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章 本王给你指条明路

    失魂间,风宇跟吴礼已经走远,青禾急忙追上。

    “王爷,这几日咱么顿顿都在保州府的各大正店、脚店解决,花费不少,每日小的回去,我爹都是哭丧着一张脸,时不时地冲我叨念几句。说是戟王府即便有泼天富贵,也禁不住这样花销的。”

    风宇笑呵呵地说道:“这也是计策,待事情解决,本王一定从别处找补回来。”

    找补的方式多种多样,风宇已经从都厢公事所里的文书上得到了灵感。

    路过一间还算顺眼的脚店,风宇进屋落座。

    待看清来人,店伙计免不了惊慌失措,匆匆忙忙叫来了店掌柜亲自斟酒。

    “王爷,小店寒酸,王爷不弃,是草民的荣幸。”

    “本王嗜辣,吩咐后厨,但凡是麻辣口味的招牌菜,尽管给本王端来。”

    连声应“是”,掌柜却赖着不走。疾走一路,焦渴难当的青禾正要趁着吴礼不注意自行倒水,手才刚伸过去,恰巧将掌柜所拿的纸张碰的哗哗作响。

    “这是什么?”

    风宇同吴礼齐齐看过去。这才发现,掌柜手上竟是拿着宣纸,另有店伙计见机将笔墨等物奉上前。

    青禾乐呵呵就要替风宇接下,“掌柜的客气了,来店里吃饭竟然还有手信相送。”

    拿不准他的身份,掌柜只得客气道:“草民鲁莽,是想求王爷留下笔墨。”

    才喝了水,吴礼险些被呛住,心说以小王爷龙飞凤舞的笔法,值得大家这样趋之若鹜吗?肥肠面那回是个意外,今儿又是怎么回事儿。

    与属下的惊奇不同,风宇却是洋洋得意,虚荣心嘛,是人都会有一点。“十枚铜钱,一枚不能少。”

    “不多,不多。”掌柜一个眼色飞过去,好像是早有准备,小厮立刻飞奔上前,恭敬地奉上十枚铜板。

    “一、二、三……”

    风宇很是认真地数了数,不多不少,正好十枚。望着漆盘上整齐排布的铜钱,甚至连距离都似精心摆放,怎么看都是有备而来啊。

    看懂他眼底的疑惑,掌柜急忙解释:“前几日,王爷为旮旯巷的大肠面留下墨宝,每日都会引来百姓围观,他家的生意比起往年好了不少。”说到这里,掌柜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草民也是生意人,每日苦心经营,无非是希望买卖能够更胜从前。所以,才会恳请王爷也为小店留下墨宝一幅,供来往客商瞻仰品评。”

    “你每日都在等本王前来?”

    “那是自然,王爷这几日四处游逛……”注意到吴礼神色不善,掌柜赶紧改口,“是、是体察民情,王爷是在体察民情,草民便早早准备好东西,静候王爷登门。”

    别说吴礼了,就连风宇自己都想不通,那副墨宝随便写写的,怎么就引来如织的游人。

    看来,保州府城的百姓都还挺闲的,凡是个名人墨迹,也不管声名如何,先去饱饱眼福,凑个热闹再说。

    “不是不可以留……”

    “那王爷请。”

    风宇忽然用手势做出制止的动作,抬首间,眼底精芒乍现,看得青禾是通体一寒——这神色他熟悉,往往小王爷要使坏的时候,都会露出这个笑容。

    “如今行情不一样,价格自然也要有所涨幅。”再说,大岳唯一异姓王,簪缨世族,墨宝就只卖可怜的十枚铜钱,传出去让人笑话。虽然已经传出去,也总要给人一个挽回的机会吧。

    掌柜紧张起来,“王爷可以说个价格。”

    他刚要哭穷,就被风宇斩钉截铁的声音打断,“二……等等。”电光火石之间,灵窍之中一闪念,风宇又有了一个新的主意。

    于是,他含笑看着掌柜,审视这家不算小的店面,进店时都未能看上招牌一眼,此刻视线落上去,专注的眼神好似能描金刻字。

    “掌柜的,姓名方便告诉本王吗?”

    态度疏离倒好,小王爷这样一热情,掌柜的反倒有些拘谨,急忙弯腰作答:“不敢,不敢。小的姓柳名中麓,柳中麓。祖籍江安。”

    “柳兄你往那边看。”

    风宇过去搭着柳中麓的肩膀,指向被青禾垂涎很久的登天楼,高高挑出一面酒帘,门前扎三座彩楼欢门,高高耸立,气派无比。

    “柳兄看到什么了吗?”

    “看到……来往游客络绎不绝。”

    柳中麓心里酸得很,登天楼是保州府最为豪华的正店,自己这一方脚店相比之下,正应了他的谦辞——寒酸。

    风宇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诱导:“想不想让你这中麓脚店,也同登天楼一般,客往不绝?”

    “想是想。”柳中麓迟疑地看着小王爷。

    “这就对了!”

    风宇照着他的肩膀猛击一下,可怜披星戴月的生意人,身子骨儿都不大坚实,疼得是龇牙咧嘴,当着王爷的面儿又不好表露。

    “还请王爷言明。”

    众人期待的目光之中,风宇背着双手,一脸高深,“本王给你指条明路。再过几日,便是端午,戟王府按照惯例,每年端午一次大宴,来人皆是府城显贵。今年,本王打算将王府大宴办在风林苑。地方广阔不说,还有一方碧波荡漾的大蒙湖,可举办争标活动,供百姓消遣。到时候,必是人流如潮,万头攒动。”

    争标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水面插长竿,竿上挂锦彩、银碗,纸币。参与竞渡的船只,以首先夺取标竿为胜。

    到现在为止,柳中麓还未能领会风宇的意思,只得静等下文。

    “水上争标,自然是少不了各色船只,什么飞鱼船、虎头船一类。船上,本王准备挂上横幅……”

    说到这里,风宇朝柳中麓看去,一副“本王点到即止,你自行参破”的高人模样。

    要是搁在二十一世纪,应该会很好理解,可如今不同。柳中麓集众人之力,跟几个伙计嘀咕了一番,这才摸到眉目。“王爷的意思是,将我中麓脚店的名号,挂在争标的棹船上?”

    “本王就是这个意思。”

    “这样好,这样极好。”

    大岳从商的百姓都极有头脑,从街边店家各色的宣传方式都能够看出一二,为达到有口皆碑的目的,他们也是不遗余力。风宇提出的这个法子,才能被柳中麓迅速所接受。

    “好是好,不过……”风宇又卖起关子来。

    “王爷请直说。”

    “这么好的方式,价格自然不会便宜。一张条幅就要100贯钱。”

    说罢,他很内敛地朝吴礼的方向递了道眼神,分明好像在说,“本王厉害不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