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三章 智斗鹰犬

    慈禧甩甩手说道:今日议事,言者无罪,你还有什么想法,通通说出来吧。

    慈禧这时候已经给足了荣禄面子了,给荣禄反击的机会,他自己要是再不使点劲,争口气,可真要丢脸了。

    回皇太后话,臣认为,这军需虽是出自洋务,可洋务与军务乃是相差甚远之事物,两者断不可相提并论。

    贝勒爷经办洋务,尚可游刃有余,若是要执掌兵权,只恐资历尚浅,不能担此大任。

    臣还是希望贝勒能稍作历练,待到熟悉军中事务后,再谈掌兵之事,尚且不迟。

    载洸见招拆招,从容自信地望着荣禄,嘴角上扬,义正言辞地说:"荣大人担任步军统领这一要职,这拱卫京师,维护治安的军队,可拿来缉拿盗贼,也可拿来平定骚乱;

    但若要到前线去,跟洋鬼子真枪真炮地干一架,则全然不是对手。

    既然荣大人辖内的军务,与本贝勒所指的前线军务,相差十万八千里,那本贝勒是不是也可以认为,荣大人在前线军务上,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呢?

    既然是门外汉吗,不知前线军务为何物,又有何资格对本贝勒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说本贝勒不识军务?

    本贝勒自幼熟读兵书,无论是兵法典籍,还是史书战纪,本贝勒都了然于心。就算是世界各国的战争史、军事史,本贝勒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而关于列强诸国现今军务之实况,本贝勒爷也是了如指掌。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既知兵法,又知敌军,放眼整个大清国,还有谁人比本贝勒更适合操练新军的么?

    就连当今皇上,都夸赞本贝勒乃当世不二之军事人才,荣大人之语,难道是想说,皇上也是不识军务,识人不智咯?"

    载洸刚刚搬出来慈禧,这会又搬出来光绪,把荣禄压得抬不起头来。

    荣禄这会有点恼羞成怒的意思,支吾了半天,才慌不择言地吐出几句:

    你你你你血口喷人,本官怎敢以下犯上,分明是你利益熏心,为了一己私利,什么谎话都编造得出来

    慈禧向荣禄投去了失望的眼神,自己叫他来,是拿他当利刃使的,没想到摆到了载洸面前,却又成了钝刀。

    本以为他这张尖酸刻薄的嘴,能让载洸打退堂鼓,收起掌兵的念头,却不料这会儿,两人过招还没有三个回合,荣禄就已经完全败下阵来了。

    看来,载洸这国士无双、不世辩才的称誉,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慈禧又将眼神望向一旁的孙毓文,孙毓文,你是兵部尚书,要论军务,底下的人,都没你的阅历好,你倒是说说看,操练新军一事,让贝勒去干,你看行不行。

    孙毓文此刻也嗅到了一丝丝微妙的氛围。

    慈禧虽然打心底不想让载洸执掌兵权,可是事实证明,载洸确实是这个时代不可多的人才,能文能武,通商通政。

    无论在政界商界军界,都是威望极高,载洸掌兵可谓是众望所归,势不可挡。

    民间对他赞不绝口,帝党对他寄予厚望,连慈禧自个的心腹,也挑不出反对的理由来。

    不得不说,载洸此刻提出来的想法,可谓是顺势而为,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到了载洸这边。

    如果这时候慈禧要再反对,就是执意要扼杀载洸的理想抱负,不仅会让慈禧失去天下人的心,也容易失去载洸的拥戴,将载洸推往帝党的阵营。

    因此,此刻的慈禧表面上看上去心定神情,可实际上也是心乱如麻。

    她自己不好出面驳了载洸的脸面。就指望着底下这两个人,能站出来充当她的马前卒,杀一杀载洸的这把熊熊燃烧的火焰。

    可是孙毓文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心里面想着,载洸如今的仕途可谓是蒸蒸日上,日后定当成为大清国除慈禧光绪之外的第三号人物,届时也会成为洋务跟军务的一把手,声势滔天。

    而孙毓文自己多年来总是小心翼翼地打理好跟载洸的关系,与他无冤无仇,不像荣禄那样盛气凌人,仇重怨深的。

    为了自己的仕途,他犯不着在此刻为了讨好慈禧而得罪载洸,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惹恼了现在的领导慈禧。

    于是他在内心做了一番权衡,理清了其中的利害之后,咱们的不粘锅先生孙毓文才小心翼翼地说:臣以为,荣大人所虑,有一定的道理,贝勒虽然才能出众,但是尚需历练。

    现在若是执掌重兵,恐有心无力,弄不好,就是纸上谈兵。

    但是,瑕不掩瑜,历朝历代建功立业的名将,哪有一出世,便懂得如何掌兵用兵之理。只有在自己亲力亲为,亲身体会一番后,才能慢慢掌握其中的玄机。

    卑职以为,贝勒天资聪慧,在军事理论跟大局观方面,是百年一遇的人才,如要操练新军,贝勒也是大清国不二的人选。

    但念在贝勒尚且年幼,在军务方面还是个新人,如能选一位在军务方面老成持重之人,辅助贝勒,则能马到功成。

    慈禧听完后说了一句,这个法子倒是可行。虽然表面上赞同了孙毓文的意见,可是说完之后,还是向他投去了一个严厉的目光,吓得孙毓文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荣禄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反正跟载洸已经结仇了,他见已经阻挡不了载洸掌兵的意图,又要想办法在他在他前进的道路上绊一跤。

    于是,他又转身面向载洸,不知贝勒,打算如何操练新军啊?

    载洸似乎已经意识到他要拿黑旗军说事了,于是抢先了说:操练新军,自然是以兵员素质、经验、以及忠诚作衡量。

    他直接面向慈禧说:儿臣以为,广西冯子材部的桂军,以及当年入越抗法的刘永福部,骁勇善战,忠勇无比,可堪大任,两部皆是清法越南战争时期,抵御法军的中坚力量。

    新军筹建之初,如能将冯、刘二部招入麾下,则能事半功倍,铸就铁军,指日可待。

    慈禧问:冯子材这号人物,本宫倒是略有耳闻,可这刘永福又是谁?

    荣禄抢着回话:回皇太后话,刘永福正是当年洪秀全等人叛乱时,于两广等地滋生的匪患,打着黑旗军的旗号,自立门户。

    洪秀全等叛贼被朝廷剿杀后,朝廷收复南方失地,刘永福等贼军便逃亡越南。

    当年跟法军一役,刘永福虽抗法有功,但其在中越边境据山扼险,不遵从朝廷指令,终究是大清的心头大患。

    正因为如此,皇太后虽下旨招安,但是也给了当地督抚密旨,务必要想尽办法将黑旗军逐渐缩编,直至消耗殆尽,永绝后患。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