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9章 特种陶瓷喷涂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2963/498652963/498652987/20200310080406/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胡杨和孙福生一起设计了几个射击训练的科目。掩护射击训练只是个基础科目,是一个让老兵们重新找回枪感的过渡训练。

    所以这次戚杨和简友德都没有带过来。戚杨应该是没必要再做啥训练的,简友德是没有这个训练的基础。将来胡杨也给他设定了专长的领域,但肯定不是这些老兵的那种。

    步枪打完第三个弹夹之后,孙福生再次叫停,开始正式的讲评。

    金旻道和胡杨一直在旁边看着他们训练,还会是不是点评几句。毕竟是老革命出身,眼光还是有的。

    金旻道突然问胡杨:“这些过去都是各自连队的尖子,把这些人聚在一起,你想做什么?”

    胡杨说道:“做什么我还没想好。只是希望真要做的时候,手边有人可用。”

    金旻道说道:“如果不知道那边政局稳定,我真的会怀疑你....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胡杨摇头笑道:“这个真的不需要怀疑。现在早已不是靠几个人几杆枪就能改变大局的时代了。”

    金旻道轻轻点头:“是啊,时代变了。但有很多人就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我们和南边就从没有停止小规模的渗透和对抗。尤其是南边,他们一直认为弄掉了老大,北朝鲜就会完蛋,南北就能统一,真是幼稚又天真。”

    涉及那么敏感的人物,又是在他们的地盘上,胡杨肯定是不会接这个话头的。

    胡杨说道:“其实最开始我把他们聚在一起,只是给他们弄一个能容下他们的地方。您是老前辈,应该知道我们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人,真的很难去过普通人的日子。”

    金旻道有些意外的看了胡杨一眼,轻轻感叹道:“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睡觉的时候枕头底下还放着枪。上膛的。”

    胡杨也一起忆当年:“我刚回来的时候,在床上根本睡不着,我都睡床底下。”

    金旻道拍了拍胡杨的肩膀,两人交换了一个老兵之间胡都懂的眼神。

    “看他们打的这么热闹,你手不痒吗?”

    “您这么一说,还真有点。我也去过过手瘾。”

    胡杨没有打步枪,因为他并不太喜欢苏系的武器。尤其是步枪,精度太差,后坐力还猛。

    所以胡杨只挑了一把五四,加上五个弹夹。打了一组手枪连续速射。一组打下来,靶场突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停下来看向了胡杨这边。

    胡杨这一轮速射并没有非常快,但问题是节奏一直没有变过。如果闭着眼睛听,从头到尾48+1颗子弹完全一个节奏下来,没有丝毫停顿。

    也就是说,中间五次更换弹夹都没有一点没有影响。能做到这一点,每次更换弹夹,都是在最后一颗子弹进入枪膛但并没有射出的瞬间。

    这个瞬间只有零几秒,但抓住一次并不难。难的是每次都能抓住,而且节奏丝毫不乱。在场都是专业人士,都明白这一手的含金量有多高。

    作为在场最年轻的一个,胡杨这一手着实惊到了所有人。老板的身份也好,传说中的战斗英雄也好,都没有这件事来的直观震撼。

    就连金旻道看胡杨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半真半假的跟胡杨说:啥时候在那边混不下去了,过来给我当个警卫员吧。

    胡杨腼腆一笑,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

    毕竟是玩过好枪的人,确认了自己的枪感没有丢之后,胡杨也就没有继续打下去的意思。这倒是让其他人都有点小失望。

    这些老兵事后私下交流之后,还没人自认能打出胡杨那种水平。他们都承认,至少手枪都没有胡杨打得好。

    按照口头约定,两组保安有一天的训练时间。子弹和枪械都是足量供应的,中午管一顿饭。但食材是要他们自理,也就是要从丹东自备粮食过江。

    这部分没有写在任何合同中的约定,才是胡杨在这次交易中最重要的部分。射击只是开始,以后还会加入其他的军事项目训练。

    在国内原则上是不允许民间拥有武装的。虽然现在还有一些地方,比如地方人武部、个别的少数民族、大型企业的保卫处,还是能找到一些武器的。但这完全满足不了胡杨的要求。

    胡杨要让这些老兵最短时间内恢复当年的水平。但这样还不够,他想要的一支比他们当年在部队时更有战斗力的队伍。胡杨对金旻道说的那句话,真的是他的心里话。

    费了这么大力气把这些老兵聚集在一起,又费这么大的力气把他们弄到朝鲜来。真是怕要用人的时候,手边无人可用。将来他们会有更好的装备,更先进的训练理念,当然也会面临更多的危险。

