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章 猜忌

    而此时,光绪正在养心殿里面勃然大怒,双方兵舰交锋,自损五船,而敌军毫发未损,就这样的战局,兵部竟然敢上奏说小胜!

    翁同龢:皇上,要不要把孙毓文叫来,当面责问他。

    光绪愤怒地挥舞着手臂,将奏折砸到地上,叫他来有用吗!他眼里要是还有我这个皇上,就会第一时间跑来见我,而不是去颐和园了!

    翁同龢:皇上息怒,眼下,还应该先目前的战局有所反思,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安排部署。

    战局都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样?

    皇上,那小小的日本舰队,竟然能重挫我东亚最强之水师,难道皇上就不觉得匪夷所思吗?

    光绪的脸色短时变得严肃了起来,你的意思是?

    皇上试想下,朝廷上下,谁不想我大清取胜?若是战局失利了,对谁最有利?此刻,是谁最想看到战事焦灼,好借机统兵?

    光绪慢慢地站起身来,边踱着步子,边低头沉思着。

    翁同龢趁热打铁,皇上,那贝勒前些日子,用商办衙门的钱,给李鸿章送去了两百万两白银,说是作购买军需之用。可是其中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玄机,谁又能知呢?商办衙门如今的作风,俨然成了一个皇权之外的小朝廷。

    贝勒之前数次向皇上请旨,前去前线统兵指挥,这样一来,我大清能征善战的各路兵马,就能都归他一人统率了。

    贝勒可不比李鸿章这些汉姓大臣,他不仅是皇室宗亲,跟皇太后的关系还情同母子。如今皇太后对他宠爱有加,若是贝勒有异心,陛下危矣

    不要再说了!此事非同一般,让朕好好想一想。光绪想着想着,手指头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翁同龢虽然低着头,但是眼睛却时不时地瞥着光绪的神情,过了好一会儿,他又接着说道:老臣这一年多来,奉皇上的密令,一直在暗中监视着新军的举动。

    据老臣探查得知,贝勒手下有一支四千人的骑兵,是在新军创设之前,就已经训练了好几年了,如今隐匿于新军当中,企图蒙混过关。而且,这支骑兵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悍,快如闪电,猛如烈火。

    更令臣胆战心惊的是,,这支骑兵的名字,就叫‘龙骑军’。‘龙’乃九五之尊方配其名,贝勒竟以此圣物为自己的私家军冠名,可见其野心,皇上。

    如今,善战之军皆已奔赴前线,能够拱卫京师的,就只有李鸿章的部分淮军了,贝勒此时讨好李鸿章,显然已经是在做精密的部署,拉拢各方势力了,若是不先下手为强,等到对方时机成熟,再举兵谋反,天下谁人能挡?

    光绪脸色煞白,可他毕竟还是朕的胞弟,何况,载洸又是当代圣贤

    皇上,自古以来,帝王之家,腥风血雨早已屡见不鲜,皇上难道忘了玄武门之变了吗?那唐太宗又是何其圣贤。能者——多藏雄心啊皇上!

    可是皇太后那边,怎么交代?

    皇上不必动他的人,只需借机收他的兵权即可。只要收了他的兵权,那便是老虎没了爪子跟牙齿,对皇上也就构不成威胁了。

    翁同龢见光绪仍然犹豫,便猛地下跪磕了一个响头,皇上!别再犹豫了!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就在这时,门外的太监来报:皇上,保和殿大学士载洸在殿外求见。

    光绪坐回到座位上,抬头的那一刹那,露出了冰冷决绝的眼神,宣。

    嗻。

    待到那名通报的太监走之后,光绪又说:就依你说的办吧。

    臣遵旨!

    载洸刚踏进养心殿的时候,就迎面碰上了刚出来的翁同龢,只见他一反常态,笑脸相迎,异常热情,贝勒,皇上在里面等着你呢,老臣先告退了。

    载洸:翁师傅走好。载洸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随即长吐了一口气,便走进了殿内。

    翁同龢走出来后,又对门口的太监说:德公公,皇上口渴,想喝蜜水,劳烦你去取一下,立马送进去。

    嗻。

    养心殿里面,载洸对光绪行跪拜礼。臣载洸叩见皇上!

    平身吧。

    谢皇上。

    这时候进宫,跟军务有关吧。

    正是,臣听闻,最近送进京的前线军情,皆是捷报。可是,据臣所知,此时,朝鲜战场上,我军却在节节败退。

    节节败退?你的意思是说,前线的统帅在谎报军情,欺君罔上?

    正是。

    那——你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回皇上,臣之前为了掌握日本方面的动向,在日本跟朝鲜都安插了情报人员。

    连朝鲜跟日本都有你的势力,那大清这一京二十余省里面,是不是处处都有你的旗帜?

    载洸听完,脸色一变,臣既身为军机大臣,又得圣上恩信,命臣训练新军,协办军务,自然要把外敌的情报工作做好,至于国内,自有其余各部承担其责,臣无权、也无心过问,只管做好分内之事,替皇上分忧。

    光绪听完,淡然一笑,朕也没说你什么,就是在夸赞你本事大,靠得住,没别的意思。如果战况真的如你所说,那接下来,是不是该让你率领新军,前往前线指挥作战,方能转败为胜了?

    照目前的局势来看,新军早一天上前线,就多一份胜算,如果皇上担心臣的安危,不忍臣弟犯险的话,让慕容湛与冯子材率新军奔赴前线,协同作战,至于前线的总指挥,皇上自有圣断。

    新军是你一手操练起来的,当然是你率军前去最为合适。而且,你文能执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深谙兵家之道,又通晓外敌军事情况,派你上前线指挥,最为合适,只不过,在此之前,朕有一件事要你去办。

    臣必定肝脑涂地。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