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九章居庙堂之高

    有谁人愿意往江都一行?君王巡视着众人说道。

    台阶下一片安静,除了呼吸声和心跳声之外再也听不见其他杂音。所有的人在此刻都屏住了呼吸,让呼吸声也渐渐隐藏了起来。落地听针,风吹烟散,良久君王的声音中带着严厉再次在大殿之内响起:没人愿意去吗?淳国有难的时候,诸位真是稳得住哈。君王独自坐着王座上嘲笑着众人。

    或许是因为身不由己,或许是因为另有所图,在君王刚说完,左右两个队列中同时有人站了出来。

    王上,我愿前往。

    君上,我愿前去。

    一左一右站出来的两人在各自表露忠心后,都斜着头看了对方一眼。只一眼后,两人都重重地哼了一声,不在理会对方。

    台阶之上的君王,这时只是淡淡的说道:两位爱卿都是我淳国的栋梁,淳国百姓的福泽。到底谁去还需要再做商议。

    从右边队列走出来的那人再次向君王行礼道:臣,云麾将军骆映家愿带领五百人马即刻赶往江都,救灾,赈灾。绝不辜负王上的重托,还老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骆映家刚说完,他旁边从左边文臣队列里中走出来的那个文臣再次打断道:君上,自古武臣安邦,文臣治国。如果是打打杀杀,应当武将去。但是这治理水灾和管理灾后事宜,当时我们文臣的强项。如果君上派他去了,只怕会越救越灾,搞不好最后还会激起民变!

    你放屁!骆映家忍不住抢着骂了一句。当这一句话一出口,大殿内所有人都惊呆了,竟然有人敢在早朝面对君王的时候骂脏话,除了觉得这人不想活了以外,其他人都觉得骆映家肯定脑子已经坏掉了。

    你,你竟敢在朝堂之上,当着君王的面骂人。你好大的胆子,我看诛你九族也不为过。一旦抓住对手的把柄,文臣总会跳着脚尖揪着不放。

    我,我没骂君王。我骂的是你。骆映家一下子涨红了脸,说话都结结巴巴起来。君王饶命呀,我当时只是一时心急,全赖魏光打压我们武将。我们武将怎么了,上马可以杀敌,下马可以安邦。

    好了!台阶上的君王明显不耐烦了,一声严厉近乎于喊的声音飘了出来。蒋统领,你的意见呢?

    这时所有大殿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右边队伍排头的那人身上,虽然很多人是这段时间第一次看见蒋超,但是因为在朝堂之上也不方便于打听关于蒋超怎么回到合州城的消息,所有还是有很多人对蒋超的突然出现感觉到好奇,种种猜测和幻想开始生根发芽于他们的大脑中。在场的人中,其实有一小部分是知道蒋超回到了合州城,并会在今天早朝出现,只是没想到话题这么快就转到了蒋超身上,所有这一帮人都静静地以待其变,看君王或是蒋超到底有什么计划和变故。只见此时的蒋超脸色还比较卡白,不像正常人那么红润。蒋超上前一步,向台阶上的君王缓慢的行李道:君上,我觉得既然要去赈灾,那么就必须派一个有能力镇压住一切的人。江都新灾,必定犯罪大生,如果去的人不够强硬,那么才有可能激起民变或者放任邪恶势力的滋长。所以我们不仅要以粮食救灾,更要用强势镇灾,这样才能让灾后江都不至于出现动荡,出现叛乱。保江都一方安全与平定,也是保我淳国一份宁静。

    恩,蒋统领所言有理。我

    君上,正待君王正要任命时,左列二排一个白发须须的年老之人颤颤巍巍的移了出来,高声叫道:如果派武官用绝对强势去赈灾,只怕与君上你的仁慈不合。君上当以仁慈安天下,以宽厚得民心。一味的强势逼压,只会让老百姓离心离德,纵使有千百万的军队,也是徒劳。这个白发须须的老人狠了蒋超和骆映家一眼,然后才转过头对着台阶上的君王接着说道:江都受灾,本就需要帮助,而此时却用武力去镇压,去管理,只怕会让民心浮动。如果一旦派去的人不会救灾,只会镇压,那么臣担心其他地方的百姓也会认为淳国不爱护他们,不帮助他们,只怕这样的话,会引起淳国全国的动荡和人口的大迁徙。白发须须的老人顿了顿:还有臣认为云摩将军骆映家,只是一个武散官,多年未到地方上任职,可能对于地方上许多事物都不甚熟悉,更何况是去赈灾。所以老臣建议另换他人前去。

