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章 谈判的技巧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2963/498652963/498652968/20200310080323/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这是个打扮十分得体的中年人,头发和胡子都整理的一丝不苟。米色的西装在这年代来说算是非常时髦的了,更别说还有一顶漂亮的小礼帽。

    “初次见面,我是清崎友真,请多关照。”男人双手递出名片,胡杨双手接过名片,认真的看了一秒之后收好。然后同样用日语回应。

    “我是胡杨,很高兴认识你。”

    胡杨在说话的时候,眼神并没有离开清崎友真的脸。很有意思的是,他对胡杨如此地道的东京腔,竟然没有任何意外。

    果然是有备而来。

    胡杨很客气的说道:“清崎先生突然造访有什么事吗?”

    清崎友真语气真诚的说道:“原本是有一项合作要与贵方谈。”说到这他转头看了朝日美惠一眼,又接着说道:“但现在看来,似乎合作的内容需要调整一下。”

    胡杨耐心的问道:“那么调整之后的内容是什么呢?”

    清崎友真说道:“首先,我想先了解一下贵公司生产的旋耕刀片的各项数据。”

    胡杨轻轻点头:“合作之前是应该先加深互相了解。产品的数据原本就应该是公开的。这两份就辽宁和河北两省农资局的检测报告。我们生产的旋耕刀片都可以使用一千亩以上。”

    清崎友真并没有急着看两份报告,而是说道:“我相信贵国农资委的检验结果。但如果谈合作的话,我想应该有更详细的数据。”

    听到他这句话,胡杨在心里冷笑。用合作套取对方技术或者关键数据。还是都是老套路,真是一点新意都没有。

    胡杨说道:“想看详细数据,这没有问题。工艺流程和堆焊焊料配方都没问题。只要付钱,所有都不是问题。”

    清崎友真微微皱眉说道:“恕我直言,贵方对堆焊技术定位可能有所偏差。坦白说,只要给我公司技术部两周或者更少的时间,就完全可以破解。胡杨先生让我们为了这种技术付费,我觉的是非常不合理的。”

    胡杨淡淡说道:“时间就金钱的道理,我想您应该不会不懂才对。更何况,这笔钱并不是购买技术。而是我们收了钱,就会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不将技术扩散。”

    清崎友真脸色不变:“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胡杨摇了摇头:“你们总是喜欢玩着这种无聊的手段。你不明白,就不会星夜兼程从烟台一路赶过来。你很清楚这种技术的门槛有多低。只要我们愿意放弃一点点利益,就能在年底之前批量制造出两位数以上的同行。到那时,国内市场上将充斥着比你们的耐用但价格更低的中国制造。不光是久保田,所有日本企业都将彻底失去这块市场。”

    沉默了片刻之后,清崎友真叹了一口气:“在我来之前,战略研究部的人还坚持认为这并不是一次计划完整的商业行为。而只是一次巧合。那些蠢货哪里知道,这里有一个比他们所有人都聪明的人。”

    胡杨点头致意:“感谢您的赞赏,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可以谈谈收购旋耕刀片的价格了?”

    清崎友真说道:“当然,这才是我来这的真正目的。”

    胡杨说道:“那么在开始之前,我能知道您与这位朝日美惠小姐是什么关系吗?”

    清崎友真很直接的回答道:“工作上,我比她的职务高两级。私下里,她是我的侄女。”

    短暂的相互试探之后,谈判正式开始。胡杨也从主角再次变成配角。项凌江和鲁正伟做到了清崎友真和朝日美惠对面。

    旋耕刀片现在的成本在一块八到两块之前。浮动的原因是各厂生产的旋耕刀片品质有差别,还有运输成本的波动。

    而这两个主要原因中,运输成本则是其中的大头。运输成本很多时候是不能预估也不可控的。这就是胡杨会提出物流系统概念的原因。

    解决运输成本的问题,就是周朝先和胡杨合作自后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成本之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刀片的采购成本。平均八毛上下浮动,最多九毛最便宜的六毛。

