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李三娘挥双剑夜战卫大将军

    “李娘子,既然妳等反心已定、叛意已决,非要忤逆主上,老夫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老夫身为主上臣子一刻,就要为至尊尽忠一刻;身为大隋将军一日,就要为朝廷尽职一日;将士们身为国家战士一天,就要为国家尽力一天!绝不做像令父那样的背君逆贼。”

    卫玄面露愠色。他这句语气威严的话既是说给李三娘听的,也是说给身后的将士们听的。为“朝廷尽忠”表明他豁出去的决心。

    其实,因为前军溃败,隋军士气正低,卫文升本不想在此刻与娘子军交战,但一来想到眼前的娘子军人数不过3千,应该乘着其大部队尚未前来救援,一举将其消灭;二来想到娘子军都已经兵临城下,如果不战,岂不是颜面尽失!故此,他改变了主意。

    他做了个手势,隋军后面大兴城楼上立时擂起了震天价响的战鼓!

    李三娘知道,凭自己这3千黑甲骑要对付卫文升那4万将士,那无异于找死!而且,两军相隔不过一箭之地,战马冲锋的动能优势也失去了;更何况,自己已经有孕在身4个月,不可过分使力。眼下只能先打一阵子,打乱对方的阵脚,然后再寻机撤离。

    于是,她先装出一副一脸不屑的神情,霸气回道:“卫大将军不识时务,却言我父背君悖逆,实在是颠倒黑白。既然你非要决一死战,小女只好奉陪!”

    紧接着,李秀宁大喊一声“杀!”便身先士卒冲向敌阵。黑甲骑的副统领马三宝见主帅李三娘发出了战令,他对着背后3千黑甲骑勇士们大喊:“保护主帅!”便一马当先冲到李三娘和她的10位姐妹保镖外围,抵挡隋军的攻击。

    卫文升见她冲来,也驱马向前,但他们并没有立马交手,而是仿佛已有默契一般,各自都停在了相隔对方约莫廿尺远的位置,两人的目光近距离隔空相撞。

    本来嘛,相互为敌的两将相遇,理当马不停蹄地手不发软地相互厮杀开来,但他们俩却并没有落入这种俗套,毕竟已经相互较量好几个月了,都想瞧瞧对方长得什么模样。

    只见一个美娇娘,白肤青丝飘飘若仙(其实她头顶盔帽、身披铠甲,这只是他的想象推测而已),双瞳奕奕泛彩、欲怒却娇、遇强更骄;一个美髯公,银须鹤发凛凛气势(其实他头顶盔帽、身披铠甲,这也只是她的想象推测而已),两眼炯炯有神、宝刀未老、老当益壮。

    卫文升依稀记得,因为与李三娘的父亲李渊同朝为官,他们两家之间时有往来,在十几年前曾经见过李三娘,不过那时候她还只是个7~8岁的小萝莉,如今跃然成为娘子军主帅,想必是悍妇一个吧,却没料想到立马于他面前的她竟是个地地道道彻头彻尾的美人,一个

    文武双全的“女神”,而且能够做到处惊不变、处变不惊,不仅在危及之时保持超然的镇定!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她才区区数千人马就胆敢直闯他卫大将军4万之众的阵列,真乃女中豪杰是也!

    卫文升内心此刻竟闪过这么一个念头:如果不是因为互相为敌,他怎么地也得想尽办法让他的小儿子将这个女人娶回家做儿媳,怎么轮得到他柴绍呢!遗憾的是,他们不是一路人,各为其主、各走其道,如今没有任何其它选择,只能一战!

    于是,两人便开战了。

    他们在马背上槊来剑档、剑来槊挑。

    与此同时,李三娘背后的“两翼”,就是那排成马槊尖队型的十骑更是奋力策马冲入卫文升背后的隋军中,一阵厮杀后,反包过来形成一个圆形,将李三娘和卫文升包在圆圈中,抵御前来救驾卫将军的隋军将士,将卒们左冲右突,也难以杀进这个像是被孙悟空金箍棒画出来的“金光圈”。

    这种战术精妙之处就在于,若在没有外围士卒来冲阵之时,那十骑还可以同时与李三娘合力对付卫文升,造成以多战一的局面。【¥ 爱奇文学<a></a> …&amp;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两人缠斗了二十来个回合,仍然不分胜负。他们俩一个是沙场老兵绝代名将、一个是义军新帅女中豪杰;一个是年逾古稀老当益壮、一个是身怀六甲活力不减;一个是赳赳武夫经验老道、一个是婷婷娇娘机敏灵活;一个槊挑狮虎、一个剑舞龙凤。他们之间谁也没有胜过对方的绝对优势,谁也不可能吊打对方,反倒是让人感觉旗鼓相当。

    咋一看,他们的打斗技巧有余、武力不足,有点像花拳绣腿的功夫表演,实则一招一式都暗藏“伤机”,一不留心就有可能被对方挑落马下,他们之所以都没有立刻给对方使出杀招,是因为双方都对对方尚存一丝恻隐之心、怜恤之情,希望只是打赢对方,而不是打死对方。

    要想取胜只能比心态、斗心智了。

    卫文升使出了马槊诸法,包括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等;

    另一边李秀宁也尽显其娴熟的剑法:撩、斩、挑、抹、削、扎、提、击、刺、点、搅、压、劈、截、洗、圈等等都用上了,一时间叫人看得眼花缭乱。

    这一边,李三娘知道卫文升一直是父亲所敬重的隋官,而且自己也不想以小欺老,因此她决意对卫文升点到即止,避免伤他性命;

