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章 礼尚往来

    秦川带人迎接徐元礼一行,他和手下人却都不向徐元礼叩头,这让徐大人很是不爽,秦川嘴角稍微一弯,口中却诚惶诚恐的说道:“恕秦某身着铠甲不能行跪拜之礼,请大人见谅。下面诸人,多是乡野粗人,不懂礼节,也请大人海涵。”

    我看你才是个粗人!徐元礼心道,表面却显出宽宏和蔼之色:“秦义士不勉强了,众位义士舍身报国,诛杀倭寇,倒是本官该替庆尚道军民感激于你等呢。”说着,他居然就要向秦川作揖,秦川吓了一跳,赶紧跳到一边,再次弯腰鞠躬说道:“大人折杀我等了,粗鄙之人,哪能得大人礼遇。”

    旁边李惟俭见气氛有点不对,忙出来打圆场:“徐大人为国求贤求忠,也是一片赤心,望秦义士和诸位义士能够体谅徐大人的报国之心,奋勇杀敌。”

    秦川见台阶就下,带着众手下一起作揖打躬唱颂歌:“徐大人精忠报国,实为我等楷模,我等定听从徐大人号令,驱逐倭寇,荡清海疆!”

    徐元礼见状,也不再勉强了,笑着虚扶起秦川,说道:“秦义士之前的功绩,李大人已经给本官说了,本官和李大人即日就会联署奏报朝廷,给秦义士请功。”

    现在的徐元礼,可不敢在秦川面前过于拿大,因为他眼下是真正的光杆司令了,跟他一起逃跑的兵丁,除了中途跑散的,剩下的全被李洸兼并了,只给他留下了二十来个官佐和几十个亲兵。高丽的军队,由于将领吃空饷和兵丁逃亡,使得缺额太多,李洸明目张胆把庆尚道的兵丁收进自己的队伍去补额,徐元礼就只能看着。秦川的这支队伍,并非官军,而是支自发组织的义军,不仅打着李惟俭的旗号,据说还收复过昌原,李洸不好意思下手。

    在巡视队伍的当中,徐元礼被震住了,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甚至还有老人小孩和妇女,(降倭被秦川伪装成民夫躲在帐篷里了,怕被人看到了,弄去王京献俘),但人人的精气神却很足,丝毫看不到其他高丽士兵眼中的那种恐慌、无助和空洞,看来打了胜仗的军队就是不同啊。当一排排整齐站立的士兵,齐刷刷的用右手锤击胸膛之时,徐元礼更是被这种气势给震撼到了,他问李惟俭:“这是他军中的军礼吗?”

    “是的,这是下属对上司行的军礼。”

    “他军中都不叫人叩头吗?”

    “下官在他军中几日,不曾见到一人叩头。”

    “这样,”徐元礼沉吟了一下,说道:“呆会本官回城里去,估计他李洸明日要走,看他还有什么吩咐,本官还得找他要上几百上千人的兵士,本官不是诸葛亮,能使空城计,得有我等官府自己的队伍。你留在这里,与那秦川谈,条款就按你我商量好的,一些不要紧的条件,可以依他。总之一句话,这支队伍以后得听我们的。”

    “下官谨记。另外,烦请大人去城里弄点酒肉送来,犒赏他们,如有财帛更好,他们立功不小,官府不能没个说法。”

    “这个我知道,下午本官就派人去城中那些商家富户摊派去了,酒肉财帛应该凑齐了,明早你我再过来,一是犒赏他们,二是主持成军仪式。”

    “还是大人考虑得周全。”

    “他又不要官府来养活,这点东西本官还是拿的出手的。”

    *

    徐元礼巡视了一圈后,看看天色将晚,就告辞回城里去了,秦川等人在营门口齐齐恭送徐大人回城。眼见的徐元礼走远了,李惟俭对秦川说道:“秦义士,请吧,你之所求,徐大人允了,现在你我就具体事项,详细谈谈。”

    “李大人请。”

    秦川把李惟俭带进自己的小帐篷,让小顺姜二带人在外面把着,不使旁人来干扰,他和李惟俭对坐在帐篷里的矮桌两边,开始了讨价还价:

    “秦某的义军旗号允了吗?”

    “没问题,就挂你的‘义’字营吧。”

    “秦某的身份呢?”

    “晋州保民使,徐大人和老夫会联名上奏,为你请从六品之位,以你的功劳,朝廷不会不准。”

    “本部听调不听编。”

    “义军内部之事,官府不予干涉,也不会派遣官员将佐来你军中。”

    “我部只听大人你和徐大人的差遣,他人官职再高也不行。”

    “朝廷有令,你还是得遵从,不过老夫会尽力而为,不让你白白损耗兵士。”

    “军饷粮草军械火药能否拨下。”

    “按朝廷规矩,义军所用,一切自筹,想要钱,拿倭寇脑袋来换。”

    “那我要在驻地设关卡收来往客商关税。”

    “收税不行,可以自行经商屯田,官府可以不收你税赋。”

    “秦某还要开矿。”

    “晋州有矿吗?老夫怎么不知道。”

    “秦某还要经营海贸。”

    “只要你不怕倭寇的战船。嗯,不能跟倭寇做生意,老夫知道你收留了降倭。”

    ……

    “不能强征官员士人的仆役和粮食,不能掳掠他们的家产,不能烧毁他们的房契田契。”

    “通倭的可以吧。”

    “朝廷有令,必须外出征战时,不得违令。”

    “可以,但留下之兵不能被他人兼并,留下之钱粮不得被他人强征。”

    “未经许可,不得招募多余之兵,不得超过朝廷核定的兵员限额。”

    “兵员限额三千太少了吧,至少五千。”

    “不成,这是朝廷历来的规矩,不能逾越,你现在才多少人?你心不小啊。”

    “那正兵三千,辅兵和民夫不算在内吧。”

    “依你,只要你养得起。”

    “还有战损的可以补充吧。”

    “可以,另外以后所收复的城池,不得纵兵劫掠,祸害百姓,必须交由朝廷接管,也不得自任官员、自行收税。”

    “秦某又不想当藩镇,哪敢行此举动。”

    “驱逐倭寇之后,当解散义军,老夫保你加官进爵。”

    “功成身退,秦某自是晓得。”

    ……

    “秦川,你曾读过书吗?”