    二十四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世界范围内会发生很多大事,会有大变革。想要参与其中,胡杨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这些人还远远不够用。

    下午,口岸关闭之前,车队再次跨过鸭绿江,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虽然各自因为不同的原因,但所有人都异常兴奋。

    赵磊和周旭的工作算是顺利完成。他们足够熟悉设备,安装过程顺利,下午已经完成了两轮成品,确认朝鲜一方已经完全拥有日常生产能力。

    鲁正伟那边的手续也很顺利。三个词:完整、齐全、顺畅。

    当然,最兴奋还是这两组老兵。他们退伍的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回到地方之后,全都没有再碰过枪。

    这一天,着实让他们过足了瘾。而过瘾了之后,这手、手臂还有肩膀都要疼上一阵子了。但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值得的。

    老兵们回来之后,那个兴奋劲立刻就感染了另外两组。他们全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过去,但他们要等上一周才行。

    回来之后胡杨就被李西平拽进了实验室。有一个好消息,但没有坏消息。

    特种陶瓷喷涂设备制造成功,并且试运行效果良好。当然那良好的意思是指以胡杨现在的要求而言。是只要求能够重复的做出第二个就可以的程度。

    胡杨选出的刀片,交给董师傅手工进行精磨。然后通过高压喷涂设备,在刀刃上喷涂上一层氧化锆陶瓷涂层。成品率现在就有20%。

    从控温箱里拿出刀片之后,拿了一张报纸在刀刃上一抹。报纸被轻易切开。切口也看起来十分规整。

    氧化锆陶瓷的锋利程度还是可以的。这肯定不是最好的陶瓷刀刃,却也肯定会吓到很多人。而第一批,就是实验室里的其他三个人。

    就连李西平这个研究开发者,也没有预估到刀刃会有这种锋利程度。他的概念里的,氧化锆陶瓷最主要的特点是坚固。喷涂在刀刃上之后,最主要提升也是耐磨损的属性。

    李西平作为一个严谨的研究者,会有这种“意外”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有一个他了解之外的条件发生。那就是董师傅的手工精磨。

    一个八级钳工的双手,本身就是一件精密仪器。成品的旋耕刀片是一个弯曲的刀刃,只能手工进行打磨。

    不仅要手工打磨,还要保证所有刃口的角度都相同,那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而且胡杨还要求刃口两侧也不一样。

    这个角度不是随便想的,是真的经过科学计算的,胡杨从脑子里的资料里翻出来的。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跳跃。

    全陶瓷的刀刃和喷涂陶瓷刀刃,刃口角度是不同的。刃面的宽度,角度都要根据需求不同调整。

    而胡杨给出的这个角度,就是喷涂氧化锆陶瓷涂层的极限值。因为他既希望成功,又不希望表现的太过惊艳。但显然,效果还是有些太好了。

    李西平惊讶的说道:“这个....竟然可以这么锋利?”

    胡杨很冷静:“还可以更锋利,但这次不需要。董师傅把磨好的那些刃口减两丝,让刀刃钝一点。割报纸的切口要有明显的毛刺。”

    董师傅没有问题,直接点头:“好的,两丝,要毛刺。”

    但另一边李西平却有问题:“为什么要钝一点?”

    胡杨耐心解释了一下:“两个原因,第一旋耕刀片不需要锋利。第二锋利这个属性是留给另外一个东西的。”

    李西平继续疑惑:“另外的东西?”

    胡杨说道:“什么东西最需要锋利这个属性?”

    李西平想了一下,眼神一亮:“刀,你是说陶瓷刀?”

    胡杨微微一笑:“是陶瓷刀,但现在的研究距离陶瓷刀还有很远的距离。”

    李西平略显兴奋的说道:“你放心,回五所之后我抓紧研究的。”

    陶瓷刀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曾经有一阵子流行,但最终并没有大火。所以胡杨也没有打算把陶瓷刀作为主打产品来做。

    陶瓷刀算是一个标志,代表了他们在工业陶瓷方面的水平。可以作为一个产品来做,但不会成为主打。

    胡杨说道:“我明早离开,临走前我希望能带走至少六个成品。那就麻烦两位师傅辛苦一下加个班。”

    张师傅和董师傅都没有问题,李西平自然也没有问题。

    离开实验室之后,胡杨又立刻去了办公室,项凌江他们也在等他。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