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六章 炮兵主义

    历来在统帅不在的时候,部下擅自出兵,或是听从外人的指挥出兵,都是大忌,因此开会时尹佳慧和张蒿、宋成三人都不怎么说话,连李雍也含糊其辞,最后只能由崔成焕来做决定,当然这个情况下也只有他才有资格做这个决定。

    尹佳慧站起身来说道:“此事大家都在场,皆可为崔大人作证,职下自会据实禀报秦大人,现在还请崔大人妥善安派出兵事宜。”

    崔成焕道:“好吧,既然要出兵,那就要打好这一仗,秦大人带领我们从釜山一路杀出来,还从来没有失手过,这次秦大人北上勤王,虽随大军由水原撤退,但保民军并未战败,还在清州大获全胜,一度光复清州。我们出兵宜宁,也不能堕了保民军的名声,打仗我不行,但打仗的一应粮草军需,我会备妥,让你们出征无后顾之忧。出征之兵士,由宋成你安排,你和张嵩战时听从金队正指挥,辎重队由我来安排人手,救护队请尹参谋安排。另外,把姜大从咸安那边撤回来,那边已经被金时敏收服了,留几个人盯着就行了,没必要继续陷在那里,让他回来负责晋州大营这边的防务。李大人,还要烦请你去找徐达人他们多要些兵械粮草,这出兵救援宜宁,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他不愿出兵,也得出钱粮嘛。”

    李雍道:“这没问题,徐大人也发话了,你这里列个单子出来,我回头找李泰去。说起来原来秦大人还担忧倭寇来破坏夏收,结果倭寇却没力量过来,反倒是金时敏拿下了咸安,替我们挡住了倭寇,今年麦子收成不错,徐大人那里收了不少赋税,不缺钱粮。这跟着又是稻子,也不能叫倭寇来毁了,如果倭寇拿下咸安,晋州这边就别想安安稳稳种稻子收大米了。”

    不久,众人商议妥当出兵的各项事宜后,也就各自准备去了,崔成焕把尹佳慧叫住,说道:“尹参谋,还要烦请你写信将出兵之事告之秦大人,这几天他在从南原过来的大道上,请他能尽快赶回来主持大局,他这一趟走得太久了,很多事都需要他回来处置。”

    “行,职下知道了,这就给大人写信去。”

    尹佳慧出去后,崔成焕也出了大帐朝后营而去,路上他在想,觉得这事自己也得向秦川汇报一下,这动兵之事,确实也太敏感了,他可不想被人视作有僭越的企图。

    第二天,张嵩和宋成就带着队伍出发了,八百步兵、五十个炮兵、两百后队的辅兵和二十多个救护队女兵,八门轻炮都是“地”字铳,每门炮都做得有四个轮子的炮车载着,只要地势不太崎岖,移动起来还是比较非常方便。

    年轻的张嵩原来从来没有用过炮,自然对火炮的使用也不会受到传统看法的束缚,高丽军队使用火炮,基本上是拿来守城,连攻城都不怎么用,因为攻城时,炮小了打不垮城墙,炮大了难得搬运,更不要说用于野战了。(当然,后世的大韩子民在影视中为自己的祖先创造了大规模杀伤武器——神机箭,据说比辽东袁督师“一炮糜烂数里”的红夷大炮还厉害,实际上神机箭就是大明军中使用的“一窝蜂”,这玩意根本就没有什么准头,射程也近,陆战中主要用来在近距离上吓唬马匹,水战中则用来在近距离烧船,距离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标准还差三百多年,大韩子民这是想把“喀秋莎”也划为他们的历史遗产了)

    张嵩在带领炮队训练时,除了受限于火药的供应,其它的事则没有任何人来管他,于是他就和炮兵们成天琢磨如何将火炮发扬光大。张嵩认为用炮守城简直就是暴殄天物,火炮受垛口限制,射击面太窄,准度又差,攻城的敌人多时,打不死几个人,作用不大,攻城的敌人少时,那打中敌人就全靠碰运气。在他看来,火炮不是防守的武器,而是进攻的利器,用于攻城,重炮自然能轰塌城墙,轻炮虽然不能轰塌城墙,但射击城墙上方的垛口,不仅能压制守军,还能造成大量碎石乱迸,对城头上的守兵形成很大的威胁。

