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章 试探

    孔有德他们刚刚渡过贾鲁河,消息就被埋伏在附近,进行刺探的夜不收,迅速向明军各路伏兵传递。

    消息传递的方式也很特别,前三十里,是夜不收骑马驰骋,三十里以后则改为点然狼烟接力传递。

    因此负责围剿的明军各路主帅,在孔有德他们离开扶沟县四个时辰后,都已经知道了敌军的动向。

    所有的将士开始摩拳擦掌,兴奋异常,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大家都清楚,挣银子的时候到了。

    最先动作的是马应魁的一万骑兵,从西华县出发,沿贾鲁河西岸北上,急行八十余里,连夜夺得扶沟县,断绝孔有德的后路。

    李成栋则带领一万人马,从傅集镇出发,迅速架好浮桥,连夜渡过涡河,像太康县西北二十里方向靠拢,配合庄子固的副将牛凉,将敌人向北逃窜的道路彻底堵住。

    黄得攻则留下一万人马,在陈州监视、阻击南路的耿仲明,自己亲率两万人马,向太康县西南运动,将敌人向南逃窜的道路堵住。

    可是孔有德还不知道,他已经成立瓮中之鳖。

    从西往东看,太康县坐落在涡河西岸,背临涡河,面向扶沟县。

    庄子固安排副将缪良吉、牛凉,各领一万人马,分驻涡河西岸,距太康县南北各十里,既可以配和李成栋、黄得攻,又可随时增援。自己亲率五千人马驻守太康。

    孔有德等人也坐在大帐内,正在针对斥候得到的情报,进行商议。

    吴拜慰藉地说道:“孔将军不必挂怀,我估计可能是睢州或者亳州,派出来劫掠的队伍,看到此处无人占领,就据为己有了。”

    “是啊。”李九成也说道:“派出去的几批斥候都已经回来了,方圆三十里并没有发现明朝的大军,城头上也不过是寥寥数人,连主将的旗帜都没有挑出来,可见只是一小股人马。”

    “也罢,现在距离太康县六七里,有一条黑河,我们明天渡过黑河扎营,然后派人先去劝降。”孔有德想了想说道:

    “估计他们听说我们这么多人马,一定会乖乖的把城门打开。咱们这一路哪个城池不都是如此。”

    月夜沉寂,微风轻拂,没有夏日里的烦躁和扰人的虫鸣,没有秋日里的凄凉和落寞,没有冬日里的冷酷和决绝,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

    一丝鱼肚白将黑色天幕扯开,和往常行军一样,埋锅造饭,拔营起寨。一时间战马嘶鸣、大纛猎猎,十几里的队伍迎着霞光向东进发了。

    架浮桥、渡黑河,整齐有序。过河后孔有德并没有立即安排扎营,而是把先锋官毛承禄叫过来说道:

    “带上你的先锋营,去太康县劝降,如果他们献城,今天咱们就在太康县扎营了。”