    你。你,罗尚书,你自己不愿意去,可不要挡着我为国效力的决心。在对着淳国吏部尚书兼大学士罗方后,云摩将军骆映家转过身来,对着台阶上的君王双膝跪地道:君王,可怜我的一番拳拳报国之心吧。我在朝廷上已待了近二十几年,从先王开始一直到现在。可是这次机会是我为国报效的绝好机会,我不知道我还有几个二十年可以等待。所以请君王看在老臣这么多年忠心耿耿的份上,成全老臣吧!说道这里,云摩将军骆映家已是泣不成声,哭喊了起来。整个大殿之内,都响起了骆映家的哭泣声,凄凄惨惨,不胜唏嘘。

    哭哭啼啼成何体统,我淳国可不养只会哭的将军!君王有点微怒的说道。作为一个君王最讨厌的就是由臣下居功自傲,倚老卖老,强迫君王同意他们的事。而眼前这个中年的云摩将军骆映家,却是一个有官阶无实职的闲散武官,据说先王当时因为他的顶撞和违抗命令,将他从驻地调回了合州城,从此以后就在也没给他安排过一个实际的职务。而这次江都救灾,骆映家这么积极甚至不惜哭喊出来,应该是想在年老之前东山再起一次,或者说至少要手握一点实权。君王在心中暗笑:我都嫌权利小了,不够。你好像来分一点,简直是痴人说梦。

    君王的厉声呵斥,让大殿内再次安静了下来。良久君王才悠悠地问吏部尚书兼大学士罗方道:罗尚书,你有什么好的提议和人选没有。

    当君王问出罗方后,在下面很多一直低着头的官员都大吃一惊,君王在这时没有再去询问蒋超了,也没有同意和反对蒋超的意见,那么说可以任务蒋超是不是和君王有点什么问题了,至少君王现在不再对蒋超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了。而被君王问话的罗方,不仅掌握了淳国官吏升迁大权的吏部尚书,而他本身也是王族的一个分支,可以算是淳国的贵族。君王转而问话罗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君王要培养自己的势力,以控制淳国了。

    就在众人还在思索一句简简单单的问话时,罗方爽朗的声音再次响起,虽然罗方已经白发须须,年老体衰,但是光从声音上听上去就像小伙子一样:臣认为,太子宾客魏源可担当此任。一来可以彰显君王仁慈,二来也可以让太子能参与其中,尽快学会辅政理国分担君上的本事。

    呵呵,罗尚书想多了。太子今年才三岁,要辅政理国还甚早了,他这个年龄还是随其自然吧,不要太强求许多。君王终于笑了出来,虽然平时在淳国所有人的面前君王看上去都是严肃,深不可测的,但是一旦在他自己三岁儿子身边,君王总感觉自己是最快乐的。大家还有什么提议和人选都可以提出来议议?

    臣复议吏部尚书的建议。

    臣也复议。

    臣复议。

    一时间整个大殿之内热闹了起来,附议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等到众大臣都表态得差不多了,君王才接着开口问道:王参知,你觉得如何?你作为太子的舅舅,你认为这么小就让太子殿下去学习辅政理国的本事怎么样?

    这时左边文臣头派右边的一个中年人站了出来,说道:臣,一切但凭君王决定。臣一定为我淳国发展,尽心辅佐和教育。

    恩。好吧,就这样定了。君王满意的点了点头,不在顾及蒋超,大声地在大殿之内宣布道:太子宾客魏源接旨,我令你带领十万旦粮草,一个营的医官和五百禁军前去江都赈灾。如果江都得以安稳,我在重重赏你,如果江都拿不下来,我撤你的官,看你的头,你可听清楚了?

    臣领旨,谢王上恩典。君王话音才落,一旁一直没在说话的魏源下一子就跪在了地上,磕头谢恩了。

    云摩将军骆映家还想说点什么,但是站出来的几个人在磕头谢恩后都回到了各自的队伍中去了,不再理睬他,就连之前不知为什么站出来帮他说话的禁军统领镇国大将军蒋超都再没说一句话,而是选择了悄悄地站回去。

    骆卿家,回位吧,朝廷对你另有重用,你做好准备就是了。台阶上的君王淡淡的说出这句话,算是对骆映家此生的交代了。

    骆映家无可奈何,垂头丧气的拖着步子,慢吞吞的走回了队伍中,从这一刻开始骆映家心中已经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都后悔的。九州如此之大,难道还没有我的容身之处吗!我为淳国等了二十几年,剩下的时光,我要淳国加倍赔偿给我。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