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章 天下大势 第一节

    第一章天下大势第一节

    初平元年六月,随着董卓之乱的平定,虽然诸侯割据之势已不可逆转,但关中朝廷却暂时恢复了稳定,关羽则进一步巩固着自己的权利,首先是自己作为大将军,开府治事,假节钺,获得了皇帝所能授予的最高权利。

    因此战战功之名,刘备迁任太尉,封良乡侯;张飞迁任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又令张辽为镇东将军,领并州牧,庞德为镇西将军,领汉阳太守;迁逢纪为大将军掾;成公英为廷尉;赵云为中护军,翊军将军;徐晃为镇南将军,并皆封为列侯。

    原来的汉臣中,以张温为司徒,黄琬为司空,其他汉臣若诛杀董旻有功则进行一定的封赏,不然便保留爵位。

    无论如何,一系列的提拔,关羽将最主要的军权和地方最高政权都由自己的义兄弟和嫡系接管,尤其是军权,最上面是自己,然后是嫡系,再下面是接受收编的西凉将领。

    嫡系跟着自己一起发迹自不用说,西凉将领蒙受关羽的恩德,却对朝中旧臣并无好感,可以说长安的整个军权完全是由关羽说得算,在这一脉上,汉朝的老臣根本没有插手的余地。

    一时有不少人认为关羽或许会成为第二个董卓,但关羽理所当然地没有那么做。

    首先在军事上,将十万西凉军裁撤掉一半,长安之前被临时征召的兵员,同样打了个对折,之前为了守城临时招来的不符合当兵条件的,全部一次性发一笔钱后被打发回去种田了。

    自雒阳被烧,董卓乱政以来,关中其实难以支撑起过于庞大的军队,因此在确保战斗力的情况下,应当缩减兵员,让更多士兵从事于生产。

    在收编后违反军纪的,严重者按军法从事,轻者被剔除战斗兵员,贬到长安外当屯田兵。此外,军中老弱者也被筛选后去屯田。

    屯田兵的粮饷自然比不上战斗部队,哪个当兵的都不希望被贬为屯田兵,加上关羽让赵云,徐晃二人督促基层军纪,很快便让曾经在董卓麾下嚣张跋扈的西凉兵得到了整顿。虽说一两天不好改变,但至少在董卓时期,敢明面上打劫商人,强抢民女的情况已经消失了。

    军队管理好了,之后便是行政。关羽先是检查了司隶所有基层官员的任用情况,该登记的登记,因战乱缺少的人手则任命新的官员,普查人口,完善税收。

    借着前世对数学的功底,关羽统计好了每个县多少人,该上多少税,少交的派人查账,然后该贬官的贬官,该砍头的砍头。有灾情的则派人赈灾,又派专门的监督人员监督赈灾的效果。

    并州西部和北部没人管的区域,便让张辽去接手,同时任命官员,恢复对朝廷的税收上缴,凉州能控制的则派庞德过去。

    实际上,自董卓乱政以后,并州东部的太原,晋阳一带已经被张杨,王匡占据,于夫罗也开始向周边的地盘渗透,关羽能控制的只有西边的上郡,西河郡,以及河套的五原,朔方一带。

    而西凉马腾逐渐因为勇武成为了一方豪强,并且趁董卓忙于对付关东诸侯时在西凉变得愈加强大,如今已经成为了西北各郡的实际领袖,并自称凉州刺史。除了平定王国时被关羽攻克过的汉阳郡外,剩下的郡县已经脱离了朝廷的统治。

    而现在关羽也没有立刻发起新的战争的想法,只是把能控制的地盘先控制了,恢复税收,修生养息。

    因为要一改桓,灵及董卓时期留下的弊政,负责处理政事的关羽每天在大将军府上忙里忙外。从各个郡县发来的一份份报告等着他去批阅,作为大将军掾的逢纪也成为了关羽的助手。

    对于长安一带,此时的时局不容乐观。

    毕竟这里是都城,有着百官大臣,世家,寒门,西凉人,关中人,河北人还有来自天下的名人志士,派系不一,利害关系不同。

    就算军队中,也有关羽自己带的军队,董卓投降的军队,以及一些从关中征募的军队。

    虽然成为了掌权者,但如何建立一套制度团结起这些人,迅速恢复生产,强大国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有人在类似的情况下解决过这一问题,那就是诸葛亮,他的答案是以法治国。

    并不是后来的依法治国,以法治国,是用公平的法律治理国家,不管是不是我的派系,不管你是凉州的兵还是关中的兵,犯了法立了功,都按一个标准赏罚,这样大家就都不会有怨言。

    当然,司法不公,司法者自己犯法,这都是常有的事,所以为了贯彻这一方针,诸葛亮事必躬亲,作为权力最大的人,亲自监督执法的公正。犯了军法,则连自己最信赖的马谡也不赦免。

    而关羽也打算走这条路,以公正的法治来维持各个派系的稳定和团结。

    当然,这很累,因为刚刚接管政务,各个郡县的状况文件都要交给关羽审查一遍。比如一件事的赏罚,一个官员的提拔和贬黜,不光要有命令,还要另派人监督自己命令的后效,而监督者如果有错,被监督人有权直接到关羽这里汇报,看情况进行审判。

    像之前那样一边监督战况一边索贿,因为受罚的官员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就包庇,因为嫉妒别人的封赏就索贿,这种行为都受到了严惩。

    很快长安的风气就得到了整治,但这也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对于关羽来说,其实有很多事做起来比一般这个时代的人要方便,比如一开始很多人试图作假账欺瞒上司,然而这些账目送到关羽这里,那个作假账的最后总能被揪出来。

    那些以为关羽是个武人,看不破假账的贪官污吏很快就按照法律,该关的关该砍的砍,便再没人敢在账目上打马虎眼了。

    看着堆积如山的文件,逢纪也擦了把汗。

    “没想到大将军掾这种军职,倒成了处理政务的了。”

    “当初我在皇甫将军麾下当左车骑将军掾时,皇甫将军最先让我干的事是调拨粮草,所谓将军掾,就是主将有需要,就什么都要会做的工作。”

    “说是这么说,但纪可没主公那样的算数才能。

    这么多文件,为何主公批复得过来啊?”

    “数字的学问,无非是熟能生巧罢了,没有什么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