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章 告大明百姓书

    郑森是钱谦益的学生,也是培训班的学员,在是去是留的问题上纠结了很久,在李国庆的劝说下留了下来,作为李国庆与郑氏集团的联络人,但是南京国子监就不用待了,那里学不出什么好来。

    以后就要在海上讨生活了,和大明头号海盗头子与走私团伙,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短时期内,可以互惠互利。

    至于以后,李国庆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实力,收服郑芝龙。只要一拍桌子,不服咱俩干一架,估计郑芝龙也就没什么脾气了。

    而且郑芝龙答应用运粮的三百艘海船,将李国庆他们送到琼州府,的确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当然李国庆也不吝啬,外加了两万枚燃烧弹。

    生产燃烧弹的工厂,李国庆原来打算交给刘肇基,毕竟那口油井他带不走。转念一想,万一没保住,让清军得了去,将是大明的灾难。

    索性用水灌入油井,然后封填。将技术资料和技术工匠一起打包,带走了。你就是重新挖开,想恢复生产也是不可能了。

    既然有了船,李国庆就让周昌带着培训班的学员,计算每条船的运力,包括人员,适量的马匹,物资设备,淡水、粮食,当得知李国庆还要装一些绿豆,这些人就完全不明白,这位恶魔太子要干什么了。

    运来的三百船粮食,李国庆留一部分自用,剩下的大部分直接卖给了扬州的大粮商,这个年月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粮商们还是比较兴奋的,北方的精米已经炒到了五两银子一石,李国庆以二两一石将糙米卖给他们,乐的一个个合不拢嘴。

    李国庆也是五十万两银子到手,加上邢夫人他们挣得,以及七七八八,总共接近二百万两。

    李国庆也没忘记江北军事工业集团,算了算账,将所有的利润,按照事先的约定发了下去,就此这个短命的工业集团彻底解散。

    一个月的时间一晃就到,就在将要开拔之际,乙邦才他们从山东撤了回来,当初选择去打游击的将士,都是一些没家没业的。

    听说李国庆要去琼州就藩,二话不说表示要跟随前往,一下子多了近七千人,船安排不开了。弄得李国庆着急上火。

    郑森又出了个主意,一是就近征集一些海船,此外就是大家先挤一挤,扬州距离福建不远,到了福建再调配一些船只。

    最让李国庆纳闷的是,朝廷给了他两道圣旨就不再理他了,连个交接的官员也没有,自己可还揣着总督江北的大印呢,管不了这么许多了,写了一封《告大明百姓书》,准备登船了。

    大明之全国百姓:

    呜呼,现鞑虏入侵、贼寇未灭,父皇惨遭奸佞陷害,在天之灵,何以慰藉。

    吾自洛阳失守,一直陪伴父皇左右,从未有冒充之说。然朝中奸佞仅凭一妖女之邪说,即将父皇残害致死,弑君犯上,天理难容。

    我乃父皇之独子,大明之太子,理应起兵拨乱反正,整训朝纲。然家仇大不过国仇,家恨越不过国恨,吾若起兵,将至大明百姓于水火,至祖宗基业于万劫。

    吾尚年幼,自总督江北以来,御清军于黄河以北,不敢寸进。发展教育,奠基工业,强我大明之国力,足我百姓之衣食,虽力有不逮,疏漏颇多,然乃当尽之责。

    满清乘我内乱未平,天灾突起,死亡流离,救恤不遑之际,以暴力侵占我大明疆土,强占大明都城,以后鲁豫晋陕之地,多被蹂躏。

    强暴之举,继续未已。其行动之蛮横,非惟儒学所不许,实属历史之创闻。我大明遭此无比之奇辱,民族受此重大之侵凌,凡有血气,莫不骇愤。

    匡扶大明、收复失地,乃朝廷职责所在,望汝弃党之间隙,以最大之努力,挽此未有之危局。遭此非常之事变,必赖举国一致之戮力,尤必确认共趋之径途,救国御侮,世上最严重之事也。

