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0章 天才,艺术家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2963/498652963/498652987/20200310080406/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作为一个会计,李爱国是几乎完美的。

    天生对数字敏感,让他在处理账目数据的时候非常得心应手。超出常人的专注度,让他可以屏蔽大多数的外部干扰。

    再乱的账目,再复杂的隐藏手段在他眼里都一样清楚。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把过去五年的所有账目都理顺。一个几万人的大厂,在他主持的会计部门手中,所有账目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年不到,李爱国就帮厂里从账上挤出了十几万的水分。这个成绩可是让领导们都乐开了花。要知道这“水分”挤出来了,最合理的归属就是落到总厂办公经费的账上。而这是一个本独立的帐,直接由总厂领导们自由支配的。

    而唯一的小问题就是,他从来都不愿意配合领导的某些特殊要求。因为在领导层的眼中,有时候账面上并不需要那么的坦诚和透明。但这个死心眼儿的李爱国,却是个不愿意和领导共同拥有小秘密的人。

    一方面是欣赏甚至依赖李爱国的才能。而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个人的一些利益考量,最终工厂的领导们还是忍痛割爱,将李爱国能力向上级进行了特别汇报。

    结果没有过多久,才刚刚在这里工作了不到两年的李爱国,因为在数学的天赋被特招进了东北综合大学。经过考察评测之后成为了助教,专门从事经济学模型设计和计算工作。

    大学里几位教授对他的评价非常一致,就两个字“天才。”

    但是,在四年前他突然辞职,并从李爱国改名杨春。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画家。

    天才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基本都相信自己是对的。至于其他人对不对,那要看别人和他的看法相不相同。

    基本上凡是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智商,明显要高于周围所有人的时候,自然会慢慢的培养出这种方法论。

    在李爱国,现在叫杨春的身上也是一样。当他认为自己应该成为艺术家时,那他自然认为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位艺术家。

    于是李爱国首先改掉了这个不怎么艺术的原名,换成了明显艺术了一点点的杨春。

    当然,胡杨也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显然他不像是个艺术家。

    改名字只是第一步,然后他开始学画画。由于过于全身心的投入,导致了对工作的懈怠,以至于在领导找他谈话之前,他先一步递交的辞职信。

    是正式的辞职,而不是什么停薪留职。对于这个所有教授都一致评价为“天才”的助教,学校方面当然是不想放人的。但显然他们并没有与天才打交道的经验。

    天才的另一个特质就是,爱钻牛角尖。

    在一系列说不好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操作之后,杨春离开了东北综合大学,开始了漫长的艺考之路。

    而他的目标就是考上沈阳鲁美,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得上顶级的艺术类学府。这一考就是四年,依然没有考上。

    管冲说的没错,说服一个倔强的天才是件上限和下限差距非常大的事。可能会很容易,容易到你怀疑人生。也可能会非常非常困难,同样也会让你怀疑人生。

    李爱国,现在的杨春现在就在沈阳备考,准备今年再冲击鲁美的专业考试。管冲已经搞到了地址,下面就要看胡杨的本事了。

    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同样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人,就是胡杨他们现在最需要的人才。一个可以理顺整个集团账目的人。

    相比之下,那个冷轧机厂和那个叫李香香的女人,显得一点都不重要。

    既然不重要,那胡杨就干脆的抛到脑后,直接去洗澡睡觉。

    第二天起来之后,先用丰富的早餐开了个好头,然后在九点之前离开了住处。他们刚刚离开不到五分钟,工业局的电话就打到了这里。接电话的人,自然是按照胡杨的嘱咐,很程式化应付了过去。

    有了杨春这件事,胡杨更没工夫去应付他们。

    吃过早饭就开车来到了管冲提供的住址。虽然他们出门很早,但找到确切的地址却是费了很大周折。因为这一片都是老旧的家属区。

    实际上所有日后的棚户区,前身都是各个单位的家属楼。这一片在沈阳城里都算是年头比较久的。最开始肯定有规划的。但时间久了,你家盖个鸡圈,他家弄个仓房,慢慢的这里就被各种加盖建筑弄得乱七八糟。

    好不容易找到信息上留下的地址,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结果却还扑了个空。

    问了一下房东才知道,杨春每天很早就会出门去公园画画,一般吃过中午饭才会回来。

    胡杨从窗户往里面看了几眼,果然很有艺术家的风格。

    什么是艺术家的风格?

