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百四十二章 朝廷内部斗争

    而此刻,光绪皇帝正在养心殿大发雷霆,他将前线战报的奏折猛地砸到了地上,怒吼道:

    ;旅顺那边只用了三万人,就抵挡住了十万日军精锐。聂士成手里不是还有二十万大军吗?

    怎么连倭寇五万人都抵挡不住!还让倭寇把辽阳给攻下来了!你们是不是要把奉天府也送给日本人了!

    李鸿章!传朕的旨意,马上给聂士成发电报,让他把辽阳给朕打回来!奉天府要是丢了,朕砍了他的脑袋!

    李鸿章:;回皇上,醇亲王此前已经交代过,如果旅顺新军被围困,让聂士成率部袭击日军后方补给线,替旅顺守军解围。

    奕劻:;皇上,奉天府盛京乃是我朝故都,是我大清的龙兴之地,如果连奉天府都被日军攻下的话,岂不有损我朝天威!这样一来,日本就更加猖獗狂妄了,议和的希望更是遥遥无期。

    荣禄:;奉天府万不可丢。如今南线已经节节败退了,三万新军坚守旅顺,要面对十万倭寇陆军跟联合舰队的围困,危如累卵,依臣看来,旅顺城破就在眼前,救与不救,已成定局,此刻若是再派兵去解围,不过是多此一举,反而贻误了战机。

    何不趁旅顺吸引住了日军大量主力的这个时机,让聂士成集结二十万大军,将驻守辽阳一带的五万日军击败并围歼之!日军若遭此大败,必定会对我大清心生敬畏,我们也好趁机跟日本议和,结束这场战争。

    翁同龢:;倭寇如此猖狂,侵犯我朝天威,岂能对倭国俯首求和!皇上,日军主力已经被旅顺的守军拖住了,这是我们反攻的大好机会!

    应该命令聂士成拿下辽阳,先解了奉天府之围,然后挥师向东,彻底将日军赶出朝鲜!如此,大局可定,日军必定无力再战,只能向我朝乞降。

    光绪冷冷地望了李鸿章一眼:;李鸿章,朕命令你不惜代价,反攻沈阳的倭寇守军,你听到没有!

    李鸿章露出无奈的表情,;这……皇上,醇亲王已有军令,此刻应该集中力量袭击日军后方补给线……

    光绪勃然大怒,大声吼道:;朕一个坐镇京师的皇上,难道就比不过一个被围困的将军吗!李鸿章,你现在是不是只听载洸的话,连朕的旨意都可以置之不理了!

    李鸿章:;皇上息怒,臣之所以出此言,并非是只是听言于醇亲王,而是时势所迫,在判断当下战局之后,做出的最为有利的战略方针。

    眼下,袭击日军后方的补给线,攻击旅顺的日军就得不到充足的供给,旅顺之围便可化解,此举实为上上之策,还望皇上明鉴。

    翁同龢冷笑了一声,;李中堂莫不是怕了日本人?因而避重就轻,不敢跟日军正面决战,反而派兵去搞背后偷袭。此等阴谋诡计,岂是我天朝王师的作风?

    我们现在,就应该在正面战场击败敌军,让日本人看看我大清的实力!只有把他们真正打怕了,打服了,倭寇才能乖乖就范!对我俯首称臣!

    李鸿章气得咬牙切齿,;翁师傅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我大清的军队,要是真的能在正面战场击败敌军,朝鲜还会被倭寇占领吗?还有现在的旅顺之围吗!

    光绪:;李鸿章,朕问你,咱们现在手头上,能用的将士,到底还有多少,你给朕报个数。

    李鸿章:;回皇上,现在前线,能作战的部队,八旗、兵勇、地方团练,加起来,总共也就二十万……

    翁同龢打断了他,;之前统计过的军队数量,可不止二十万,就单纯在奉天的军队,据保守的统计,也要有四十万,皆有本可查,李鸿章,你这可是欺君!

    李鸿章:;皇上,臣之前已经上奏过了,虽然前线统计的军队数量达四十几万之巨,然一半都是民兵,进入编制后,也没有经过射击训练,连枪都拿不稳,更别说上前线打战了。

    光绪:;就算是二十万军队也够了吧!辽阳一带的日军才区区五万,难道我们二十万对五万,还打不过这群倭寇吗!朝廷养你们这些兵有什么用!

    李鸿章:;即便是臣适才所报的二十万军队,也是装备废弛,缺乏训练,战力堪忧,根本没有能力与日军正面做对抗,在新军未上战场之前,我军节节败退,面对日军的攻势,毫无招架之力,这个过程中,已经能看出我军的差距了。

    光绪:;朕就只问你一句话!集结所有军队夺回辽阳,能不能做到!你给朕说实话,你要是做不到,朕现在就撤了你直隶总督跟北洋大臣的职位,换一个能做到的人去指挥!

    李鸿章:;回皇上,如果倾尽全力,是有夺回辽阳的可能,但是,这样一来,旅顺之围,就解不了,还请皇上三思……

    光绪:;李鸿章,朕问你,是奉天府盛京重要,还是旅顺重要?

    李鸿章思虑了一会儿说:;论政事地位,应当是奉天府重要;但是若要论起军事战略地位,还是旅顺重要,解救旅顺处的醇亲王极其统率的新军,才是眼下战局的第一要务……

    翁同龢又打断了他,;李中堂,你这话模棱两可,搪塞敷衍,这可不是为人臣子在御前应该有的态度。别忘了,你的主子是朝廷,是皇上,不是别人!要是连做臣子的忠诚跟本分都可以弃之不顾,那你就是大逆不道!

    李鸿章瞪了他一眼,对他这一番极力抹黑的话置之不理。

    没想到翁同龢不依不饶,继续追问:;明知可战,却又不战,说到底,李中堂还是想保存实力,好继续拥兵自重吧?

    李鸿章知道现在跟他争吵没有丝毫意义,便直接面向光绪:;皇上,战争打到现在,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已经可以判断了。再继续自我称颂,是掩耳盗铃的行为,我军战力,确实远远不如日本。

    如今,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就在旅顺,旅顺保卫战的成败,决定了整场战争的走向。如果弃旅顺而保奉天府,妄图靠击败几万日军而取得整场战争的胜利,无异于舍本求末,掘地寻天。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