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二章 锦山京观

    立华宗茂,其生父高桥绍运和养父立花道雪,是大名鼎鼎的九州大友家的“双壁”, 就是这二位撑起了大友家的威势。虎父无犬子,立花宗茂年纪轻轻就名震日本,曾以千余军队对抗岛津家的五万大军,最后迫使岛津退兵,跟德川家的“东国无双”本多忠胜并称日本的东西二“无双”。后来立花宗茂拜小早川隆景为义父,并与小早川秀包结为义兄,现在也在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团内听令。

    立华宗茂的养父立花道雪,是倭国战国时期的名将,在兵事上面颇有建树。首先在武器方面,立花道雪相当重视火枪的运用,他发明了最早的“子弹”,即所谓的“早迂”之法,就是把弹药和弹丸混和好一次射击的剂量再放入特制的竹筒中,再将许多这样的竹筒“子弹”以草绳连结成一串挂在肩上,使用时倒入了一发火药和弹丸,从而省略了射击步骤,大大提高了射击速度,因此立花军能轻轻松松进行“三段击”的射击。

    其次在战法上,立花道雪师从孙子,讲究“以正合,以奇胜”,即以正军对抗、消耗和疲敝敌军,并引诱敌军使之混乱,然后以奇军作侧面攻击让其溃散,然后视情况和正军换队包夹击破敌阵,伺机扩展战果,作战中也讲究各兵种的配合运用,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战术。

    另外在近战上,不像其它倭国军队都使用三尺长的倭刀,立花家却是训练士兵使用五尺长的太刀,这是效法唐军的陌刀战法,先以密集的铁炮轰击,再以长刀如林而进,所向无所不催。

    而立花宗茂自小受立花道雪的言传身教,自然继承了立花道雪的衣钵,同时他自己也有所创立,特别是在骑兵上面。作为年轻一代的立华宗茂,非常喜欢带骑兵冲杀。而长篠之战后,其他大名都纷纷削减骑兵,他却建立起倭国最大的一支骑兵队伍,不过不再是原来武田家那种只能冲阵的骑兵了,而是配备火枪的骑兵,类似西方的驃骑兵,作战也非常灵活。这次他就把这支骑兵部队带到高丽来了,总数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后来他带领这支骑兵在碧蹄馆和三千大明的辽东铁骑血战,伤亡近半,那次战斗也是高丽战争中唯一的一次骑兵大规模对决。

    和前田家的异类前田庆次一样,年轻的立华宗茂也爱标新立异,他仿造西洋西洋铠的头盔形状,打造了两三百个桃型兜,配备给立花军的旗本将士,这倒没什么,因为很多倭国将领的头盔也是这个形状。问题是立花家的桃型兜由里至外全都贴附上了金箔,是真金,而不是金漆,为了配合金兜,将士的铠甲前后还漆上了金色的日轮图,远看就像金甲一样。这还不算,戴金盔的旗本将士所佩带的刀和胁差,又全部是银柄银鞘,如此奢华夸张,在倭国的诸大名中可说是辉炫一时。现在这些金盔还在立花家的博物馆里展出,有机会去倭国旅游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高丽斥候们看见的浑身闪金光的骑士,正是前面的立花家的旗本将士们,而一身金甲的立华宗茂则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头。

    郭嵘得到斥候的急报,近两千的倭寇骑兵来了,后面肯定还有倭寇的大军跟着,他知道大事不妙了,赶紧召集部下列阵迎敌。他没法守寨,因为昨天他并没有修建营寨,高敬命的义军更不会修建营寨,上万人全都乱哄哄的散在锦山的四面,弄个帐篷或是窝棚就睡下,没有栅栏、没有壕沟、没有拒马。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全军正在做早饭,准备吃饱了又去攻城,可以说毫无戒备。

    郭嵘知道倭寇骑兵转瞬就要到,但他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队伍整顿好,看着周围的军官们心急火燎的把士兵们连吼带踢的赶出帐篷,他无奈的想到,这回又要跑路了,能跑出多少人就跑出多少人吧。于是他翻身上马,带着身边的亲卫就朝西边跑去,不过他还算尽责,临跑前叫了个亲卫去给高敬命通报,让高敬命也赶紧跑。

