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4章 三轮子了解一下?

    刘猛的这句话一出口,一边保持着足够绅士风度的威廉默默将脸转向另一边。

    估计,亲耳听见突然多了这么一个胖侄子,嘴角都快笑裂开了,怕这一幕影响到了他的绅士风度。

    一定是这样,刘猛就是这么认为的。

    上来就攀亲戚拉近关系这一招,古今中外都有用,听刘猛这么一说,老亨利倒是微微一怔,想起威廉代表着威廉家族亲自给自己的打的那通电话,那就代表着一种态度,一种对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中国年轻人的态度。

    “你可以直接说重点了,你还有十一分钟的时间。”老亨利抬起头又看了刘猛一眼,嘴上依旧强硬,但脸色却是缓和多了。

    “哈哈,好,那我就直说了,我能给亨利总裁您带来的,除了资金,还有思维,在现在这种军品大幅削减的大环境下,思维不转变是不行的。”刘猛指指脑袋,微笑道。

    “年轻人,我想你是找错人了,第一,罗罗公司不会出售自己的股份,第二,我确信罗罗公司依旧走在最正确的道路上。”老亨利眼睛虚眯了一下,冷冷的摇摇头。

    “不,不,只要华盛顿海军条约还存在一天,只要那边的总理大人没有露出他的獠牙,目前已经举步维艰的贵公司是撑不到复兴的那一天的;

    我相信这一点不光是亨利总裁您很清楚,您国家的各位银行总裁也很清楚,否则,您也不会千里迢迢的来中国,对吧?所以,罗罗公司想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转变思维,开发民用市场,撑到军用品市场的大批量订单到来。”刘猛也摇头说道。

    刘猛这么一说,老亨利这回倒是没有再次反驳刘猛,看向刘猛的眼光也带着些许惊异。

    刘猛的这个说法并不是多么新奇,已经有不少人已经这样说过,但是,那不是金融寡头就是制造业巨鳄,一个来自遥远而落后的东方年轻人有这样的眼光,那无疑是令他很惊讶的一件事。

    就冲这个眼光,刘猛就有浪费他十五分钟的资格。

    “所以,我代表我国华腾集团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可以助贵公司度过难关,而且还有更广阔的民用市场产品理念,而我们,只需要贵公司的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只分红,不参与公司运作与管理。”刘猛笑眯眯地继续说道。

    老亨利的态度,就已经代表着打开了一个小口子,刘猛要做的,就是继续在这道坚固的大堤上开口子。

    至于说不参与公司管理与运作,如果有了足够的股份,谁能把中国人的声音完全拒绝?公司的几个大股东也不完全是铁板一块,给华腾集团足够的时间,迟早会在这家公司占据一席之地的。

    至于如何才能够在罗罗公司发声,难不成你真的认为某胖给雷奥妮的那份聘用合同,就是单纯的为了给她和她的父亲格鲁诺夫挣回一丝颜面吗?

    不管怎么说,雷奥妮的身体里都还有威廉家族的一半血脉,现在又有了华腾集团执行总裁这个身份,即便是在罗罗公司,相信也没有人会真的完全无视这个不算正统的家族后裔。

    至于说在未来小洋妞儿会不会背叛华腾公司而站到家族利益上,刘猛相信,只要他够强,就会把这种可能的危险尽可能的消灭。

    而且,那是未来很遥远的事,如果连眼前都做不好,那会有什么未来?

    知人善用,这就是刘猛这个来自九十年后的特种兵从那个时代带来的最好的“管理理念”。

    很显然,刘猛的一番话成功“切入”到了老亨利的心里。

    “想收购我公司股份,除了钱以外,那还得看你们有没有打动我们股东的东西,比如你刚才说的民营产品,我能不能先听听建议?”

    “嘿嘿,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丑话得说到前头,我的创意可是很值钱的,若是。。。。。。”刘猛笑得贱兮兮的看着英国老头儿。

    “我以日不落帝国从男爵的名义起誓,如果不能合作,罗罗公司绝不使用您的所谓创意。”老亨利显然被刘猛这句“丑话”给激怒了。

    不过,你别说,有信仰的西方人对于誓言方面比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喜欢对中国女人起誓的中国男人要重视的多,很少有违背自己誓言的。

    老亨利能这么说,那就是一定不会用的。

    “嘿嘿,亨利先生别生气,我们中国人谈生意向来都是先小人后君子,我相信我们会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的。”刘猛笑眯眯的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白纸,递给了气呼呼的英国老头儿。

    愤愤然的亨利.罗福斯打开白纸,一下呆了,指着白纸上画着的一辆长着大脑袋却拖着个后斗模样古怪甚至有些丑陋的汽车,或者更确切点儿说又不太像汽车只有三个轮子的玩意儿土鳖玩意儿。

    “窝特?”

    这会儿老头儿脸上的表情绝对精彩的一逼。

    不过,只要不是“谢特”就好。

    “三轮子”刘猛笑眯眯地回答道。

    对,没错,刘猛画在白纸上的那个奇怪的“汽车”,就是未来充斥着中国乡村以及城乡结合部最多的运输工具----三轮子。

    这种车在华北平原一带又叫“三轮子”,最初不是电启动,而是带上一根“摇把子”,没有把子力气想要启动它还真不行。

    曾经的时空中,这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城乡结合部,尤其是农村,那可是正正经经的“火”了一二十年,真正给中国老百姓提供过巨大帮助的!

    但其实,三轮子并不是中国人的独创。

    早在19世纪末摩托车诞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摩托车界的一支奇葩----三轮子的影子了。

    只不过,或许是西方人和中国人的审美观差异太大,自20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米国牛仔的三轮子面世,固执的西方人就一直把车斗给装在边上,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边三轮,属于纯粹的摩托车。

    而向来不缺乏山寨并在山寨的基础上创新勇气的中国人,则勇敢的重新定义了三轮子的功能,将一辆摩托车几乎变成了汽车。

    宽大的驾驶室,宽大的后斗;

    离合器、刹车、油门方向盘一应俱全,如果不是三个轮子,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汽车来对待。

    但是,三轮子不是汽车,无比低廉的价格,丝毫无惧于乡村破败的土路就是田地里也能如履平地的性能,远超摩托车的载重量,瞬间成为中国光大农村最广泛的交通工具,没有之一。

    把“三轮子”这个设计理念拿到刚刚经历过经济危机后不久的英国,绝对的,不成为畅销产品,刘猛敢把脑袋搁这儿。现在的英国,可不是未来人人都拥有汽车的英国,穷人一大堆,农场主们倒是想买昂贵的皮卡,那也得买得起才成啊!

    听着刘猛叙述着这辆模样古怪的“汽车”的性能及用途,老亨利的眼睛逐渐开始放光。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