    而那一边,卫文升也是打内心钦佩甚至喜欢这个文武双全的年轻娘子,同时,他还清晰地感觉到,李娘子的双剑对他大多是虚刺软劈毫无杀气,所以他在前面这20来给回合中,也是槊出短三寸、力道弱五分。

    要论战斗经验和战力,李三娘未必胜过卫文升,卫文升使的是长槊,相对于

    李三娘的双剑来说,无论是长度还是重量,都占着绝对优势。而且,李三娘此时已经身怀六甲五月有余,为了保胎,她不可能拼劲全力。

    然而,卫大将军毕竟已近耄耋之年,纵然骁勇,奈何体力难以为继,且反应能力和速度皆已无法与李三娘匹配,这是其“阿喀琉斯之踵”!

    又斗了10来个回合,卫文升久战不能取胜,反而渐落下风。他明白凭自己的耐力支撑不了太长时间,不如孤注一掷、一招决胜负,或许尚有侥幸获胜的机会;

    李三娘心中也开始有些着急,毕竟她的黑甲骑只有3千人,要想从几万官军包围中力保无损全身而退,就必须先解决了面前这个卫大将军,所谓打蛇打三寸、擒贼先擒王嘛。

    李三娘已经感觉到卫大将军耐力渐退,有点疲于招架了,再出两招就可以制服对手了。

    京城安危要紧、国家利益为重,卫文升决意不再犹豫、不存恻隐,寻找对方的破绽一招决胜!

    他感觉到李娘子的力道和速度都渐渐疲软,机会随时来临。

    他瞅准李三娘一次双剑下沉之际,使出毕生之功、洪荒之力,一槊不偏不倚径直刺向李三娘的颈项。

    然而,卫大将军始料不及的是他中招了!

    李三娘双剑下沉,正是她故意卖的破绽:双剑留出个空挡,放卫文升的长槊直刺到近前,身子才微微向左侧偏转,避过槊尖,同时右手出剑,刺向卫文升的左胸。

    李三娘这一招本来是完全能够叫卫大将军一剑毙命的,但她有意“剑走偏锋”———将剑锋向偏离心脏上方三、四公分的位置刺去,而且只使出了六、七分力道,剑尖穿透卫文升的铠甲,刺进他的胸膛。

    只听卫文升“呀”的一声,双手一松,长槊落地。

    李三娘紧接着猛夹马肚,驱使坐下骑往右腾跃一丈多远,同时顺势从卫文升身上拔出剑来,卫文升“哟”的一声,从马背上跌落在地。

    李三娘纵马回头,用剑指着卫文升,说到:“卫老将军,念你与我父曾经同朝为官的份上,我不欲取你之性命,但他日必取大兴城!”

    李三娘接着厉声对着正在酣战的官军士兵们喊道:“官军将士们听着,现你们的将军已被我刺伤,若想保住彼性命,就立刻住手!”

    就这样连喊了几遍,双方都渐渐停止打斗了。

    乘着这个间隙,李三娘跃马跨到一个举着火把的隋兵面前,同时从怀中掏出几根竹子,顺手就在那火把上点燃,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

    这是娘子军撤退的信号和命令!但此刻全体黑甲骑充耳不闻,没有撤退,依然在与敌奋战,保护主帅。李三娘见状大喊:

    “马三宝,领黑甲骑全数撤出!”

    马三宝回应:“不!主人,妳先撤,阿奴断后!”

    李三娘命令道:“听令,立即撤出!勿要管我,卫玄在我手上。”

    马三宝只好领着三千黑甲骑快速撤出战场??????

    待他们离去有一里地之后,李三娘才对着官军将士喊道:“还不赶紧过来救治卫大将军!”

    说完,便领着十骑保镖绝尘而去??????

    被眼前景象惊呆的隋军将士们愣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将他们的卫大将军抬回大兴城内??????

    就在李三娘与卫文升两位主将单打独斗酣战的时间里,双方的手下都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像在观看武打片一样,聚精会神地瞧着他俩的一来一回、一招一式。这是因为城楼上的隋军不敢擂响战鼓,一来是怕伤着他们的卫大将军,二来是夜战难以分辨敌我,冲杀也难说冲向哪、杀向谁。

    同样,李三娘的10骑娘子护卫和3千黑甲骑亦不敢鲁莽造次,只是在李三娘身后组成半圆保护队形,随时能够以李三娘为中心,合拢成全圆形保护圈,以防隋兵突入。

    此役对于娘子军来说,算是完胜:刺伤敌军主帅,自己还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而对于隋军来说,则真可谓是奇耻大辱了。虽然官军数量超过10比1的绝对优势,有步兵,有弓兵,还有骑兵,而且还是在自家地盘范围之内,却没有占着任何一点主场和势众的便宜。前排步兵被李三娘一通洗脑,斗志瓦解战意全无;后排弓兵不敢发箭,因为他们害怕一个不小心将他们的卫大将军射将下马;而两翼的骑兵则更是无用武之地了。只好全体肃立,木木然眼睁睁地行注目礼,护送李三娘和她的黑甲骑从容离去。

    后人有诗为证《七律?三娘夜战卫文升》:

    尘起烟生杀气盈,星藏月避火微明。青瞳挟电穿坚甲,银发旋风卷旆旌。

    剑舞龙凰扬敌阵,槊撩狮虎护京城。娥眉不让须眉汉,一就三娘万古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