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八章纺织工业

    李国庆似乎把海盗要来袭击琼州府城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原因是叶弘壮的海军陆战队不但接回来人质,抢回来钱物,还把李国庆的小麻烦提前了。

    几百个花枝招展、媚态各异的女人,往那里一站,看的警卫团的战士们眼睛都直了。各种各样的小星星、小火花乱冒。

    幸好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陆上来的人们,事先准备了一些安置点,否则,一下子还真的安排不开这么多女人。

    妇联的人手明显不够,万不得已,让公安局抽调一部分人员协助,可把他们乐坏了,所有的治安员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思想觉悟。

    妇联的安排是先送到安置点,然后培训三个月,表现好的,识字的,可以安排当小学教员,府衙职员和卫生站护士,其余的就只能进李国庆说的纺织厂了。

    这也就迫使李国庆将棉纺工业的计划提前了。纺织工业根据不同的原材料,分为毛纺、棉纺、绢纺和麻纺,而现实期用量最大的就是棉纺。

    棉纺系统其实也不复杂,首先把棉花弄干净,搓成条,然后纺纱,再然后织布,再然后卖或用,完了。

    可是要正真干起来,却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仅仅剔除棉籽一项,就占了现今布匹价格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台梳棉机。

    梳棉的过程包括:除杂,清除杂疵;松解,将杂乱无章、横向紧密联系的纤维加工成纵向顺序排列;开松,把大块纤维撕扯成为小块、小纤维束。

    精梳,由梳理机上的大量密集梳针把纤维小块、小束进一步松解成单根状态,从而进一步完膳了纤维的松解。

    李国庆、宋应星和孙云球一起走过纺织工厂的拱门,头顶就是高大的厂房。蒸汽厂房的机器很少,一台蒸汽机,还有崭新的梳棉机、纺纱机和织布机。

    外面下起了暴雨,雨水倾倒在厂房顶部,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响声。

    梳棉机旁边为了一堆人,纺织厂的厂长蒋永长,副厂长靳氏,是李渔的小妾之一,带着十几名技术人员和工匠,正在对梳棉机进行最后的检测。

    之所以安排一位女性副厂长,主要是考虑这里将来是女人扎堆的地方,有些问题,还是女人之间来解决会好一些。

    看见李国庆过来了,人们纷纷见礼,李国庆问道:“准备的怎么样了,可以试车了吗?”

    副厂长靳氏走了出来,头上戴着白色的帽子,系着围裙,胳膊上戴着套袖,一副纺织女工的打扮。

    面对着一台整体呈方形的黑铁机械,上面安装着一根铁辊、齿条、刀片等铁制零件,主动介绍起来。

    梳棉机一共分为三大结构,预梳结构,主梳结构,成条结构。

    预梳结构,分别由棉辊轴、给棉板、除尘刀、小漏底组成。

    主梳结构,分别由齿条、盖板、小滚筒、大漏底组成。

    成条结构,分别由剥棉罗拉、喇叭口、圈条器组成。

    这些铁质零件,基本上都是一些铁辊、小刀、齿条之类的简单零件,铸造起来倒不是太难,比蒸汽机简单多了。

    宋应星在一旁暗道,这个还用你介绍,都是太子一笔笔画出来的。谁知李国庆听完倒是很高兴,对着大伙说道:“怎么样,我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吧,果不其然。”

    大家听了一起笑了起来,厂长蒋永长说道:“殿下,您可不知道,为了弄明白这些,她可是没日没夜的在这里盯着,说要干好厂长,就得先当一名合格的纺织女工。”

    李国庆心中暗赞,有智慧,说道:“好了,开始吧。”

    蒸汽机喷吐着白色蒸汽,开始往复运转,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梳棉机开始运动。

    靳氏从戴上口罩,旁边的独轮车上抱下来一堆棉花,放在给棉罗拉上,不停的输送含有杂质的棉花,经过除尘刀和带有网眼的小漏底预梳,粗略处理过后,进入主梳结构。

    在主梳结构里清除最难清理的短绒和杂屑,经过圈条器,把棉条一圈圈的放在棉条筒内。

    一人高木制棉条筒,很快就堆起了一层层棉条。

    李国庆计算了一下时间,数到六十的时候,让人立刻搬开木制的轻便棉条筒,同时停下了梳棉机的运转。

    靳氏早就准备好了皮尺,开始测量长度。四十三米!一分钟的时间,不仅把棉花清理干净,还梳理出四十三米的棉条,李国庆十分满意,又领先世界近百年。

    再往下看就是纺纱机,李国庆没有采用落后的珍妮纺纱机,而是直接把克伦普顿“走锭精纺机”搬上了台面。

    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粗而质地粗糙,而珍妮机纺出的纱细但牢度差。

    “走锭精纺机”继承了珍妮纺纱机交替踏板的技术和水力纺纱机不用人手的特点,使纺纱从此脱离手工,成为机器化生产。

    纺纱机的纱锭数被李国庆进一步改进,增加到两千百个,可以生产出既细而又结实的纱线。而最完膳的珍妮纺纱机不过也就八十个纱锭

    这玩意的工作效率是珍妮纺纱机的二百五十多倍,是大明现有纺纱设备的两千倍,也就是说一台“走锭精纺机”一天纺出来的纱线,相当于两千台普通纺纱机纺出的纱线。

    但是这个家伙也存在一定的弱点,因为动作是间歇的,生产率就很低,动作变化很多,还要走进走出。

    所以机械复杂,制造费用大,动力消耗和占地面积也大,机器的维修、调整都很不简单,当车工的劳动强度也较高。

    尽管如此,还是主导世界纺织工业近二百年,包括高喊着专利保护的米国,其工业革命的起点,也是剽窃了鹰国的技术资料,高仿这台纺纱机开始的。

    这样改进后的纺纱机,就可以提供大量的纺纱了。因此,随着纺纱机械的发展,棉花的进口量日益激增,其结果,使地主,贸易商人、农场主获得了巨额的利润。

    与此相反,“走锭精纺机”给其发明者克伦普顿本人带来的只有贫困,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

    因为这哥们没有钱去申请专利,被几个农场主逼着,以六十英镑的价格公开自己的发明,最后被鹰国皇室不要脸的无偿的占有了,还成了国家级保密技术。

    看完纺纱机,最后就是织机,俗称织布机。织机的发展经历了人工有梭织机,机械有梭织机和机械无梭织机。

    李国庆直接就对准后世先进的工艺,上马剑杆织机:用刚性或挠性的剑杆头、带来夹持、导引纬纱。

    剑杆织机除了适宜织造平纹和纹路织物外,其特点是换色方便,适宜多色纬织物,适用于色织、双层绒类织物、毛圈织物和装饰织物的生产。

    最早的剑杆织机比现在晚了近二百年才出现,最大的问题是,对于现在这个世界,已经算是精密机器了,不知道能不能造出来。如果实在不行,再改回飞梭织机。

    看着还是一堆零件的剑杆织机,李国庆对大明的纺织工业有了足够的信心,即使现在制造有些困难,一两年之内,绝对能成。

    看到李国庆和两位工业局的局长,对纺织厂的工作进度极为满意,厂长蒋永长和副厂长靳氏也是笑意盈盈,可是当看到他们制定的生产制度时,却皱起了眉头。

    原来他们把工人定位为一个班次,这样成本是低了,可劳动强度却上去了,现在大明的女人,即使工作,回到家还是要操持全套家务的,两班倒会使安全事故频发。

    大笔一挥,梳棉和织布工艺两班倒,纺纱工艺三班倒,因为“走锭精纺机”的工作特点,就是不停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