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三十七章 奸商无所不成

    前些日子天气还没有这样的冷,那火炉价格又高,又新颖,就有些卖不动。

    但近来,许是天气冷了,也许是之前买的富户开始用起来了,口耳相传,打听这火炉的人家也就多了起来。

    “当然要涨价,求大于供,不涨白不涨。”

    宋熙姣摆着手指头算了算,原先是三千刀钱一个,如今天气这样的冷,火炉对有些人家来说,又是刚需,那涨个一千刀钱,也不算过分。

    听到她说要涨一千刀钱,就连赵捷都倒吸一口冷气:“姑娘,你这涨的有点过了吧?这不管搁谁来看都是敲诈!”

    “敲诈?你情我愿,我卖你买,怎么会是敲诈。”

    看到赵捷明显不赞同的目光,宋熙姣只好退让一步。

    “那……我们就来个配套服务,买一个火炉,咱们包定制,包安装,包教会使用,送五斤煤炭,五斤地瓜,五斤土豆。这地瓜土豆,咱们可以用纸包的好看一点,就说是精品地瓜土豆,跟别人地里长的,外面卖的不同。这样一套下来,涨价也就顺理成章了吧?”

    赵捷听的哑口无言,怪不得人家都说无商不奸,姑娘看着天真烂漫,这一肚子坏水,真是不经商都可惜了!

    “好吧,不过依我看,根本不会有人买的,仙鸣关的有钱人又不是傻子。”

    两人乘着雪来到铁匠铺子,宋熙姣找出一条大红布来,让赵姐用毛笔写上“开业大酬宾,买烧火炉送煤炭送精品美食”,然后挂在门楣处,确认经过的路人都能一眼看到之后才放心的拍了拍手。

    “记住,凡是买咱们家火炉的,都能免费烙印自己的标记,附赠三年的保修服务。”

    伙计们不懂的问:“姑娘,什么叫保修服务?”

    宋熙姣解释道:“就是三年之内,凡是火炉在非人为情况下有所损毁,咱们负责修理。”

    话音刚落,就有个老员外带着两个小厮走了进来。

    他的身上落了一层雪,就算穿着棉袄,手揣在袖子里,也是冻的鼻头通红,一进门感受到铁匠铺子里的暖气,顿时舒坦的吸了吸鼻子,跺跺脚,简直想在这里摆个桌子喝完茶住下来不走了。

    但他知道这里不是茶铺,只能东瞧瞧西看看,瞅了一圈才开口问道:“火炉怎么卖?”

    伙计刚想上前介绍,宋熙姣就拦住了他,低声道:“我先给你做个示范。”

    她朝伙计使了个眼神,然后走上前去介绍道:“咱们熙风铁匠铺的火炉,四千刀钱一个。”

    员外一听,眼睛立刻就瞪圆了:“四千刀钱,前几天我来问的时候,还是三千刀钱呐!”

    赵捷和伙计们见状,不禁面面相觑。

    就说吧?

    坐地涨价,仙鸣关的这些达官显贵肯定不会答应的。

    人家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明白他们是看天气冷了,奇货可居,借机故意涨价的?

    宋熙姣却是一脸自信的笑道:“您说的那都是过去那些普通的火炉,普通的火炉我们已经卖完了,现在剩下的,都是可以定制的高级火炉,四千刀钱一个,少一刀钱都不卖的。”

    “高级定制火炉?”院外揣着手,一脸糊涂,“什么意思?”

    “高级定制火炉,就是可以在火炉上面,烙上您的标记,您想烙什么就烙什么,敢问阁下贵姓?”

    院外道:“免贵姓孙。”

    “那我们就可以在火炉上面烙上一个孙字,这火炉每天烧的红彤彤的,便是寓意您来年开春以后,生意红红火火,财源滚滚,这吉祥的寓意,那是用钱买不到的。

    此外,我们还会送您五斤煤炭,五斤地瓜,五斤土豆,三年保修服务,上门安装,保修到户……所有的这些福利加起来,一共四千刀钱。”

    此话一出,别说被说的晕头转向的孙员外了,就连站在一旁的赵捷和铁匠铺子的伙计,都被说动了,想买一个火炉带回家去。

    这伶俐的口齿,一个错字都没有,一下舌头都咬不到,真不是一般人能比过的。

    也怪不得这铁匠铺子自打到了宋熙姣的手里,就蒸蒸日上,虽说东西不多,但收入却很是不俗了!

    “好,我买,你现在就能派人到我家里安装吗?”

    宋熙姣微笑道:“包教包会,还送煤炭,您就放心吧。”

    看着那老员外高高兴兴的捧着火炉离开,宋熙姣信心倍增,嘱咐伙计道:“如果客人不买,你就这定制火炉像普通火炉一样,也是有数量限制的。等到卖完,下一批还会继续涨价,到时候不但价格更高,也没有这些附赠的赠品了。”

    伙计重重点头,对她是心服口服:“姑娘放心吧!咱们都有数。”

    处理完了铁匠铺子的事,宋熙姣便一个人走到大街上,开始琢磨着天冷了,还能做点什么多赚点钱。

    这个时代,就是坐山吃山靠水吃水,做生意,跟外界环境息息相关。

    好不容易下这么大的雪,不好好利用一番可惜了。

    她走着走着,忽见两个少妇步履匆匆的从她身旁经过,她们一看就是来自富贵的人家,尽管里面裹着厚厚的夹袄,身材显得臃肿不堪,但外面仍然罩着绫罗绸缎缝制的外袍,一看就是很讲究身份和体面的。

    只是,为了防止雪花落到头发上,她们的头顶却不得不戴着丑陋的斗笠。

    精心的打扮,全被那灰不溜秋黄不拉几的斗笠给破坏了。

    这时候,要是来一把油纸伞,岂不很应景?

    这里地处北方,风沙弥漫,天寒地冻,人本来的活得就粗糙,没见过多少精致的玩意,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一定有很多夫人小姐愿意买账。

    想到此处,她当即回到家中,翻出了自己随身带来的油纸伞。

    这一把油纸伞,还是凌子清为她画的伞面。

    不知不自觉,小半年就过去了,也不知道凌子清怎么样了,栗子怎么样了,熙风竹纸场的大家又怎么样了……靠着她留下来的钱,伙计们还能过个好年。

    但是过完年,开春以后呢?

    她还不回去的话,他们要靠什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