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四章 巧言成事

    载洸思虑了一会,才娓娓道来:翁师傅您想,每每有紧急军情,朝廷要务,这些封疆大吏只能先发电报到天津,再由李鸿章八百里加急,跑两天才能到京城,这多耽误事啊。

    李鸿章要是从中做手脚,只送来对他自己有利的信件,不利之事则秘而不发,又或者故意延误,甚至是谎报,这对于他而言,可是轻而易举的事,翁中堂,不觉得如鲠在喉吗?

    谭若将这个电报线架到京城来,地方官吏若是有事可奏,便可直达圣听,不必再经李鸿章之手,由此便可肃清他人悖逆之心,维护朝廷的长治久安,这难道不比龙脉要重要得多吗?

    翁同龢听了载洸的话,陷入了沉思,觉得也有几分道理。

    载洸趁热打铁,又旁敲侧击地说了句:这电报线要是架到北京来,说不定,日后最先经手的,可就是翁师傅您了,翁师傅现在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帮皇上处理起政务来,也会便捷许多。

    翁同龢摸了摸胡子,犹豫了下,才说:贝子所言,不无道理,那架电报这事,老臣就回去,在皇上面前复议便是。至于这修铁路一事,依老夫看,就算了吧。

    翁中堂大意了,殊不知,这铁路一事,才是重中之重啊。

    此话怎讲?

    载洸转了下眼珠子说:李鸿章曾在奏折里说,‘所开新河历年浅阻,原修铁路止二十里,运煤迟滞,恐误各兵船之用’。这李鸿章的话中话便是,如今已建成铁路尚不能直达天津,从开平矿务局的煤矿,中途还要用马车跟驴车拉到港口,这里头啊,水深着呢。

    这运煤的车队,每经过一处地方,都会被当地征收一些过路费,名为收税入库,实际上呐,这银子最终都流入了李鸿章的口袋里,且不论这煤炭的运输费,人员的膳食费、住宿费这些费用中间被捞去了多少油水。

    而李鸿章近日又上报朝廷,说煤炭运输费用颇巨,军舰耗煤加速,需要再扩大运煤的队伍,难道翁中堂就情愿看着他李鸿章中饱私囊吗?

    但是,如果修一条从煤矿直达天津的铁路,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到时候,这铁路既然是由商办衙门一手督办铺设,那管理经营权,自然也归商办衙门。

    运多少,怎么运,还不都是我们说了算。期间既省去了许多人力物力,也让那李鸿章没有空子可钻,没有银子可贪,难道,这不是翁中堂所希望看到的吗?

    翁同龢犹豫了下,又半信半疑地问:这卖商官筹取赃款一策,可是你给李鸿章提的,在这件事情上,你们两个难道不是一伙的?

    载洸笑着说:我不是在帮他李鸿章,是在帮朝廷,也是在帮皇上,谭若没有卖商官所得之筹款,填补了清漪园工程亏空,皇太后会心甘情愿撤帘归政吗?

    当今皇上乃是我的胞兄,我跟翁中堂一样,一心只为辅佐皇上完成大业啊。

    翁同龢对着载洸肃然长揖,才说:看来是老夫误解贝子了,老夫这就回去,召集各同僚商议此事,再禀奏皇上定夺。

    载洸也朝他作了个揖,那就有劳翁中堂了,翁中堂乃清流之柱,一言九鼎啊,有翁中堂进言,必定马到功成。

    将翁同龢送走之后,盛万颐在在载洸耳旁说:这老顽固,让咱们折腾了这么久,这回总算让贝子将他一军了。不过,他这一回府,酒一醒,会不会翻脸不认账啊。

    载洸嘴角微微上扬,自信满满地说:那倒不会,文人最讲信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何况,咱们做了那么多功夫,替他做那么多面子宣传,让他脸上沾了光,多少也得回敬我,给我个面子。再者,我说的话,句句都对到了他的痛点上,他没理由反悔。

    盛万颐露出了大拇指,贝子真乃神人也!

    一晃四年又过去了。时间来到了公历1892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二年。

    载洸时年十三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由于自幼习武健身,又注重饮食搭配的缘故,他长得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快得多,身姿挺拔,一眼望去,矫健威严,俨然一个弱冠少年。

    那时结婚都偏早,朝廷也没有明确的准婚年龄,许多贵族公子十三四岁便娶妻成家了,像载洸这般的男子,也引得许多待嫁闺中的女子所倾慕的对象。

    一身浅蓝色的锦缎长衫,腰束玉带,腰间挂着一枚碧绿玉佩,玉佩随着他那轻盈的步伐摇曳着,清风吹来,衣袂飘逸如风,手里一柄折扇时不时地轻扇几下,就将身边那群小姑娘迷得头晕目眩。

    那菱角分明的脸庞犹如雕刻般冷峻,一双幽深肃穆的黑眸流转着令人难以捉摸的寒光,英俊绝伦却又透着一丝神秘的魅惑人心。

    因此,市井常有传言,这大清朝有三宝,其一为茶叶,其二为人参,其三便是醇亲王府上的四贝子载洸。

    载洸也成了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每骑马路过京城街道的时候,总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女子,不顾世俗偏见,挤在人群中远远地望着这名翩翩男子。

    然而,不比儿子的风光无限,醇亲王奕譞此刻正焦头烂额。

    在慈禧住进颐和园前,光绪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之所以起名为颐和,颐和便是颐养天和之意,既养老的意思。而修建的颐和园正是给慈禧颐养天年的地方。

    光绪亲笔题写颐和园三字为正门的牌匾,以表示自己对慈禧的孝心。

    此刻,在醇亲王府上,时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兼九门提督步军统领的荣禄,又来找奕譞催工程进度了。荣禄跟在奕譞后面,边走边说:王爷,这颐和园工程,虽然已经基本竣工,可是这修葺的进程,还是不能落下啊。

    眼下,离皇太后的六十大寿,也不过两三载的光阴,这戏台、经坛经棚、龙棚 、牌楼、亭座等景点工程,可一项都不能落下啊。否则,皇太后要是怪罪下来,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咯。

    奕譞一听,心里又焦急去起来,迈着快步走着,似乎想要将那来人远远甩在身后,他擦拭着额头豆大的汗滴,说道:

    本王也知道这工程需要抓紧,可是银子要从哪来?颐和园这帮请来的劳工,都已经半年没有发薪水了啊!我再拿不出银子给他们。就要罢工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