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2章 不见了

    川柏想了想说:“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温念点点头,又看向川穹,“你看,川柏都知道,证明这还是可以做到的嘛,你们要靠理解记忆,可不能死记硬背,不然你们是记不住的,就是记住了也不能灵活运用它。”

    川柏被夸奖,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表姐,其实我也想了挺久了。”因为千字文他们都只是跟着安平学的,所以并不熟。

    温念问的这两句又正好在比较靠后面的位置,他也是想了好久才想起来,而且还不是很确定。

    “……”温念无语,这孩子咋就那么实诚呢,她这不是在教育让川穹知道自己的不足,好加以改正吗?

    三人中就川穹最对学习不感冒,她也是想让他知道自己已经跟同样学习的川柏有了差距,以激发他对学习的冲劲。

    谁知道川柏这老实孩子还一下子就把实话给说出来了。

    果然,听到这话,下一刻川穹就瞬间喜笑颜开,“你看吧,哥哥也要很久才想得起来。”

    温念立马严肃,“你们连这个都背不熟,还怎么面对接下来的考试?现在就把三百千各自背上五遍,增强一下记忆。”

    川穹撇撇嘴磨蹭着,心里压根就不想背,反正他都背熟了三字经百家姓,对付今天的考试绰绰有余了都。

    千字文那是更难一点的题,爹说过,一般这是附加题,为了判断两个人考了同一个成绩的时候谁的名次在前一个。

    所以对上几句也就罢了,大多数人根本就不会在书院外学千字文的。

    但温念可不是开玩笑的,她想得更远些,京城里那么多学子,四大书院的招收名额有限。

    川穹的资质他也大概了解,很难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

    虽然这只是最初级的入学考试,无非就是考些最基础的东西,但是就是这简单的东西,就能决定这些刚入学的孩子们去的地方高低与否。

    她也是经历过高考的人,知道在这么多人的比拼中,要做到最好有多么的不容易,那肯定是得付出很多的。

    显然,川穹就是那个没在学习上下功夫的人。

    入学考试不收费用,所以来参加考试的不仅是京城本地的人,还有些专门从外地赶来的学子。

    自古寒门出状元,那些环境稍差点的家庭的孩子学习比他们这些从小生活水平都不错的人刻苦多了,人越多,困难就越大,他若是不趁这机会再复习两三遍,就有更大的可能被比下去。

    之前不知道这京只是初级的入学考试都这么难,温念还没在意,但是看川穹现在真的完全没有压力,她又担心起来了。

    可以放松些,但却不能放松过了头。

    见他不把这话当回事,温念又威胁道:“你不背那我以后就只给川柏和平儿讲故事,不让你听了!”

    见温念半点不像开玩笑的样子,为了听故事,川穹只得老实下来,开始背起了书。

    川柏也是一阵羞愧,跟着川穹一起巩固性的背了起来。

    别说,这许久没有复习,在背的过程中,川穹还真找出几处自己都快忘记的句子。

    坐在相邻的马车里的襄阳王翁婿俩听到隔壁两兄弟整齐的背书声,相视一笑,“孩子们跟着念念竟然还会想着学习?”

    在他们眼里,温念自己都还是个爱玩的孩子。

    之前在川穹那个小话痨嘴里听得全都是温念怎么带他们玩的,还是听到她们姐弟几人在一起聊的不是玩而是学习呢。

    兄弟俩背完了五遍,川穹这时才发现自己许久没看书有好多都忘了,想到待会就要考试了,马车外也已经响起了嘈杂的各种声音,不免也开始紧张起来。

    于是也不缠着温念要听故事,自己缩在角落里默默的念叨着背书。

    好在今日去参加考试的学子加上家长也不少,马车一上官道便堵起了长长的队伍,倒也有时间让他临时抱抱佛脚。

    川柏兄弟俩在一旁抓紧时间复习,安平却微微低头,坐在一旁不发一言,看起来很是淡定。

    温念转头看他,只见他如玉器般精致的脸上波澜不惊,丝毫没有慌乱的样子。

    往日里没有神采的眼神现在也恢复如初,因为黎国那边的事情解决了,温念便给他吃了易容丸的解药。

    好好的孩子,怎么能让他顶着那样的眼睛面对世界呢?

    心里一软,温念好奇的问道:“平儿,你有想去的书院吗?”

    开学考试由四大学院之一举办,每年入学考试的场地都不一定,得根据上一年四大学院的教学成果决定。

    拿到了举办考试的资格,也就意味着,这个书院是最受学子们赞扬或者说最被皇帝看好的书院,那么在那一年,肯定就会招收到更多的优质学子。

    按照惯例,每年四大书院只招收四百人,也就是说,每个书院只有一百个人的名额。

    考试后有三天的改卷时间,三天后会在考试的学院门前张贴好本次参考所有考生的姓名和名次。

    看成绩的当天,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名次填一张志愿表,这就相当于现在高考填志愿了。

    前四百名基本都是四大学院的人,不过为了防止大部分人扎堆选择,以至于多的多少的少,这名次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若是某个学院填的人超过了一百个,那就按名次决定去留。

    剩下的就会按后面的志愿依次进入能进的学院被后面的学院录取。

    即使是这样,填四大学院的人也会远超过四百个,因为还是有个别学子参加这次考试只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但家里实在交不起去四大书院的束脩,所以选择放弃去四大学院的名额,而是选择束脩相对低一些的书院。

    那么后面名次相近的,便有机会顶上去。

    反正还有第二志愿,再不济也是在比四大学院稍差的八大学院里,倒不如赌一把,万一运气好就进了呢。

    八大书院虽然名气没有四大书院高,但也总比那些不入流,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小书院好。

    况且八大书院也相当于是四大书院的候选书院,基本是招收那些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的学生。

    优胜劣汰,在孩子们这么小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这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进而继续发奋努力。

    但同时,对某些人来说,也是个残酷的事实。

    安平歪着头想了想,“还没想好,我想等成绩出了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