怎么的,突然很想笑,他笑了一笑,声音懒洋洋地;“那布料已经卖出去了。”

    江闻钟拿着布料反复摩挲,这布料做西装最适合了,“卖出去了?既然卖出去了怎么还在仓库里。”

    韩冬青有些烦,但还是解释了一句:“人家说好三个月内来拉走这批布料,合同都签好了。”

    江闻钟放下布料,在仓库里看了一个遍,除了这种布料,没有其他合适做西装的布料。

    江闻钟又走到那堆布料前看了好久,“姐夫,这个布料的买主是谁?”

    韩冬青:“我们有规定,不能透露顾客的资料。”

    江闻钟看上的布料已经有主了,他只能兴冲冲地来,空手而归了。

    韩冬青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几天后江安妮又提起这件事:“东青,闻钟实在相中了那个布料,你能不能做主匀给闻钟一些,那个客户不是还没把布料运走,这布料不是还属于你们纺织厂吗?”

    韩冬青气的当场摔了筷子,“江安妮,你这是什么意思?是要我为了你弟弟知法犯法吧。那布料是还在我们厂子的仓库里,可人家合同都跟厂里签了,你让我把布料给你弟弟,那人家买主拿着合同找来,责任谁来担?到时候你就在家里看不到我了,想见我一面只能去监狱了。”

    江安妮被吓了一跳,她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仓库里的布料卖给谁不是卖,闻钟愿意多出一点钱,可没想到,这后果竟然会这么严重。

    “我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只不过是把布料卖给我弟弟,你怎么回去坐牢?”江安妮委屈极了,眼圈都红了。

    韩冬青没像以前那样上去安慰江安妮,反而闭了一下眼睛,皱着眉头说道:“我已经跟你弟弟说了,那布料已经卖出去了,买主和我们厂子里也签了合同,她还找你,让你跟我说吧布料再卖给他,他安得什么心。要是布料真的给了他,人家买主拿着合同找来,你说,我有没有责任?即使不去坐牢,我的工作还能保得住?”

    江安妮说不出其他的话,只能徒劳地给弟弟辩解:“闻钟他没想这么多,他.......”

    “他是一个大学生,真的就不知道后果。好了,我吃饱了,你自己吃吧。”

    “冬青,你只吃了这么一点,再吃些吧。”

    回答江安妮的,是嘭的一声,卧室门关上了。

    等到从报纸上看到国家领导人穿西装的照片,刘大银知道机会来了。

    她带了一只烧鸡,拿上剪下来的一块布料去找张水生。

    张水生白天的时候经常不在家里,刘大银是晚上去的。

    李三顺和她一起去的,刘大银要自己去,李三顺不放心。

    “你有什么不放心的,这省城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乘凉的人。再说了,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我晚上经常出去串门,也没见你不放心啊?咱们村里还没有路灯呢。这省城的大街上一到晚上,比咱们乡下家里还亮呢。”

    刘大银说的倒是实话,在乡下老家的时候,他们家里晚上都是点煤油灯,点蜡烛,这省城大大街上晚上会亮起路灯,的确比家里还亮。

    刘大银说了这么多,李三顺还是跟了上来:“这在村里就这么点的地方,你出门我放心。省城虽然有路灯,但人多车多,你出门我不放心。我这都跟出来了,咱们就一起去吧。”

    李三顺既然都跟出来了,刘大银还能把他给撵回去,当然得一块去了。

    张水生没出远门,在家跟他爷爷,还有他哥哥,在院里正吃晚饭呢。

    刘大银一进门就笑道:“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这带了烧鸡,你们正好吃。”

    张水生的爷爷眼睛虽然看不见了,耳朵却好使的很,只要听过一次的声音,他就能记得。

    “这是小刘吧,你们来的正好,一起吃饭吧。”

    “张叔,我们已经吃过了,您不用招待我。小张,这烧鸡是今天刚做好的,给你爷爷尝尝。”

    张水生的哥哥张云生也跟刘大银打了招呼:“刘姨。”

    张水生把烧鸡接过来,从屋里拿了一个盘子,手脚麻利的把烧鸡撕了,“刘姨,您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我吃了你多少烧鸡了,多不好意思啊。”

    刘大银和他开玩笑:“你要是不好意思,要不就别吃了,都给张叔和你哥吃了。”

    张水生撕了一个鸡腿递给他爷爷,“刘姨,不是我奉承你,你家的烧鸡的确是好吃,我这闻着味都能多吃两碗饭。这烧鸡都摆到我面前了,不让我吃,那可能嘛。”

    贫了一会嘴,张水生问道:“刘姨,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找我是什么事?”

    刘大银神神秘秘道:“来找你一起发财。”

    这刘大银和张水生合伙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生意,只要刘大银说一起发财,那就真的是一起发财。

    张水生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了额,就连香喷喷的烧鸡嚼着都不香了,毕竟烧鸡没有赚钱香。

    “刘姨,你快说,有什么赚钱的消息。”

    刘大银:“你先吃饭,吃完饭我再说。”

    这刘姨既然来了,肯定会说什么事的,张水生就边吃饭边和刘大银聊一些别的。

    这饭吃完了,桌子也收拾好了,张云生带着张爷爷去乘凉了,张家的院子里只剩下张水生和刘大银,李三顺三个人了。

    “刘姨,你快说,这次你要做什么生意?”张水生给刘大银,李三顺倒好茶,坐下就迫不及待地问。

    刘大银先把手里的布料递给张水生,张水生把布料拿起来凑到眼睛底下看了好一会儿:“刘姨,这布料做衣服恐怕不怎么好,厚,不透气,还硬。”

    刘大银笑笑没说话,把手里的报纸又递给张水生,“这是昨天的报纸,你看一下。”

    这刚还说布料的事呢,怎么转眼又要我看报纸了。

    张水生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拿过报纸在看了起来。

    这院里的灯不算太亮,张水生站到电灯泡底下,把报纸离得近了一些,才看清楚报纸上的内容。

    刘大银让他看的这一版面头版头条就是国家主席接待外宾的照片和报道。

    张水生心想,刘姨让我看这个,有什么用意?可这主席跟我也沾不上边啊。

    刘大银也走到电灯底下,笑呵呵道:“小张,你看这国家主席的照片,有什么不一样?”

    张水生看了又看,“这没有什么不一样啊!这国家主席我也没见过,可报纸上登的他的照片都是长这样啊。”

    “小张,你看看这主席穿的衣裳,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这穿的衣裳有什么不一样,张水生又仔细看了一眼,终于看出不一样来了,主席穿的是西装。

    这西装一向都是资本主义的代表,除了外宾,在这个国家还真的没什么人穿。

    更何况是国家领导人,这报纸上天天登国家领导人的照片,可没有一个人穿西装,穿的都是中山装。

    这国家领导人穿上了西装,说明了什么。

    张水生想想刘大银拿来的又厚又硬的布料,好像明白了什么:“刘姨,你是不是打算做了西装来卖?”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