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9章 集体农场SHuHaiGe.nE

    胡杨字斟句酌的说道:“或许,可以在小范围内做些小的尝试。”

    祝老也提起精神,说道:“说说看你的小尝试是什么?”

    胡杨说道:“政策是不能改的,所以我想法是在有条件的农村建设集体农场的。”

    祝老微微皱眉,说道:“这不是在走回头路吗?”

    胡杨立刻解释道:“不,性质完全不同。生产队模式下,土地和土地的收益是属于集体的。而集体农场的土地收益还是属于农民个体,只是将零散的土地集中到一起进行耕种。”

    祝老又提出问题:“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胡杨说道:“好处有很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土地才是根本,尤其是对我们东北来说,更是重中之重。黑土的肥沃是写在课本里的,但是农民的收入却怎么都提上不来。

    而在欧洲和北美的某些国家,农民的收入是要超过这个国家人均收入的。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但核心就只有两条。农产品的单位成本高,人均农产品的产量低。”

    祝老说道:“这两个概念有点拗口,你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胡杨点头说道:“我所说的农产品,其实更确切的说应该指的是初级农产品。就是土地里种出来的粮食、蔬菜、水果等等所有经济作物。以及人工养殖的鱼类、家禽和牲畜,但不包括后期加工之后的产品。

    农产品的单位成本就是指种植或养殖一个单位的农产品,所需要的所有成本综合。包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肥料和饲料成本,以及病害防治成本和耕作成本等等的综合。”

    祝老点了点头,示意胡杨继续。

    胡杨接着说道:“人均农产品的产量,顾名思义就是农产品总产量除以农产生产直接参与者的数量。咱们国家现在的数字真的很低。”

    祝老说道:“成本高的同时人均产量还低,所以咱们国家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就自然不会高起来。那你的集体农场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胡杨肯定的回应:“可以,至少也能部分解决。其实这两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问题,就是生产效率。从这个角度说,农业其实和工业没什么区别。提高生产效率,自然就可以减少参与直接生产的人数,成本会降低的同时,人均产量也就上去了。”

    祝老很直接的问胡杨:“你凭什么提高效率?”

    胡杨说道:“大型农用自动化耕作机械。”

    祝老疑惑的问:“咱们有这种设备吗?”

    胡杨微微一笑:“现在还没有,但我们华夏科技正在研发。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成品下线投入生产。”

    祝老审视着胡杨说道:“这么肯定?”

    胡杨毫不回避祝老的目光:“至少在自动化农用机械这个领域,我相信华夏科技是国内领先的。”

    祝老紧追不舍继续问道:“有了这种设备,就能肯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吗?”

    胡杨非常肯定的回答:“能!”

    胡杨接着又说道:“我到欧洲的大型农场参观过,也看过介绍北美农场的资料。一百亩的土地,你猜需要多少人参与耕作?”

    祝老想了想,心里还是没有底气:“怎么也要一百多个人吧”

    胡杨摇头。

    祝老问:“多了?”

    “多了”

    “那五十?”

    “还多。”

    “总不能只有二三十吧?”祝老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惊讶。

    “四个。”胡杨伸出四根手指。

    “四个!”祝老的声音骤然提高了好几度,看样子是货真价实的震惊。

    胡杨解释道:“真的只有四个。机械翻地、机械播种、机械实施肥、机械喷灌、机械播撒农药以及机械收获。真的总共就需要四个人,他们和传统农民最大的不同就是,几乎不需要直接接触土地。

    几乎所有的耕作过程,都是操控各种机械设备来完成。您可以把农产品想象成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现代化的农民就是农产品流水线上的操作的工人。”

    祝老听完胡杨的解释,难掩自己的惊讶:“四个人就能种一百亩的地。这太难以置信了。但你又没有理由骗我这个老头子。四个人,一百亩,太惊人了。

    到了这种程度,你说的那些就全都将不是问题。说说吧,你们华夏科技距离这个程度还要多久?”