    官兵们一看到他跑路,顿时反应过来,于是拖拖沓沓的士兵们立即像打了鸡血一样,迅速行动起来,当然不是去列阵迎敌,而是跟在郭嵘的马屁股后面飞快的逃跑了,这些能从龙仁一路跑回来的士兵,现在个个都是长跑能手,那些不能跑的,都跑不回来了。

    立花宗茂带着一千五百名骑兵风驰电掣的杀到锦山北面,却没有高丽军队前来阻击,反而看到许多高丽士兵正拼命的朝西边的山林奔去,但更多的高丽士兵却乱作一团,在营地里乱转。立华宗茂当即下令兵分两路,沿着锦山城的两边一路扫荡,最后在南门汇合。

    立花宗茂将他的骑兵排成两百人骑一行的四排横队,像推土机一样由北向南碾轧过来,铁蹄滚滚,大地颤抖,似惊雷落地,所过之处,无数高丽人和他们的帐篷被踏为泥饼。而马队前面的高丽人则惊恐的叫着,拼命奔跑,但他们很快就会被追上,变成一团团血肉模糊的肉块,只有很少的一些人,能够及时地朝两边跑出骑兵横队的攻击范围,然后这些彻底吓破了胆的人就头也不回地朝山林跑去了。

    当立花宗茂冲到南门时,马队的马力乏了,他抬起手,示意队伍慢下来,他看见了南门外猬集了一大堆高丽人,有好几百之众,这些高丽人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结成了一个像刺猬一样的圆阵,虽然这些高丽人的手和脚都在颤抖,眼神里也全是惊恐,但他们确实没有跑。在圆阵的正中央,一个老人骑在马上,擎着一面大旗,白色的大旗上书写着一个大大的“义”字。

    从城的另一面横扫过来的倭军骑兵也停了下来,立花家的骑兵,从来都不像武田家的骑兵那样死脑筋,他们很少凭蛮力强行冲阵。当发现这些高丽人没有什么弓箭之后,一千五百名倭军骑兵就在几十步的距离上围成了一个圈,把这些高丽人团团围住了。

    “喊话,让他们投降,我立花宗茂从不屑杀俘虏。”

    一个武士上前,用高丽话大声喊道:“我家立花宗茂大人命令你们放下武器,可饶你们性命!”

    原本闹嚷嚷的高丽人安静了下来,又等了一会,阵中央那个擎大旗老者旁边的一个年轻人大声回道:“我等高丽义士,虽死不做倭贼之奴!”

    “大人,他们不愿降。”

    “都是勇士,那就成全他们吧!”

    随着立花宗茂一声令下,一千五百名倭军骑兵齐齐下马,端起了铁炮,“砰——砰——”一半的倭军骑兵开火了,枪声响处,高丽人纷纷倒地,另一半的倭军骑兵则端着火枪不放,等待放了枪的倭军骑兵摸出第二颗“子弹”上好弹药,然后再进行齐射。如此这般,倭军骑兵放了四轮齐射,高丽人的圆阵就如同洋葱一样被层层剥皮。

    突然,高丽人发出一阵呐喊,朝着倭军骑兵冲了过来,老练的倭军骑兵们转身上马,当面的骑兵则朝两边跑去,让出了通道,让高丽人从这缺口处冲了出来,然后就从后面开始向高丽人发起冲击。高丽人本来结成圆阵还能同仇敌忾,但现在一跑,就彻底乱了,跑在前面的以为有了生路就拼命朝前跑,后面的自然也跟着慌了,再没人回身抵抗,倭军骑兵几乎是顺着高丽人逃跑的队伍从尾到头撸了一遍,最后除了几个在马蹄下幸存的高丽人趴在地上瑟瑟发抖之外,再没有高丽人能站着了。

    立华宗茂骑马来到那个擎大旗老者的尸体前,说道:“去找个高丽人问问,这是谁?”

    一个高丽人被带了过来,一见到老者的尸体,立即跪下大哭起来:“老爷啊!——”

    高敬命战死了,和他的三个儿子一起,与他们父子一起战死在锦山的,还有几千高丽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他的仆人、庄丁、佃户和奴隶,主人和仆从们的头颅都被砍了下来,在锦山城外筑起了一座京观,高敬命和他的儿子们的头颅被放在最上面,这样他们到了阴间,还是可以做那几千人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