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5章 规矩懂吗?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2963/498652963/498652987/20200310080406/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规矩。大院儿之间自然有自己解决矛盾的规矩。

    无论是两个人,还是两个人大院儿之间,划下道来就可以无所不用其。但有一点,这只限在两个大院儿之间。

    也可以把其他大院儿拉进战场,但需要大家都知道。绝对不可以影响到其他中立的大院儿。也不可以影响到大院儿这个圈子之外的人。

    这是规矩。

    胡杨那段话就是因为这个规矩。

    “坦白说我今天见你有点失望。真有一些见面不如闻名的感觉。放在以前,你这么威胁我,我还真会有点担心。那个时候你还是能做自己主的人。可现在,你已经做不了自己的主了。所以你必须守规矩。”

    说到做主的时候,胡杨明显感到了方国器的情绪波动。和他预想的一样,这个点对他来说很敏感。

    赵援朝又点了一根烟,缓缓说道:“我们也知道,今儿这事儿根儿是在周朝先那里。但你弄清楚喽,我们和周朝先是合作关系。这里的东西是我们。不是他的,也不是外贸大院的。你可以买,我们也可以卖,但强买强卖那就是在破规矩。”

    方国器挑衅的说道:“就破了,又怎么样?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守规矩的人。”

    赵援朝嗤笑着掐灭烟头:“争论这些也没什么意思,我这有一份合同。我们的条件都列在上面了。同意呢,就签字盖章。不同意的话,要么这使就算了,要么....你就破个规矩给我看看。”

    相比他们那只有几页纸的合同,赵小白拿出来的这一份要厚实的多,足有二十页之多。

    这是昨天晚上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当然,实际主笔的还是赵小白。胡杨只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指出出一些关键点。

    别看足有二十页,其实里面的干货也就三四张。有七八张都是与其他企业和农资局的供销协议。里面有真有假,数字也经过精心的设计。

    合同的主旨思想,还是真是要把技术,设备还有库存的成品和半成品,全都大爆卖给方国器他们。但有一点,他们没有提。那就是被扣押的那些刀片。

    在分类中,这些刀片既不属于成品也不属于半成品,而是属于生产原料。所以根本没在这份合同之中。

    合同中关于费用的部分,项目列的特别细致。值得一提的是,赵小白是个对数字非常有天分的姑娘。足足列出了三十多项。

    最后汇总的总价,是十万一千三百元整。

    方国器把合同拍在桌上:“十万!你们疯了?”

    赵援朝不紧不慢的说道:“先别急着下结论,可以把合同拿回去仔细看看。”

    方国器一摆手:“不用考虑。我不会为了一文不值的东西花这么多钱。你们这个破厂已经停产了。我也可以给你保证,几个月内都不会有任何一辆货车能开进这里。一个停产的烂厂,十万?绝对不可能。”

    胡杨在桌子下面打了个手势,赵援朝看到之后说道:“没错,这个厂子应该是做不下去了。那就关掉好了。你应该知道我们在丹东还有一个厂。这十万买的是我们继续中立的钱。这么想,会不会就舒服多了。”

    方国器冷声说道:“你是在威胁我!”

    赵援朝说道:“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威胁。你不用急着做决定。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中午就不留你们吃饭。”

    方国器冷着脸走了出去,李倩紧随其后。而江楚稍一犹豫,还是拿上了那份合同。

    回到停车地方,方国器发现这里的气氛有一点微妙。那个叫戚扬还是站在门口,而他这边的人都退到到汽车旁边。

    一看到方国器走出来,他们立刻就围了上来。颇有一种被欺负的孩子,终于盼到了家长出现的感觉。

    好在这些人中真的有点蠢的只有一两个而已。他们很快就发现方国器的情绪不太对,及时闭上了自己的嘴。

    知道此时方国器情绪不好的李倩替他问:“怎么了?”

    脸色明显有些不对的马国贤说道:“我们这边有几个人被那个小子打伤了。”

    方国器脸色更冷了几分,目光扫过人群,他们全都都躲开了眼神。

    “上车,走。”

    目送车队开出院子,赵援朝摇着头吐槽:“连声再见都不说,真是没礼貌。”

    赵小白则在一旁说道:“这个方国器好像真是不如传说中那么厉害。”

    胡杨却不赞同:“我倒是不这么看。”

    兄妹俩几乎同时问:“为什么?”

