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章【都得死】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1384/493671384/493671407/2020062910234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三起命案,死者都是博丰文化的人。

    对于发生在宁城的这三起命案,媒体网络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各种说法都有。省厅甚至接到了上级领导的询问,让他们限期破案。和省厅一起承受压力的自然是宁城公安局方面,为了这个案件,一直忙着其他事情的宁城公安局局长邵建国专门亲自回来主持会议,联合闪电侦缉组一起成立专案组,对这个案件进行全程参与。

    “今天是6月21日,我们这个案子的代号就叫621案件,省厅那边已经给了破案的期限,十天之内,必须查出真相。这点省厅过来的同志想必也收到了叶局的指示了吧?”邵建国看了看郑卫国。

    “已经收到了,虽然说是十天的期限,但是我们决定把时间定在七天之内,如果七天之内找不到凶手,这个案子的所有后果我们侦缉组一力承担。”郑卫国说道。

    “郑队长不要这么说,毕竟这个案子是在宁城,你们也是省厅过来帮我们的。就算最后查不到真相,我们也不能让你们来承担这个责任。大家要知道,每年的限期破案很多,但是我们警察也不是神,只能尽最大努力。”邵建国说道。

    “放心吧,邵局,我们对侦缉组的同志非常有信心。之前本来以为抓住了凶手,但是侦缉组的同志很快就揭穿了对方是一个冒牌货。我觉得我们用不了一星期,就能找到凶手。”庄强跟着说了一句。

    “扯犊子,你以为查案子是吃饭啊,想吃就能吃。我看这个案子够呛,很有可能大家一开始就查偏方向了。”坐在一边的马一鸣冷笑了一声说话了。

    “马队,你有什么想法?这大家不都是在群策群力商量嘛!”庄强尴尬地看了看马一鸣。

    “我觉得一开始大家把省厅的同志看的太重了,以为省厅的同志来了,我们这边就可以轻松了。我了解了一下,也不是对省厅的同志有意见。省厅一共四名同志,做过刑侦工作的只有郑队长一个人,其余三个人各有所长,有做法医出身的,有做现场勘查员出身的,还有做的是心理学学术论出身。当然,三名同志能够进入侦缉组,肯定是有一定能力。不过对于这种实际案件,我觉得还是不合适。案子到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一直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偶。对方要杀人,我们就去保护人,然后对方杀了人,对方派出了一个假的凶手,我们就去审讯这个人。这是什么查案逻辑,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我看这样下去,凶手再杀人,我们一样没有任何办法。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去找凶手,查凶手的信息,让凶手根本都没时间去做他计划好的事情。”马一鸣站起来,厉声讲起了自己的看法。

    马一鸣的话有点难听,虽然没有直接说侦缉组的问题,但是已经很明显了。

    “查案方式是不一样的,每个团队都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习惯来查案。马队长说的确实没错,我们会虚心接受。”对于马一鸣提出的意见,郑卫国虽然脸色难堪,但是还是心平气和地说话。

    “马一鸣,这时候大家要团结。省厅过来的同志,自然有他们的能力和优势。你别光顾着你自己那套,现在大家要合作。”邵建国瞪了马一鸣一眼说道。

    “马队长的话其实站在传统刑侦查案上是没问题的。”沈家明拨弄了一下他的刘海,接口说话了。

    旁边的陈远拉了他一下,但是沈家明没有理他。陈远知道,每次沈家明教育人的时候,就会自恋地拨弄头发。

    “我们侦缉组确实只有郑队长之前是做刑侦工作的,我是做犯罪心理学的,确切的说我是和犯人打交道的。不知道马队长听过这句话没有,授人予鱼 不如授人予渔。什么意思?很简单的一句话,你送人一条鱼,不如告诉他怎么去抓鱼?就像我和马队长的工作一样,马队长是抓罪犯的,我是与罪犯做心理沟通的。马队长抓他一百次,不如我和他成功沟通一次。这个道理很简单,不难理解吧?正因为这一点,所以省厅领导才希望我能把犯罪心理这块带到刑侦破案里面来。这样的方式虽然可能不如你们传统刑侦破案看着有效,但是真正的效果却是事半功倍。同样,我的另外两个同事,孟雪和陈远,他们一个是做法医的,一个是做现场勘察员的,这两种技能结合在刑侦里,无论从时间还是专业性上讲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沈家明一口气讲了一堆道理。

