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六章 大军至,决战在即

    凉州,武威郡。

    此地位于河西四郡的最东方,沿着丝绸之路一路穿过狭长的河西走廊抵达最西的敦煌郡后,只要再行一段路程,便可来到西域长史府。

    身为通往西域第一座门户的同时,武威郡现在还是叛军联盟的聚集地。

    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可以让追击的官军望而却步。

    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以及河流附近的城镇,却又能让叛军得到一~定的补给。

    武威郡的郡城便坐落在这条河流的北段,也是沙漠北端最后一处有人-烟活动的地方。

    此时,一条纵横东西数里的“长龙”正在沙地中踽踽_而行。

    队伍前方,皇甫嵩手搭凉棚,眼中映出一座城池的身影。

    终于到了!

    老将军取下水壶,将里面的最后一捧水放心地灌进了干燥到快冒火的喉咙。

    本来他还有些担心自己规划的行军路线是不是太冒险。

    虽然缩短路程能够让军队争取到不少战机,但贯穿大漠带来的危险无疑也非常可怕。

    好在皇甫家族从上一辈开始,几乎每一名成员都对西凉十分熟悉,皇甫嵩的叔父还是“凉州三明”之一。

    皇甫嵩本人几年前也参与过对西凉的平叛,对此地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才敢于临时更改路线。

    小半个时辰后,大军终于来到了城池之外。

    一队官军已在城门口等候。

    为首一将策马而来,笑着拱手道:“义真兄,许久不见。”

    皇甫嵩也露出了笑意,还礼道:“叔威贤弟,一别多载,愚兄一直甚是想念。”

    眼前这人是武威太守张猛,是同列“凉州三明”的张奂的第三子。

    由于两族父辈的关系不错,他和张奂的三个儿子也素来交好。

    “见过车骑将军,见过左将军。”

    张猛后方一位穿着校尉服饰的军官上前行礼。

    皇甫嵩顿时眼前一亮。

    此人虽然个头不高,但颇有勇武之气,尤其是一双虎目,令人一眼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这时,只听身旁的左将军张温道:“文台别来无恙。”

    皇甫嵩点了点头,心道:“原来是江东猛虎。”

    印象中在黄巾之乱时,孙坚就曾跟随老伙计朱儁四方征战,功绩斐然。

    后来他在第一次平叛西凉的战役中,又和董卓、周慎等人一起做过张温的部下。

    “见过大人!”

    孙坚中气十足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黯然。

    张温知道对方消沉的原因,安慰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接下来就用一场大胜一雪前耻,以告慰鹰鹞都尉的在天之灵。”

    根据不久前得到的军报,负伤的鹰鹞都尉士孙瑞最终没能撑过去,已在昨日不治身亡。

    听到老上司的话,孙坚郑重地点了点头,振作道:“将军所言极是!”

    之后,中央军的诸位主要将领便和凉州地方军的指挥层一一会面,并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欢迎宴会。

    虽然现在战况紧张,但对华夏人来说,传统的饭桌文化无疑是促进友军新任、加强沟通交流的最佳捷径。

    张猛作为东道主,对每一位中央军将领都表示热烈欢迎,在会见西园军时,更是对皇甫家的两个小辈称赞不已。

    可唯独对典军校尉段煨,却摆出了一副不冷不热的态度。

    · ·····求鲜花

    倒不是因为对方是叛党董卓旧部。

    段煨族中的一位前辈,是“凉州三明”中军事能力最强的段熲。

    当年在对待羌人的问题上,皇甫规和张奂支持鸽派,而段熲则是坚定的鹰派。

    因政见不合再加上后者晚节不保投靠了宦党,皇甫家、张家和段家的关系早就降到了冰点。

    “叔威贤弟,此刻我等都是为报效朝廷而战,这门阀之见,而是暂且搁下为好。”

    皇甫嵩发挥老大哥作用,主动上前化解老友和部下之间的尴尬气氛。

    ..... ....... ...

    张猛最终还是放下了偏见,又道:“有车骑将军在,我等便可精诚团结一致对外,这绝不是那帮钩心斗角的叛军能比的。”

    他说的一点都不错。

    就在两部官军以友好气氛会师的时候,另一边的叛军却爆发了争吵。

    争吵的原因很简单。

    宋建知晓决战即将到来,便想以总帅的名义整合一下各部实力,顺便确立自己的权威。

    出发点的是好的。

    毕竟叛军只是一个松散的同盟,确实需要想办法把力量集中起来。

    但做法就有些欠考虑了。

    领兵前来支援的韩遂以“救世主老爷”自居,又担心接受合兵后自己的利益受到严重危害,所以完全不认可宋建的权威。

    吵到后来,双方甚至差点火并。

    若非另一支客军领袖李傕果断带兵要挟韩遂,这个同盟只怕还没开打就要散了。

    最终,虽然盟军在大势威逼下勉强达成了协议,但彼此的裂痕已经无法消除。

    而且随着一股势力的暗中活动,这个裂痕还在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