    胡杨说道:“几年之内,就能达到了国际的一流水平。五年代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十年之内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

    如果换做其他熟悉工业体系或者自动化机械设备技术含金量的人在这里,听到胡杨说十年之内实现全部国产化。可能会比祝老听到胡杨说只需要四个人就能耕作百亩农田,还要更加惊讶。

    达成自动化设备其中重要的制约条件就是芯片。全部国产化,难道也包括芯片吗!

    关于芯片的研发和制造,胡杨的确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他并没有打算在这里和祝老分享,因为大概率上祝老是听不懂胡杨在说什么。

    冲击之后,祝老还算是比较快的恢复了过来,开始相对理性的开始了思考。很快他就在此开口问胡杨:“你说利益会留在农民自己手中,这准备怎么做?”

    胡杨很直接的回应道:“最简单直接方式就是给钱。按照每个人名下土地面积和质量支付租金。可以每年支付,也可以一次性支付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租金。这就让农民可以与土地分开但并不是彻底的失去土地所带来的收益。”

    祝老点头说道:“是真的很直接。我想你应该也还有不这么直接,并且也更加严谨的方式。”

    这一点上祝老还真是没说错,简单直接的给钱听着好像不错,但实际上的可操作性其实非常不好。而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

    胡杨接着说道:“直接给钱的确很直接,但也的确肯定不是最好的方式。只能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实际操作中其实会有很多问题。比如租金该给多少,一年一付肯定和一次性十年不同。

    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这个租金是不是也应该要随着上调。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具体讨论的问题。而且我们也不会和农民直接签订协议,而是直接与一个或者多个村镇的政府签订协议。

    以降低合作的风险。这也同样需要慢慢谈。所以我说是要选择合适的地方建设农场。这个合适不仅是自然条件还有人的条件。”

    祝老缓缓点头:“这么听下来,还真是很繁琐的准备过程。你既然能说出来,看来就是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但…,我总感觉这不是你全部的想法。”

    胡杨也没有否认:“没错,租用土地建设集体农场,大约是整个计划的第一阶段的第一个部分。”

    祝老再次点头,但这次明显有了几分肯定的意味:“那你今天打算跟我说到哪个阶段呢?”

    胡杨说道:“就第一阶段吧,我计划是在五年之内完成。”

    祝老微微点头:“开始吧。”

    胡杨又端起了大茶缸子喝了口茶,然后开始了他的讲解:“农场的核心是土地,在土地上进行大规模耕作是需要长期计划的。

    耕地的地力并不是无限,需要长期合理的经营,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稳定的问题。而这个前提下,会有这么两个方向。”

    用手指头蘸了点茶水,在桌子上点了两下,说道:“从公司的角度,肯定是长期稳定更符合公司利益。但也肯定会遭遇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情况。

    所以两条路之一是短期租用,另一条则是长期。短期租用会以那些条件特别好的地方。可以最快速度完成整合,也就可以更快的回收成本赚取利润。”

    祝老这时插了一句:“收回成本之后呢?”

    胡杨顿了一下,说道:“估计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他们发现我们的模式很好用,于是准备把地收回去自己种。我们在收回全部成本的前提下,会在合同规定的方式撤出。第二种情况,就是从单纯的出租的租用,变成合作的模式。

    而这也就是长期的模式。农民可以就用他们的地入股农场,从而取得相应的回报。合作对于农民和当地政府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着农场的发展壮大,获取更多的回报。

    而这些土地也同样会随着农场的发展而持续升值。合作关系相比租赁关系,对长期投资的风险回报比更高,我们也会更倾向于投入更多。”

    祝老又提出问题:“刚开始赚钱就停手,把建好的农场拱手让人,你和你的华夏科技真的能够接受?”

    胡杨很干脆点头表示肯定:“当然可以接受。因为华夏科技从来都不会将攫取利润作为首要目标。至少在国内我们绝对不会这样。请您相信华夏科技是绝对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们在做的事,目的从来都是想要带动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以及优化经济模式。只要不赔钱,我们就都可以做。”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