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51.陛下,臣附议!

    051.陛下,臣附议!

    “王爱卿,此话怎讲?”

    李世民略微捏了捏自己下颌的胡须,带着几分好奇的问道。

    “陛下,子非吾子,自然难教。”

    王珪上前一步,指着程咬金说道。

    “臣的几个幼子与卢国公家的处默、处亮交好,卢国公也曾向臣说过,想让二字处亮少些军伍之气,多些文人气质,于是便将处亮与臣家中的几个幼子放在一起,臣偶有空闲之时便会为他们讲解书文诗意……”

    对着感激自己程咬金微微点头,王珪又继续说道。

    “然而,在教授几字学文之时,臣就深刻体会到了非吾子,难教也。”

    “幼子顽皮此为天性,处亮与臣那几个幼子生性好动,臣日常授课时也难免会捣乱逗趣。”

    “臣有时见几子做的确实过分,便会出声斥资一顿,有时气上了头,更会用竹板打手心,以示惩戒。”

    “然而臣在打自己儿子的时候,无论下手多狠都可以毫无顾忌。”

    “但是臣在教训处亮的时候,就雷声大雨点小了,竹板虽然挥的哗哗响,但是打在手上其实一点都不疼。”

    “之所以不敢下手打,一是怕打坏了,难以和卢国公交差,二也是因为处亮并非臣子,所以心中始终有顾忌!”

    “子非吾子,自然难教,臣所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拱手说完,王珪行了一礼,随后等待着李世民的回应。

    “王爱卿所言的确有理,可李慎而今已为纪王……”

    “陛下,李慎虽为纪王,却尚未到分封亲王,派驻各州的年纪,所以,此时最好是细致教化一番,免得日后纪王性情乖张,对我大唐无益!”

    “那王爱卿的意见是?”

    “陛下,臣以为,可效仿赵王李福的先例,将纪王李慎出继给杨妃,命杨妃悉心教导数年后,再分封出王,如此一来,罪臣李元吉有了后,纪王李慎也能品行甚优,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王珪坦然说道,所说的话却让大部分群臣又是一惊。

    魏征闻言一凛,身体一挺,已经做好了出列附议的准备。

    李世民闻言却微皱眉头,不置可否。

    将十三皇子李福出继隐太子府,是因为隐太子府无男丁延续,郑观音无人养老,所以李世民才给了她一个儿子;

    可是那齐王妃,而今已经李世民的杨妃,虽然进宫数年来肚子毫无动静,但是杨妃而今风华正茂,说不定何时就能再诞龙子……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那娇蛮的韦贵妃,纪王李慎虽然不在李世民心中的继承序列中,但是韦贵妃和他韦家一直对李慎着重培养,这要是把李慎给了齐王妃,她韦贵妃少不了又要开闹……

    一想起那花样百出的韦贵妃,李世民不由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王爱卿,此事仍待商榷,毕竟李慎为韦贵妃之子……”

    “陛下,不患寡而患不均!”

    王珪上前一步,据理力争。

    “陛下怜惜隐太子遗孀郑观音,将赵王李福出继隐太子府,为其养老送终。此事已传为佳话,大唐百姓无不称赞陛下仁爱无疆。”

    “可齐王妃与隐太子妃同为罪臣遗孀,陛下能怜惜隐太子妃,却不在意齐王妃是否会孤独终老?”

    “陛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全大唐的百姓都知道陛下仁爱无疆,为何却要因此事被百姓诟病?”

    “再者言道,韦贵妃与齐王妃向来交好,纪王李慎在齐王妃膝下与在韦贵妃膝下其实毫无区别,而齐王妃在教导纪王之时也能任意施为,这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是吗?”

    李世民闻言有些动心,却仍旧犹豫不决。

    似乎是……

    文臣队列中,关陇韦家明面上的主事人黄门侍郎韦挺细细的考虑了一番,觉得此事对韦家益处很大。

    之前因为刺杀李福一事让杨家三位供奉惨死,杨家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韦家和杨家也因此互生间隙。

    李慎身为纪王,是韦家一直努力扶持的希望。之前的李慎有韦家和杨家两家作为助力,在众多皇子之中实力仅次于太子李承乾之后。

    而今,韦家与杨家有了裂缝,倘若杨家退出的话,那李慎将实力大减。

    王珪所言,虽然是将李慎出继给了杨家的齐王妃,却也自此将韦家和杨家牢牢绑定。

    李慎归于齐王妃名下,不出数年,他杨家自然会将李慎作为重掌大唐朝堂的希望,从而悉心培养,而韦家身为李慎的母族,自然更会全力以赴。

    如此一来,李慎同为韦家和杨家的主事人,能掌握的韦家和杨家的资源自然是越来越多,可谓是百益而无一害!

    这等好处,韦家自然是要!

    韦挺想通此中关节之后,也不再犹豫,直接站了出来,对着李世民鞠躬行礼。

    “陛下,臣附议!”

    “呵?……”

    韦挺这韦家明面上的主事人当堂出言附议,让李世民和群臣都有些看不懂了,感情这把纪王过继给齐王妃的事,是你们韦家在背后推动的?!

    韦挺一出场,百官中韦家门下的几位臣子也纷纷站了出来,附议此策。

    魏征见状,摇头一笑,自然也站了出来,对着李世民鞠躬行礼。

    “陛下,臣魏征附议!”

    魏征这个御史头头都出来附议了,那朝堂中的众多御史自然是紧跟魏征的脚步。

    于是乎,那跪着的一大片御史立刻改换说辞,大声附议。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附议!”

    于是乎,杨家门下的几位臣子在权衡之后也随了大流出列附议,其他一些与韦家和杨家交好的臣子们自然也是赶紧出列站队。

    “呵?这是韦家动作?……”

    武将队列之中虽然并没有几个人出列,程咬金却是很有深意的打量着一众文臣,在心中腹诽道。

    “老程,要不咱们?”

    尉迟恭带着几分添柴看戏的意思,低声问了程咬金一句。

    “行,反正也是闹,就看他韦家能闹出个什么来……”

    程咬金低声回了一句,随后也站了出来。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附议!”

    程咬金一出,尉迟恭、秦叔宝等人也纷纷站出附议。

    纵观朝堂,而今居然有过半数的文武大臣们共同站了出来,齐声附议……

    ……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