    胡杨却卖了关子:“这事儿先不急着说。戚扬先说说放倒了几个?”

    戚扬秉承一贯风格:“四个,脱臼。”

    胡杨问:“有需要注意的吗?”

    戚扬回答:“有一个,二十四五岁,中等身材,皮肤略黑。他的河南口音是装。在我动手的时候,他的眼睛一直盯着我的肩膀。这人至少对格斗不陌生。”

    赵援朝和赵小白都一脸问号,清楚了写着:赶紧解释。

    胡杨说道:“我感觉方国器一直都在装,那些激动的情绪都是装的。真正生气的次数最多两次。”

    赵家兄妹开始回忆刚刚的会面,好像是有那么一点奇怪。

    胡杨接着说道:“在今天见到方国器本人之前,我一直都有疑惑。从他的角度讲,做这件事的好处是什么?”

    赵援朝说道:“咱们昨天晚上做模拟练习的时候,不是已经分析过了吗?这是对周朝先的宣战,也可以叫杀鸡儆猴。警告和周朝先合作的人。”

    胡杨说道:“我现在觉得,好像没有这么简单。与周朝先有合作关系的人不会只有咱们。而他选择咱们。为什么要挑一个最不好啃的骨头?我的推测,方国器的目的除了示威,宣战之外,还有试探。”

    赵援朝问:“试探谁?”

    胡杨说道:“让他有胆子和能力,公开在周朝先对面的人。我猜测方国器是想知道,当他对上总后大院儿这个级别的对手时,这些人是否有能力摆的平。”

    赵小白说道:“如果是这样,那还真有点像那个传说中的方国器了。”

    赵援朝问:“那你说那合同他会签吗?”

    胡杨说道:“不管他想不想买,都一定要卖给他。我不想卷进他们之间的争斗中。而且这旋耕刀片的技术含量很低,被淘汰速度会非常快。有人愿意接手,那当然不能错过。”

    赵援朝笑着说道:“这方国器,算不算撞到枪口上了。”

    胡杨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可能就是命运的安排吧:“我让你帮我找的人落实了吗?”

    一边点头,赵援朝一边掏出个小本子:“李西平,49岁,丧偶,儿子十四岁。就一个条件,送他儿子出国读书。要负责到高中毕业前的学费和生活费。大学的部分我没直接答应,但也没说死,准备以后看情况再说。”

    胡杨说道:“很好。条件可以答应,安排我们尽快见一次。”

    赵援朝合上本子,一脸不情愿的说道:“这事儿我可有想法啊。怎么老是让我找人呢?你看我这个本子,记得都是帮你找的人。我都快成专门找人的了!”

    胡杨做出诚恳的表扬:“能者多劳,这事别人也办不了啊。我找的都不是普通人,没有你的关系哪有这么容易找到。”

    “话是不错,可这....”

    “放心,没有多少了。基本上都已经找的差不多了。”

    赵援朝的效率一项非常高,晚上胡杨就见到了这个李西平,还有他十四岁大的儿子。见面的地点就在李西平单位的筒子楼里。

    虽然只有爷俩住,但这个只有十几平米的房子依然显得拥挤。现在有多了一个胡杨,情况就变得更加严重。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现状。

    胡杨的记忆中并没有李西平这个名字。他让赵援朝找的是一个陶瓷研究方面的专家。除此之外,条件就是这人要能从单位辞职。

    这个李西平就是一个符合条件的人。

    李西平的身上并没有一般科研人员的那种木讷。这应该与他的大学导师是个英国人有关。

    他现在的工作,是在工业部下属一个科研实验室做研究员。行政级别是副科级。但了解体制内升迁规律的人都知道,这个年纪还是副科,那就没有什么希望再升了。

    两人见面,简单寒暄了两句之后,胡杨就掏出一张写满了字的纸,递给李西平。

    “希望你不介意进行一个简单的考试。只要把空白的地方填满就行了。”

    李西平开始认真的考试,胡杨则和他的儿子聊起了天。他叫李乐,今年上初一。成绩还不错,最擅长的是英语。因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爸爸就开始教他英语。

    不到半个小时,李西平就完成了答卷。胡杨看过之后,虽然脸上没有表现,但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胡杨问:“你现在应该知道,我想要你帮我做什么了。那么,你什么时候可以辞职?”

    李西平回答:“明天。”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