    在野战上,张嵩自然也不愿意当旁观者,重炮确实难以用于野战,高丽国土以山区为主,重炮搬动和运输都很困难,但轻炮则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机动。高丽的“地”字铳正合适,不到两百斤的重量,做架炮车放在上面,一匹马都能很轻松的拉走,甚至还可以直接驮在比较健壮的牲口上。

    这种炮能够将一斤重的铁丸发射到四五百步的地方,实际上现在张嵩他们已经摸索出抬高炮口的角度,能够把弹丸打到一里远了,再加上秦川教授的用薄木板封气的方法,射击的精度也大大提高了。火药方面,他们也受秦川的启发,虽然无法实现定装,但却弄出了三种比较标准的竹筒来舀火药,分别能装半斤、一两、五钱的药量,不再需要每次发炮都用杆秤来慢慢称。同时,每门炮的四名炮手都必须牢牢记住与射程大致对应的装药量和所需要抬高炮口的角度。现在张嵩的炮兵们,已经能够的把炮弹打到一里之内的任何位置,虽然精度不是太高,但对付列阵阵势的敌军已是绰绰有余了。

    与张嵩一起出发的宋成的队伍,则是比较传统的冷兵器军队,长矛大刀加弓箭,只是弓箭手也不怎么多。秦川把绝大部分的火枪都带走了,整个晋州这边只剩下不到二十支火枪,这次宋成全部带上了,放在身边他亲自指挥。现在这支队伍中,那些从多大和东莱跟随秦川出来的人,基本都是队长和什长了,这些人由于一路都是在胜利的转进,不仅对倭寇再没有了畏惧之心,还在队伍中给那些新兵灌输倭寇不怎么样的观念,使得部队的精神面目和士气都比较高,跟其它的高丽军队完全是两个样子。同时,按照秦川制定的军规,杀敌重赏、退却重罚、死伤有抚恤,使得那些新兵在忐忑不安之中,也产生了杀敌建功的动力。

    金永成是在队伍离开晋州的第三天上午赶上来的,他在泗川已经闲得快要发疯了。秦川北上勤王时没有带他,让他在泗川组建和训练新兵,同时也监督训练各乡的民兵,他把老兵们往部队和下面乡村一分,先是亲自训练新招募的一千人,觉得差不多了,就骑马下乡挨着村子视察,督促民兵们的训练,每天就如上班打卡般的规律,让他越来越烦闷,一门心思等倭寇杀过来破坏夏收,他好带兵去打仗,但倭寇却一直没来。

    后来海上来了伙倭寇的探子,让他和李舜臣的水师一起,三两下就收拾了,算是无聊生活中的一点调剂。但接下来又是太平无事的混日子了,李舜臣倒是以泗川为基地,三天两头就出去偷袭倭寇的运输船队,让金永成嫉妒的两眼冒红光。

    后来李舜臣回丽水去了,而老朴又一直忙着在秦川指定的那个地方修堡垒,很少回城里来,金永成更是无聊得透顶。城里城外的士绅们倒是要给他送庶出的女儿或孙女,给他做小妾,他却不敢收,军中纳妾,秦川回来一定会收拾他。也有官绅给他介绍正妻的,但他觉得还是等秦川回来再说。晋州这边要出兵的文书一来,金永成兴奋得跳了起来,派人给老朴和朴银根打个招呼,自己带着几个亲兵骑上马当即就跑了。等老朴和朴银根赶来时,他都跑出城老远了,老朴和朴银根没法,只得帮他收拾摊子,他们把军中的人叫来,逐一安排各项事宜,老朴的堡垒工地也不去了,赶鸭子上架的把军队的事管起来。

    金永成兴冲冲的跑回晋州,部队已经走了两天了,他和崔成焕、尹佳慧、李雍三人简单的聚了一下,了解了大致情况,就连夜追赶张嵩和宋成去了,终于在次日的上午,追上了部队。

    张嵩和宋成赶紧让部队停下,一齐过来见他。

    金永成交接了授命的文书和印签,随即下令:“队伍继续前进,不要耽搁,怕是宜宁那边快要顶不住了,如果倭寇占了城池,我军就难办了。”

    “是,大人。”

    “嗯,找辆粮车,我先睡下觉,我已经两天没有睡了。”

    张嵩和宋成面面相嘘,最后张嵩说道:“大人,您怕是不能睡觉了,前头二十里就是宜宁了。”

    “什么?”金永成一听,睡意顿时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