    毛承禄兴冲冲的点齐人马向东奔去,心想如果劝降成攻,自己也算小小的立了一攻。可当他带领的队伍来到了距离城门一里多地的时候,傻眼了。

    太康县城既不高大也不雄伟,不过二里地见方的样子。一条水沟两端抵近涡河,距离城墙一里地左右的样子画了个半圆,将太康县三面城墙全都括在里面。

    在涡河的大堤上,县城南北两端一边一架水车,不停的在向沟里灌水。

    毛承禄命人探测,敌人挖水沟并不深,仅有三四尺的样子,可毛承禄不管从哪个方向进入县城,就必须趟过眼前,这将近二百步宽的水沟。

    最可气的是水沟边上还插着几块牌子,每个牌子上都写着“农业灌溉,请勿破坏”。毛承禄暗骂:谁家灌溉,能他娘的灌溉到城门口这儿。

    命人骑着马试着趟过去,结果毫不费力,只不过弄得一身泥浆罢了。

    想都不用想,这招儿就是李国庆出的。当初商量守城对策的时候,李国庆琢磨着,如何防止对方的红衣大炮,攻击轰城。

    既然将领们告诉他,在一里地的范围内,红衣大炮才能发挥最有效的威力,李国庆就想着,怎么能把红衣大炮排斥到一里地以外。

    仅仅靠挖壕沟是拦不住的,毕竟城上守军的弓箭是射不到一里。估计太康县城头上也没火炮,即使有也早被人家拆走卖了。

    思来想去,既然背靠着涡河,咱就把城门口儿弄成一片沼泽,这样红衣大炮就使不上了,当然还嘱咐庄子固,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定夺。

    画了个水车的图纸,交给庄子固,特地嘱咐要插上几块牌子,每块牌子写上毛承禄看见的哪些字,气气敌人。

    庄子固一看,这心态,才是八岁孩子该有的。到了现场,感觉可行,就开始操持起来。两千工兵干了近十天,终于达到太子要的效果。

    毛承禄是来劝降的,无论如何也得到城底下。硬着头皮趟过了水沟,弄的战马和自己一身烂泥,到了城门口,命随从高声喊话,然而叫嚷了半天,连个脑袋都没看见。

    毛承禄心里这个气呀,我是来劝降的,没人搭理我,还劝个屁呀。什么攻城器具都没准备,也没办法攻城,只好调头汇报去了。

    大帐里,孔有德把毛承禄骂了个狗血喷头,合算你这个先锋官去了一趟太康县,除了弄了一身泥,什么情报也没得到。

    占据县城的是哪股势力不知道,是大明、大顺、还是土匪,搞不清楚。因为城头上只有红底盘龙大旗,他们不认识,从来没见过。

    将领是谁不知道,城头上没有帅旗,也没人搭理,无处探听。有多少兵力不知道,城头上根本就没人,判断不出来。

    于是孔有德下令就地安营,连夜打造云梯,明天一早攻城。

    好在附近树木倒是不少,一夜之间就造好十几架云梯。天刚刚亮,孔友德亲自点了三千步兵和一千骑兵,带着几位战将,向着太康县进发。

    来到水沟面前,看着不远处的太康县城,孔有德依旧没有发现守城士兵的踪迹,命人扛着云梯,顺利渡过了二百多步宽的水沟。

    说是顺利通过,其实也没那么顺利。毕竟人家明军挖沟的时候,有人挖的深,有人挖的浅,有的地方只有三四尺,有的可能是五六尺,个别的地方还有七八尺的,所以只能试探着前行。

    看到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埋伏,孔有德下令让一千兵丁开始试探性进攻。

    当这些人像泥猴子似的接近城墙时,仍然一个脑袋都不出现。弄得距离城墙百十步的弓弩手紧张的要命,张弓搭箭,直指城头,丝毫不敢放松。

    就在他们准备搭起云梯靠上城墙的时候,忽然从城墙里飞出一个个散开的纸包,白色的石灰向下飘落,瞬间就将攻城的士兵全部笼罩了。

    湿乎乎的铠甲,湿乎乎的双手,当眼睛被迷住时再用手一揉,绝对够味儿,还不能使劲喘气儿,一张嘴辣嗓子。

    准备登城的清军,一个个双手捂脸的。有原地转圈儿的,有高声叫骂的,一时间忙得不亦乐乎,只是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儿——攻城。

    做出掩护态势的弓弩手,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渐渐地也被白雾笼罩了,可还没等到白烟散尽,一阵箭雨就从城头向他们飘了下来。

    一瞬间就倒下了七七八八,剩下几十个弓箭手抱头鼠窜,向着后方逃去。

    这时孔有德才看见,城头上懒懒散散的,探出二百来名弓箭手,对着城下还在骂娘的士兵进行定点清除。

    几仗的距离,对于专业的弓箭手来讲,就是练着玩儿,一箭一个,几乎没跑儿。几轮儿下来,除了一些跑的快的,这城底下的人几乎没有站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