    “只读了几年私塾启蒙。”

    “是吗?老夫可不这样认为,倭乱平后,愿意科举吗?老夫可以助你。毕竟我朝以儒治国,你想上进,唯有科举之道。”

    “那就多谢大人了,等倭乱平后定来烦扰大人。”

    ……

    终于谈妥之后,秦川出去喊小顺把尹家女子叫来,让她还要带上纸笔。

    不一会,尹家女子进来了,先对两人行了礼,再跪坐在秦川旁边,在桌上铺开了纸张,研好墨,静待秦川发话,旁边的李惟俭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她。

    秦川就让她把刚才与李惟俭谈的条款一一罗列,然后请李惟俭签字画押,李惟俭却说道:“老夫职权尚且不够,待老夫拿去城中找到徐元礼大人后,由他来定。”

    秦川心想,扯了半天,这位还不是正主,只是个谈判代表,不过也只能依了他,等他回去找徐元礼签字画押。

    然后李惟俭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他问那尹家女子道:“对了,这位大姐,老夫见你有些眼熟,你是哪家的闺女?父母是否于釜山被倭寇所害?”

    那女子眼睛一红,长跪鞠了一躬,说道:“老大人可知,贱妾父亲尹兴廉,为多大浦佥使府察访,随尹兴信大人殉难于城中;祖父尹元康,致仕前为朝廷司宪府掌令,现居于王京。”

    李惟俭吓了一大跳,这个女子来头还真不小,秦川居然还把她当丫鬟侍女使唤,真是凤凰落魄当鸡使啊。他赶紧起身来到那女子面前,把她扶了起来,动情的说道:“原是尹大人之后,当初老夫可是与汝祖父同朝为官的,都是跟随汝祖父之表兄尹任大人的,尹任大人死后,老夫被奸臣构陷,贬官到金海,尹任大人之子也被贬到多大浦守边,不曾想在此还能见到尹大人之后啊。”他又对秦川瞪起眼睛:“秦川,你好大的胆子,敢把尹小姐当丫鬟使唤,你这是不想要尹小姐活吗?”

    秦川还在梦里懵懂的,他哪里知道什么尹大人尹小姐的,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

    这边尹小姐却说了:“老大人不要错怪秦义士,当初全靠秦义士把我和小弟从倭寇手下救出,后来一路之上又多蒙秦义士关照,我姐弟二人才得以平安到达晋州,秦大人实乃贱妾救命恩人啊。”

    李惟俭说道:“这样不行,你不能再在秦川军中呆了,等会收拾一下,带上你弟弟跟我回城。秦川,以后管好你的嘴,不要坏了尹小姐的名节。”

    “我可什么也没做啊,只是救了她。”秦川有点委屈。

    尹小姐却说了:“多谢老大人厚爱,但贱妾还不能离开这里,回到城中,我姐弟难以为生,更难自保,反倒拖累大人。倒不如留在军中,日后回到王京,只说随军逃难,祖父大人也不会见怪。”

    李惟俭看了这二人一阵,说道:“就依你吧,现在城中军民混杂,确实比较混乱,我也不能好生看护你姐弟。秦川,你看顾好她姐弟二人,她祖父在虽已致仕,但在朝中多有影响,你救了他孙女,他日后自会感谢于你。以后你要好生待她,不得再拿她做你的丫鬟使用!”

    不过就是端个水,盛个饭,缝个衣什么的,有那么严重吗?秦川心中有些不满,但他突然想起他来的那个时代的女友,好像这些事都是他在做的,没想到跳到这个时代来后,居然有女子愿意帮他干这些事了,还真是赚到了。

    然后秦川就被李惟俭赶出帐篷去了,李惟俭留下尹小姐在里面嘀嘀咕咕说了一大阵话,这才出来,对秦川说:“成军之事,你大可放心,明日就可以叫你保民使秦大人了。徐大人明日来你军中,主持成军之仪,你把军中官佐兵士名单列出,登记造册。还有把前几日立功将士报出来,也会有奖赏下来,不叫寒了将士们的心。另外,徐大人还拨发了一些酒肉,明日也会一并送来犒赏兵士。”

    “多谢徐大人关爱。”

    “尹小姐之事,不得向外张扬,你身边无人伺候,我晚间回去就替你找两个侍女,不得再让尹小姐干侍候人的事了,以后你想让尹小姐嫁不出去吗?当然,你军中暂无文书,让她帮你抄抄写写什么的也可以,清楚了吗?”

    嫁不出去嫁我得了,这老家伙还挺爱管闲事的,不过秦川口中却赶紧承诺:“卑职记下了,绝不叫尹小姐委屈,日后有机会,定将尹小姐安全送回王京。”

    “如此老夫就放心了。”李惟俭说罢就朝营门走去,秦川和尹家女子赶紧跟上。一路上,秦川心中都在嘀咕,这尹家女子背景居然如此深厚,得给她安个什么位置,既不辱没了她,又能让她时时留在身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