    “说的挺像回事,好坏抓住罪犯了再说吧。”马一鸣知道嘴上和沈家明不是对手,干脆摆了摆手,不说了。

    “这样吧,既然马队长和我们的查案方式有分歧,干脆我们就分成两组,一起查这个案子,谁先查到算谁赢吧。这个看似是个比赛,其实也是督促大家快速破案的一个办法。”郑卫国提出了一个办法。

    “我看可以,不过郑队长,你们也别介意,马一鸣就这性格,他也不是专门针对你们,他就是喜欢较真。”邵建国说道。

    “放心吧,我们闪电侦缉组其实正需要的就是马队长这样的质疑者,如果都是对我们的认可,夸奖,对我们其实不好。我们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能力,告诉大家,省厅这么做是对的。”郑卫国笑了笑说道。

    会议结束后,闪电侦缉组的人员没有离开,留下来开了一个会。

    “马一鸣的话其实提醒了我,之前我们查案一直都是用大家擅长的地方去调查,其实这样有一个弊端,时间资源比较浪费。大家查完后,还要回来汇总,再讨论。现在既然马一鸣那边提出了要和我们比赛,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查案,四个人当成一个人,集合大家所有的能力,一起面对马一鸣的挑战。”郑卫国说道。

    “可以,我也觉得我们虽然各有所长,但是总是使不上力气。大家集合到一起,也许真的能解决这个问题。”孟雪第一个同意了。

    陈远和沈家明自然也没问题,接下来,他们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个案子。

    郑卫国和沈家明通过再次对杨牧的确认,知道他是冒充的牧童生。当然,他之所以能够如此了解案情的真相,那自然是涉案人员告诉他的。可惜无论怎么问,杨牧都不说。他只说了三个字。

    “什么?”陈远问道。

    “都得死。”沈家明说道。

    “都得死。这话说的有点狠啊,他指的都是谁呢?”孟雪脱口说道。

    “这是他唯一漏出来的口风,这说明凶手根本没有停止杀人的念头。现在对于受害人的信息全部是来自博丰文化,已经被害的是老总李二傻,总监卢天福和行政秘书海思思。我看了一下这个博丰文化,其实也没几个人,现在就剩下副总刘大海和一个司机彭茂。如果说凶手的目标就是博丰文化的人,那么就在这刘大海和彭茂中间了。”沈家明说道。

    “其实马一鸣说我们调查的方向不对,如果按照传统刑侦来调查的话确实应该是先去调查受害人的情况,然后寻找线索。我们一开始确实是受到了凶手的制约,我们以为可以通过凶手对卢天福下手时找到他,事实上这点凶手早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让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然后这个杨牧突然冒出来,又打乱了我们本来的调查计划。”郑卫国讲了一下他们调查这个案子后遇到的问题。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第三起案子,刚才会议上我没说。其实这第三起案子和前两起不太一样,如果按照凶手的杀人方式,凶手应该会继续做杀人预告。但是凶手却没有,直接进行了杀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个发布杀人预告贴的人和杀死李二傻和海思思的不是一个人。又或者说,杀死海思思的人和杀死李二傻与卢天福的不是一个人。”陈远说道。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那个杀人预告贴吗?可是只有卢天福被杀的时候,对方在网上发布了杀人预告贴啊!”孟雪不是特别明白。

    “一般来说凶手在杀死第一人的时候会比较紧张,所以第一个被害者并不能看出凶手杀人的特性,需要和后面的受害者联系到一起来推测凶手的做法。所以李二傻可能和卢天福是被一个人杀的,也可能是被杀死海思思的凶手杀死的。”沈家明解释了一下。

    “原来是这样啊。”孟雪倒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马一鸣肯定是按照传统刑侦方式调查,他会去调查博丰文化,因为三名死者都是博丰文化的人。我看我们可以先针对海思思的死进行调查,然后区分出到底海思思和卢天福的死亡区别在哪?其实这样要比去盲目调查有效果。”郑卫国拿着笔轻轻敲了敲桌子。

    “行,那咱们就这么办。另一方面,我觉得杨牧这边是不是可以用一些办法,套出他藏着的秘密呢?”陈远说着看着沈家明。

    “你,你看我做什么?”沈家明往后缩了缩。

    “你是学心理学的,这套人话,骗人秘密不是你强项吗?”陈远说着笑了起来。

    “我可是有原则的,我不能这么做的。这会毁了我的招牌的。”沈家明一听连连摆手。

    “得了吧,现在招牌都快被人砸了。”孟雪翻了个白眼。

    “也是,也是哦。那我去试试?”沈家明看了看其他人,然后不自觉地拨弄了一下他的头发。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