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三章 台上台下都是戏

    这边,慈禧在看望完载洸之后,回到颐和园也没有闲着,而是让人叫来京城有名的戏帮子,到颐和园里的德和园大戏楼唱大戏。

    同时,又令人请来一众后党大臣,赏赐给他们旁听的殊荣。

    一众大臣两列排开,分别坐在慈禧的左右两侧,右边坐着王公贵族,左边坐着其他朝廷重臣。他们正襟危坐着,各怀心思,看似认认真真地在看戏,实则思绪飘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而台上的慈禧,见到下面的臣子们都不认真听戏,就像讲台上讲课的老师,看到下面漫不经心的学生一样,便开始了一番耳提面命的教诲。

    礼亲王,你可知这台上,唱的是什么啊?

    那礼亲王世铎被突然点名,站了起来,愣了好一会儿,才弱弱地说:回禀皇太后,老臣老眼昏花,耳朵又不好使,不知道台上唱的是哪一出戏。

    听戏你耳聋,叫你名字的时候倒是反应挺机灵的。

    老臣迟钝,记性又不好,还望皇太后恕罪。

    慈禧又点了另一个王爷,庆亲王,你来说说,这台上,唱得是哪一出戏啊?

    这个庆亲王奕劻刚才也在全程梦游,心思全都放在如何搞银子上去了,可是这会能用的借口都被世铎给用了,一时半会,竟然想不到什么敷衍的借口。

    慈禧瞪了一眼说道:难不成,礼亲王的眼花耳聋,也传染给你了?

    奕劻尴尬地笑了笑说:臣年老体弱,注意力不集中,刚才有点走神了。

    慈禧露出了戏谑的笑容,年老体弱?我听说,您老今年还置了三房的小妾呢,可不像是年老体弱的样子。

    奕劻被说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作答。

    慈禧又转向另一边,荣禄,你倒是说说,这台上唱的是哪一出戏啊?

    荣禄站起身来,自信满满地说:回老佛爷,这台上所唱,正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慈禧这才满意地笑了笑说:荣禄不愧是识大体的人,要是连这点历史典故都不懂,也不用带兵了。你们谁知道,这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是何用意啊?

    这种敏感的话题,自然没有人主动作答。这种感觉就好像,高中的班主任有一天问你,你晚上躺在床上偷偷玩手机的时候,在干些什么?

    这时候,不管你回答听歌还是看电影,都会坐实了你晚上躲在被窝里玩手机的事实,这显然是一道送命题啊,一不小心连藏手机的地点都要被套出来了。

    慈禧见台下一众人都沉默不语的样子,便又要开始点名了,孙毓文,你是兵部尚书,这种历史典故,你应该知晓一二的吧,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慈禧的问题问了一轮,轮到孙毓文这里,已经由加减算术升级到了奥数题,不禁令他打了个寒颤。但是老师既然已经问话了,自己又作为数学课代表,要是不秀一手,今后还怎么在朝廷上混。

    回禀皇太后,依臣的愚见,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是害怕底下的将领功高震主,有一天会效仿宋太祖,又上演一场陈桥兵变,这才乘机夺了这群将领的兵权。

    慈禧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若真是如此么?

    下面一众大臣皆低头,不敢语。

    慈禧又冷笑了一声说:你们下面这些人,有王公贵族,有会带兵的将军,有学饱读史书的学士,怎么连本宫这种小小的问题,都答不出来了。

    李莲英拿捏好了时机,在一旁说道:老佛爷,下面这些王爷大人,再怎么博学多才,也不及老佛爷您看待事物入木三分呐,我看,趁此机会,不如老佛爷就好好给这几位王爷大人论论历史吧。

    慈禧坐正了身子说道:既然你们都不愿意答,那么这个略懂一二的老婆子,今日就来给你们说道说道。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不是因为他们功高震主。下面那些将领带兵打战的时候,手里头握着的兵不是更多?离君主不是更远?威胁不是更大?

    那会为什么不直接免了他们的兵权呢?是因为宋太祖还要靠他们打天下,那会要是罢免了他们,就没人替他征战四方,开疆拓土了;

    等到宋太祖觉得这仗打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该刀枪入库,休养生息了,自己旁边这几个劳苦功高的将军,就成了无用之人。无用之人,还握着那么重要的东西干嘛?

    干脆免了他们的兵权,让他们回家养老算了。说到底,就是你有用的时候,上面的主子才会留你到那个位置上,要是哪天,你帮不上忙了,那个位置,说不定就不是你的了,听明白了吗?

    众人听完,连连点头,明白了明白了

    明白就好,都坐下吧。

    下面那被点名的四个大臣长吁一口气,这屁股刚刚接触到椅子,上面的主子又发话了。

    如今,本宫这万寿庆典,还差五百万两银子,方能筹备妥当。这银子,我原本是想让商办衙门出的。

    可是恰逢江淮大涝,商办衙门的钱,得用到赈灾里去。我先前跟你们说过,百姓不可乱,灾民一定要安抚,这事涉及到朝廷的统治根基。

    虽然江浙两省跟咱们隔着十万八千里,但猴子猴孙要是凑到了一起,就会占山为王;有了花果山,就会有美猴王,到时候一个筋斗云就能翻到北京来,就问你们怕不怕?

    道理我给你们说明白了,赈灾之事不能延误,商办衙门自然得倾力而为。可那边是地,这头是天,本宫的万寿庆典也耽误不得,这时候就要看你们的了,你们在座的诸位,可有什么两全之策?

    下面的一众大臣听完,都噤若寒蝉。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