    乱呗...

    大约四十平左右的房子里,基本都被各种与美术相关的杂物堆满。颜料、画布雕塑这些,还有钉画框用的木棱和斧子,估计这个斧子顺便还能劈个柴火。

    从窗口往屋内看,并没有看到餐具和食物,也没有闻到相关的味道。大致可以确定,艺术家杨春应该是不在这里开火的。那么通过这一条结论可以有两条相关的推论。

    第一,杨春最早也应该是吃过午饭之后回来,所以不能在这里继续等。

    第二,杨春现在经济条件应该还不错。虽然住的地方差了点,但没省吃俭用的迹象,至少还能支撑的生活和在艺术上的继续追求。

    离开杨春的住处,胡杨三人来到了房东说的那个公园。沈阳曾经被称为东方鲁尔,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照着鲁尔那个城市学习的。

    鲁尔除了工业企业林立之外,公园也是一大特点,因此沈阳也就拥有了大大小小若干个公园。

    这个季节的沈阳,除了恼人的杨絮柳絮之外,其他都还是非常舒服的。这个公园的名字是后街公园。

    当然,这肯定不是为了致敬那个还没有出道的后街男孩。而是说这条街,是沈阳工艺美术学校的后街。

    这个沈阳工艺美术学校,是除了鲁美之外辽宁最好的艺术类学校。说着是第二的意思,但这个全国一流和省内一流的差距有多大,明眼人心里都很清楚。

    按照资料的信息推测,杨春至少是考过两次鲁美了,应该都是专业课考试没有通过。在靠近沈阳工艺美术学校地方住,不出意外就应该是在这里学习。

    胡杨在阳春的屋子里看到了几张他的水彩画。坦白说,十分普通。

    后街公园也很普通,所以很容易就发现了那位非常艺术家的杨春。

    艺术家是啥样?

    胡子拉碴,头发挺长,不修边幅,面前还摆着一个画架。

    杨春在画素描,他画得很投入,丝毫没有觉察胡杨他们的靠近。

    胡杨站在他身后看了一会,才绕到杨春的面前:“你好,是杨春吗?”

    杨春依依不舍停下笔,从画架后面抬起头:“我是。有什么事?”

    胡杨微笑道:“我叫胡杨,我想请你做我们公司的会计。”

    杨春哦了一声:“不做。”说完就又回到了刚刚的状态。这个一秒切换专注状态的能力,还真是挺厉害的。

    专注是比什么天赋更重要东西。尤其是在某一项技能的练习过程中,专注是进步的重要前提,甚至还应是排在努力和天赋的前面。

    关于杨春的这个回答,胡杨还是有准备的。要是上来就一口答应,那胡杨就要怀疑自己找错人了。

    胡杨站到杨春的旁边,戚扬和简有德把他们带来的东西摆在了胡杨的面前。也是一个画架,还有一张空白画布和炭笔。

    没错,胡杨也要画画。

    这就是昨天晚上胡杨看过杨春的资料之后,想到了一个与他接触的方案。

    与艺术家对话,尤其是这种自认为自己是艺术家的人,是需要一点技巧和花一点心思的。

    这类人,他们的想法都会有点怪。说好听点就是与众不同,而且越是水平不高的,就越是会刻意的让自己与众不同,甚至是只为了不同而不同。

    因为需要刻意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面对一般的沟通方式,他们基本是不会买账的。所以你想要和他们进行有效沟通,就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方式。

    既然这位杨春在画画,那胡杨也画。

    说到艺术天赋,胡杨自认并没有多少,但应该还是要略微强过身边这位的。而作为特殊职业的从业者,也经过正儿八经的专业培训,装个艺术家唬一下外行人还是没问题的。

    而具体到美术这一块,胡杨最有心得的也就是素描。这是学美术的基础科目。和其他所有技能的基础科目一样,都是需要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磨练的。

    胡杨相信素描应该也是杨春最擅长的。因为,相比水彩、国画、油画等等这些,素描对于天赋的要求是最低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