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体诉苦

    慈禧撑着脑袋,一脸烦躁地说:本宫不见他们,就是想图个清静,他们倒好,把京城的各路神仙都给请过来了,他们有事,怎么不去找皇上说去,找我这个老婆子有什么用?净给我整些烦心事,也不知道为我分忧。

    而李莲英之前已经收了后党大臣的银子,这时候也得出来说几句好话:老佛爷,这齐天大圣大闹天空,连玉皇大帝镇不住,自然就得来找您这个如来佛祖了。

    咱们今天干脆就见一见他们,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不然就怕这些人,会一直来纠缠,扰了您的清净。

    本宫的五指山,也就只能用一次,哪是能随随便便就出手的。

    我们这些人都是凡夫俗子,哪里能体会老佛爷您的圣心,依奴才看哪,老佛爷您还是见一见他们好,不然,让这些老爷三天两头地这么闹,也不是个事。

    慈禧叹了一口气说:算了,你让他们都进来吧。

    是,老佛爷。

    慈禧闭上了眼睛,甩了甩手掌,李莲英心领神会,对着台上的戏子做了做手势,台上的戏班子随即停止了表演。

    慈禧这才享受了片刻的安宁,这会人还没见到,隔着几十步远就听到了哭啼声。只见十几个年老的长者哭着脸,小跑着过来,直接跪到了慈禧面前。圣母皇太后!老祖宗!您可得替我们做主啊!

    慈禧看着下面跪着的老人,都是八旗老一辈人物了,好多都是熟面孔了,其中不乏一些名门望族,有些还是慈禧娘家人。这些人背靠着慈禧作威作福,但是平日里没少给慈禧献上孝敬银子,很多事情,慈禧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慈禧不问缘故,先跟他们套近乎,哎呦,这不是三大爷嘛?几年不见,您老可真是越长越精神了呢。

    拖老祖宗的福,老朽近年来还算是健好,本来还有些岁月可以养老,如今不怕被疾病缠身,就怕被气死,被饿死了。

    慈禧又转向另一撮人,本宫的叔伯辈,也都来了好几个呢,你们千里迢迢来到京城,找本宫叙旧,舟车劳顿的,又都是老骨头了,可真是为难你们了,这样吧,本宫立马吩咐御膳房备一些酒菜,给你们接风洗尘。

    老祖宗,我们这几个,都是半个身子入棺材的人了,也活不了多少日子,就指望着,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产业,攒点功德。

    可是如今,有人要毁咱们旗人的基业,断了咱们满人的气数啊,老佛爷,这事您要是再不管,咱们大清的江山,可真要断送在那些无知少儿手里了。

    是啊老祖宗,如今,这偌大的大清国里,也只有您老人家明事理。您要是不出来为什么做主,我们这几把老骨头,也只能自寻了断了。

    都说士可杀不可辱,老朽今日即便是葬身于这昆明湖之中,我等也不愿再受此等屈辱了。

    其他人异口同声地答道:还请老祖宗为我等做主!

    荣禄站出来说:老佛爷,大清国就要变天了,您要是再不出来管管,我们满人,可真要无立锥之地了。

    奕劻:还请皇太后圣裁。

    慈禧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你们都先起来吧。

    谢老祖宗。

    按理说,本宫如今已经撤帘归政,这国家政务,本不该管的,既然你们今天都找上门来了,我要是不过问一下,于情于理,也都说不过去,你们有什么冤屈,就都说出来吧。

    回禀老祖宗,那四贝勒载洸,仗着老祖宗您的恩宠,利用商办衙门的职权,目无王法,胡作非为,以朝廷的名义,在江浙两地大搞洋务。

    如今更是肆无忌惮,竟然趁着此次江浙洪涝,朝廷下旨赈灾的便利,强势收购咱们旗人的土地,在这样闹下去,我们旗人就不用活了。

    是啊,老祖宗,本来今年灾害频繁,咱们旗人损失已经够惨重的了,如今还要遭受自己人这致命一击,这接下去还怎么活啊。

    请老祖宗给我们几个,指明一条活路吧!

    慈禧随即露出了些许怜惜之意。这载洸,到底还是年轻识浅,殊不知在朝为官,首先得先学会做个好人,其次才能做个好官。

    这做好人嘛,自然得懂得些人情世故,毕竟还是自己人,总得想法子都照料一下,要是连咱们自己人都怠慢,将来要是出了什么变故,谁来死心塌地保卫祖宗的江山?

    这次,载洸做事确实有些急功近利了,他也是急着将灾情稳住,把难民安抚好,才会如此冒失。年轻人办事不懂规矩,我代表朝廷,向各位赔个不是了。事到如今,也只能委屈一下大家了。

    这时候,下面的人都面面相觑,细细碎语,一副心有不甘的模样。

    那个三大爷站出来说:老祖宗,当初朝廷下旨办洋务,征用矿山土地,这是您老的意思,那时候您说先苦一苦我们,我们这些人看在您的面子上,委屈一会,也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如今,那些搞洋务的又得寸进尺,竟然又把主意打到咱们旗人身上了,也不知道这大清的江山,当初是谁一命一命打下来的。

    如今这大清繁荣昌盛了,有些人就忘本了,吃里扒外,心里净向这些汉人。对自己人却是强取豪夺,不讲情面。

    您老如今说,要再委屈我们,我们本该给您这个面子。可是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这次我们几个一定要讨要个说法,不然,再这么放纵下去,大清非亡在那些无知小儿身上不可!

    三大爷,本宫记得,您在江淮地区,可没有什么产业吧。这事,本就跟您没有多大关系,怎么这会,跟着他们,一起来兴师问罪了。

    这那个二大爷被慈禧这么一问,才支支吾吾的说:回老祖宗话,老奴的产业,在东北,本来经营了几处矿山,可是前几年,被商办衙门征用了

    这事,那会不是已经盖棺定论了么?那个时候,商办衙门是出了银子,从你们手里头收购了这几处矿山。那时候可是明码标价,你情我愿的,怎么会是强取豪夺呢?

    这那个三大爷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这时候自己说话没有分量,情急之下便,又拉了一个大人物出来为自己

    说话。这事,京城里的诸位王爷,也都参与其中,老祖宗还是问他们吧。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