    唯其严重,故决不可掉之以轻心;唯其艰巨,故必运之以极坚强之组织。

    大明频年忧患,国力未充,致危召侮。是非一因,而最著之一点,则为缺乏团体动作之纪律。此次外患,性质之严重,为从来所未有。

    欲期公理得伸,强暴敛迹,必须动作一致,步骤一致,听统一之指挥,守严整之纪律,而后乃能造成整个之力量,以收确实之效果。

    应知当前只有救国之一大事宜,以完成此一大事为至切要之任务。在捍卫民族利益之大原则下,切戒一切自立区域,乃至见解情感之敌对。

    世上任何行动,罔不基于团结,临大敌而人自为战者必败,当大事而交诋互诟者必亡。故,大明、大顺、大西应放弃敌对,抛弃前嫌,一切言论行动,必须真实保持之一致。

    须知当前之责任为之极重,艰危之局,非虚声所能挽回;亦非仅凭感情冲动之表示所能有效。故,百姓、士绅必须炼热烈之感情,为坚强之力量,无时无刻不做牺牲之准备。

    而一切必确定秩序,切戒矜张,须知他人之轻我者在虚懦,则必力求坚毅;知他人之所希冀者在发生枝节,则应慎防奸谋。

    江北义勇军乃大明之军队,百姓之军队,而非一人之军队。理应统一调度,协调配合,五指伸出,逐个被折;握紧拳头,挥之有力。

    无论朝廷与军队,均应倍矢辛勤,加紧工作,于应付危局之中培养国家之基本。

    本王深信公理尚未泯灭,强暴必受裁制;亦深信大明百姓义愤奋发,各有宁为玉碎之决心,至最后必要时机,为民族生存而洒其最后之热血。

    事变当前,已不容徘徊于怠忽,切望以坚定之意志,守强固之纪律,矢必死之决心,作持久之奋斗。

    救国亦自救,御侮即以卫邦,转祸为福,朝廷、士绅、将士、百姓之努力何如,唯共图之。

    本王将自省自身,励精图治,驱除满清,恢复大明,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

    大明弘光王朝太子:朱莲璧

    弘光元年十月初一

    即将登船了,吴三桂带着陈圆圆再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太子,而李国庆也见到了,传扬后世、号称此时排名第一的大美女陈圆圆。

    二十出头的陈圆圆,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

    李国庆笑嘻嘻的看着吴三桂说道:长白,你这位爱妾,可比你有名儿的多,都听说你引清军入关,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万万没想到,这位太子嘴上是没把门的,和他的谈话居然从他小妾身上开始,只好打着哈哈说:

    殿下说笑了,若非情非得已,我也不愿意向清军求救,谁知多尔衮不讲信用,我也不愿意背上背弃祖宗的骂名,这才想尽办法,脱离虎口。

    听畹芳说你们要去扶桑,这个季节季风正是由北往南,幸好没去,要不然怎么喂的鱼你都不知道。你的事儿呢,神仙的书里有记录,前两天也给你们你们讲了。李国庆说道:

    南海的地图你也看了,你的性格我也了解,不肯居于人下。我呢,也就直来直去。现在你们只有两条路,一是跟着我去琼州,随便找个地方称王不是问题。

    第二就是去朝廷觐见新的皇帝,至于父皇给你的封号,新皇帝承认不承认,我就不能保证了。

    吴三桂开口道:我和圆圆商量了,愿意追随太子,只是还有二千多兄弟愿意跟着我们,不知道船能不能坐得下。

    李国庆想了想说道:近四万人,四百条船差不多吧,先挤一挤,等到了福建,再租一些船吧。

    三天后,弘光元年十月初十,大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就藩行动开始了。临走时,李国庆将那份名单交给了史可法,让他联络朝中可靠之人予以防范。

    在别人的眼里是就藩,李国庆可不承认。哥不陪你们玩儿了,只是为了不再挑起争端,躲清静去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