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9章 远方的消息

    这个电话是从京城打来的。内容只有一句话:“收到邮件”。

    胡杨说了一个声“很好”就挂断了电话。胡杨表面还很平静,但其实已经开心的快要飞起来了。那是种无法形容的心情。

    新的时代,开始了!

    只可惜,这个好消息他没办法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因为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没有办法真正理解网络将会给这个世界,给每个人带来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带着这份好心情,胡杨拖着戚扬和福生大哥他们几个去对练。他们可是有长时间没有对练了。

    高纬度地区生活中,如何打发夜晚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这里有半年时间,晚上十点天才会黑,另外半年则每天有十几个小时都是黑夜。

    前半年你需要让自己在恰当的时间入睡,后半年你要找事情填满漫长的黑夜。这点上,胡杨认为冰岛的经验非常值得学习,而且还很励志。

    同样是地处高纬度的冰岛,这里很少有国民是胖子。不是因为他们的饮食结构有多健康。而是因为冰岛人均拥有健身场所的数量是世界最高的。相比漠北来说,冰岛维度还要更高,极夜的时间还要更长。

    漫长的极夜中做啥呢?冰岛人选择用锻炼身体的方式来发泄精力。这个国家只有三十万左右的人口,却有近千个大小不一的健身房。

    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几十个标准足球场,一百多个小型足球场。其中一多半都是室内足球厂。

    这些室内足球场都是有供暖的。而且大多数都是免费的。

    之所以胡杨会想到冰岛,是因为冰岛足球太励志了。这个三十万人口的国家,竟然踢进了世界杯决赛。

    而且还有这个非常著名的段子。

    说,冰岛这个国家除去老人、女人、孩子、残疾人还有无法离开岗位的人,剩下的也就还有几十个人。然后在这些人里选出了一支能踢进了世界杯的足球队。

    这个说法夸张是肯定有的,但那支进入世界杯决赛的足球队成员中,主教练是牙医,门将是个导演和制片人,前锋是个吉他手,其他还有前手球运动员以及盐场工人....

    某个人口有若干亿,每年在足球方面投入也有若干亿的国家。但这个国家的国家足球队却连世界杯门票都拿不到。

    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冰岛,太值得这个国家好好研究学习了。

    而胡杨学到以后的应用就是,所有分公司里都有规模不同的健身室。

    酣畅淋漓的对练之后,再有个滚烫的热水澡,会让你拥有一个甜美的睡眠。再醒来就又是美好的一天。

    次日上午第一批人员到位,又给胡杨带来了个来自远方的消息。

    这是个国际邮件,是赵援朝亲自给胡杨拿来的。像这种有趣的集体活动,怎么可能少得了赵援朝。项凌江和赵小白也会在第二批里进来。

    国际邮件是从欧洲寄过来的。走得是最快也是最贵的航空邮路。就这么个文件袋大的邮包,总重量不到1KG。邮费却足足用了五十英镑。

    这笔钱换成人民币的话,足够请这里所有人吃顿好的。

    撕开邮件,里面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文件,而只是一份外文的报纸。

    胡杨直接找到了社会版,上面大篇幅的报道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残”的、“谋杀”案。

    其中使用了很多在社会新闻中很少会被用到的描述,比“十分残忍”、“极其恐怖”、“令人震惊”等等。

    相比现场的“精彩”,胡杨相信文字描述肯定是苍白的。弗里德里希的风格一项都是极具感官刺激的。他留下现场肯定会成为很多人伴随终生的噩梦素材。

    大多数连环杀手都具有反社会人格,而大多数反社会人格都有很高的智商,大多数智商很高的人要么客观理性无神论,要么就是极其虔诚的宗教信徒。

    弗里德里希就是后者,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数时候都会从著名的宗教名画中取材。

    总之弗里德里希很好的完成了自己工作,胡杨自然也会按照约定,提供他没找到的那个人的信息。而且这个信息他已经留在德国了,不久之后弗里德里希就能够拿到。

    让这个疯狂的家伙去解决此生最大的心结。至于之后是走向自我救赎还是自我毁灭,那就不是胡杨需要操心的问题了。

    胡杨对这个人的观感还是非常明确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不能算是个好人。也不可能成为朋友。合作也只会在这种非常特别的情况下,而且估计也不会有第二次了。