    以现在统计数字,在收购范围内已经达成意向的已经超过二十万片。而这还不到胡杨估计的总量的四分之一。

    考虑到手中的资金,胡杨已经让项凌江结束第一轮采购。并同时开始制定第二轮采购的计划。

    胡杨一开始的预想中,最大的资金来源就锁定在日本人身上。如果这次他们不自己找上门来,胡杨也会马上去找他们。

    清崎友真是个聪明人,至少审时度势的能力还是有的。他来丹东最初的目的,肯定不是真的为了谈收购旋耕刀片的事情。

    但在听过朝日美惠的汇报,并和胡杨有了接触之后,他立刻改变了合作内容。

    不仅说明此时反应快,而且魄力也足够,更重要的是说明他在久保田公司的级别也足够高。

    成本不到两块,而出售给日本人的价格底线是三块五。也就是说,这将是一个,在合作初期就涉及七十万以上人民币的大合作。

    当然,这里所谓的大,是相对农机厂这样的企业来说。而这笔钱对久保田这样的集团公司来说,还算不上一笔大钱。

    钱虽然不多,但合作的意义却十分的重大。而有资格代表公司谈这样一次合作的人,肯定不会是公司中的无名之辈。

    清崎友真是一个中国通,不仅汉语说的好,而且对几个大城市的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很明显在这些城市都有长期居住。

    而在谈判桌上,清崎友真同样是一个老手。相比之下,项凌江和鲁正伟都显得稚嫩许多。即便是在己方优势的情况下,还是会经常被清崎友真带走节奏。

    有意锻炼两人的胡杨并没有过多参与其中,只有在将要触碰原则底线之前,胡杨才会开口把他们拽回来。

    一来二去清崎友真也发现了端倪,更加惊讶于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年轻人,竟然还有这么成熟严谨的心智。

    清崎友真很果断的停下了谈判。理由是舟车劳顿,现在状态很疲惫,需要稍微休息一下调整状态。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托词,但胡杨他们也没有理由拒绝。他们这边的两个人,其实也正需要调整一下。

    双方默契的停了下来,约定谈判明天继续。

    将两位外商安排好之后,胡杨给项凌江和鲁正伟开起了小灶。而周朝先和昨天最早退场的李信也毫不客气的参加了进来。

    商业谈判并不是胡杨的专场,但毕竟见过的猪太多。给这几个萌新小白上上课还足够的。

    “谈判之前,要充分的认清双方的强弱关系,对利弊都要进行透彻的分析。但一旦上了谈判桌,我们心态上永远要站在上风。今天,清崎友真就做的很好。这是你们需要学习的。刚才会议记录我已经整理好了,重点部分我进行的标注,回头你们再学习一下。”

    “谈判的目的永远都是利益最大化。但利益的范围绝对不仅只有金钱,这一点你们应该很好理解。而谈判中最怕的则是被对手摸清底线。而这一次,日方的底线我们已经知道了,所以一定不会输。所以问题就是,最后我们能赢多少。两位,这都要看你们的表现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说话的技巧....”

    说话的技巧是间谍的基本功,尤其是以伪装渗透、长期潜伏为目标的特工,这方面必须精修精研。胡杨在这方面,是毫无疑问的专家。

    他挑选了一些粗浅的技巧,传授给几个人。至于能领悟多少,就要看个人的能力和天赋了。

    胡杨可没打算在这些人中培养一两个“接班人”。坦白说,这几个人虽然都算优秀,但都没有那方面的天赋。

    但如果非要挑一个的话,周朝先稍微比其他人强一点。这个人的心思很多也很沉,更是有伪装自己的习惯。

    你以为那个衙内形象是真的他?还是说精明功利的大院子弟头是真的他?其实这两层都是伪装。周朝先藏起来的是一个更精明敏锐的自己。

    这应该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之前也说过,大院子弟都很极端。要么特别好,要么特别差,没有不上不下的普通人。

    他们一代,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院子弟。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那么一段缺少父母管束的“自由时光”,这让这批孩子的成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所以项凌江还有军区大院的孩子,和周朝先他们最本质的不同,其实就在于这几年的“自由时光”。军区大院的孩子们几乎都被送入的军队。

    虽然都没有了父母的管束,他们都在军队这个集体中,接受另一个模式的教育。这个教育模式不是完美的,但至少是相对完整的。在关键的角色上,没有明显的缺失和错位。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