    但必须说,胡杨其实很同情弗里德里希。他的人生是个悲剧,不光是他自己,也是他的家庭和那个时代共同的悲剧。区别只是在身处于这种悲剧之中时,每个人选择面对的方式不同。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算是已经有了结束。几天之后,同样的报纸也会出现在沃特博士的办公桌上。

    营地来了很多人和物资,但丝毫不乱。华夏科技内部的自觉性和纪律性,也就只比现役部队稍差一点而已。

    基本上不需要花特别大的精力去管理,只需要做出计划,然后通知所有人,他们自己就会按照要求自己完成。

    所以孙福生今天还是可以照常带着工作队去前面工作。这次胡杨他们几个也都加入了大队伍。除了人之外,黑娃也带上了黑妞。

    他们最先遇到郁工的施工队。前面已经积累了几个月的经验,到这里他们的施工已经非常顺利。对于土质土层的判断,对于环境的利用以及热棒的使用,都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

    相信这次工程之后,郁工绝对能拿出几篇在国际学术界都能造成影响的优质论文。

    热棒这个东西,胡杨在北美是见过的。如果把那边的使用难度作为100分的基准来做标准的话。

    在林区的地面上使用热棒的难度就是150。而如果你真的克服了这150分的施工难度,效果就是200分的。

    郁工专门给胡杨他们讲解过。在这里安置热棒是没办法使用统一型号的。各个位置的地温和周围环境还有日照情况都不同。

    他们在设置热棒的时候,想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就必须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调整。

    在具体施工中,这种调整是常态化的。而在最先使用热棒北美,几万根热棒也就只有几个型号而已。

    因为他们使用热棒的环境,是非常简单纯粹的。就是那种没有任何遮挡的荒野。也真的不需要进行微调。

    有了热棒这种稳定低温的“神器”之后,筑路就真的变得非常简单了。他们的主要工具就是一种可以升温并且震动的设备。

    升高温度能够让泥土融化,震动可以帮助塑形。至于塑形之后,就让这让土层重新冻住就可以了。

    等到地面重新变得坚硬之后,再在上面铺设真正的路面。

    现阶段他们暂时用碎石做临时路面。以后是用调配过的沥青还是用特种水泥,现在都还在讨论中。但将是第二期工程才会需要面对的问题。

    “视察”过了郁工这边的施工情况之后,胡杨他们又开始向前方砍伐工作的现场靠近。

    如果只是单纯的砍树,其实工程早就已经结束了。但因为胡杨十分坚持的环保理念,很多时候都需要因为一些特殊情况临时修改方案。

    也正为如此,很多时候伐木工人需要等待工程师修改方案。那他们在不需要赶进度的时候,就开始用纯体力的原始方式伐木。

    这个事儿还是跟胡杨有关系。就是因为他找来了美国那边伐木比赛的录像,送到了这里给大家看过之后。伐木工们也跟胡杨当初第一次看到这个比赛时同样的反应。

    原来,这份辛苦的工作竟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来。虽然看着外国那些人都个个膀大腰圆的,但咱们的师傅也不弱啊。以前不知道就算了,现在既然知道了,那就绝对不能比他们差。

    于是他们就开始模仿着录像里练。练了段时间之后,就自然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有些是方法上,有些是装备上的。砍树是个技术活。

    而工欲善其事就必先利其器。于是他们就开始发动群众智慧,改善各种手法,制作各种新工具。自己搞不了的,就去找孙福生要求升级装备。

    对这些要求,孙福生完全是鼓励的态度。这也是华夏科技重要的企业文化内核。对于任何形式的创新,领导层都是会给予鼓励和支持的。

    就像孙福生这边,不光是给经费的支持,还会跟沈阳那边要更好的材料,来制造更加专业的工具。

    专业除了体现在各种设计细节上之外,还体现在个人定制化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斧子。

    基本上他们每个人的斧子都是根据自己身高、臂展、肌肉类型等等条件调整过的。很多人都还会准备两三把斧子,用于各种不同情况。

    总之,他们这批伐木工真的和以前完全不同。不仅是装备上,而且对待伐木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完全不同。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