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三章:庙堂博弈

    第二十三章:庙堂博弈

    “也就是说还有三百一十三万两的缺口,这还是在其他事情不动用户部银两的情况下。”柴载厚在心中飞快地心算出了结果。

    “正是如此,皇上。”申鸿铭鼓起勇气站了出来,“眼下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依臣所见,和曼殊人的兵衅不可擅开。”

    同曼殊人决战是顾东林提出来的。顾东林极力撺掇柴载厚和曼殊人决战,一是为了一雪北伐曼殊人失利的耻辱。二是为了一劳永逸解决曼殊问题,解决辽东战事。

    曼殊人起事以来,辽东的边防支出是朝廷支出的大头。而这笔钱又偏偏不能不发,大周经营辽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京师城的安危。

    这也是柴载厚最看中的问题,英宗年间,萌古人破边而入,生擒了御驾亲征的英宗皇帝。旋即,二十万萌古大军包围京师。

    萌古大军一度攻入京师城外城,要不是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组织京师保卫战。在城破之后组织京师的禁军和萌古人巷战,拖住萌古大军,坚持到了勤王兵马的到来。大周早就和萌古人划江而治了。

    大周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

    英宗时期有于谦这样的力挽狂然的国之干城,可他柴载厚没有。这一点他柴载厚还是很清楚的,文渊阁内的阁员,如果有一个人的军事能力能达到于谦的一半,他的这个皇帝都不会当的这么辛苦。

    柴载厚是个极要面子的人,他决不能够容忍在他在位期间,塞外的蛮夷破边而入,包围京师。

    申鸿铭并不同意和曼殊人进行决战,他的主张和顾东林相反。

    申鸿铭认为大周目前所有的强敌中,战斗力最强最棘手的,莫过于曼殊人的骑兵。

    想要战胜曼殊人,至少要有曼殊人三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目下曼殊三大部有两部统一,已经拧成了一股绳,号称有铁骑二十万,

    当然,申鸿铭很清楚这数字是夸大了的。无论是大周还是曼殊或者是其他势力,都喜欢夸大自己的兵力吓唬敌人。

    二十万是夸大,但十万总是有的,这还不算依附曼殊人的辽东边军。

    就按照曼殊人有十万强兵来算,根据实际战斗力三个周军打一个曼殊军,要打败曼殊人至少要三十万大军!而且还要实打实,能打硬仗的三十万大军。

    可大周哪来的能打硬仗的三十万大军?

    大周所有的能打的军队无非是六万川军,三万浙军,五万大同军,算上已经被打残的辽东军也不会超过二十万。

    因此,申鸿铭对和曼殊人决战,持悲观的态度。申鸿铭更主张先易后难,先解决滇闽问题,然后再整合力量专心对付曼殊人。

    不过柴载厚的态度显然是倾向顾东林的,他想优先解决离京师城最近的曼殊人。

    云南的沐狄和福建的林其昌再怎么闹腾,也终究只是芥藓之疾,威胁不到中央。而曼殊人一旦取得辽东,则是可以直接威胁到大周的首都京师城。

    “朕意已决!”柴载厚的态度非常强硬,“曼殊人这一仗,必须要打!而且要大赢!户部的银子不够,朕的内帑先调三百万两白银出来,剩下的钱,你们内阁来想法子。”

    什么?!

    柴载厚的这句话让在场的阁员为之一惊。

    何人不晓柴家的子孙个个都是铁公鸡,内帑的银子向来都是只进不出的。

    如果说老柴家的子孙都是铁公鸡的话,柴载厚就是铁公鸡中的铁公鸡。没办法柴载厚登基以来年年财政亏空,要是他不铁,大周也撑不到今天。

    内帑的银子是皇帝的私房钱,属于皇家财产,和户部是两码事。

    既然柴载厚都肯把私房钱掏出来当军饷了,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只能想法子把剩下的缺口给补上。

    “皇上,臣倒是有个法子。”一直一言不发的徐恭站了出来,奏道,“皇上仁慈,乃是仁义之君,念及眼下民生维艰,皇上定然是不舍得再加派了。依臣之见,若是想要补下这剩下的缺口,未有加收商税,尤其是两淮南直隶(浙)(江)的商税。”

    徐恭本来还想说(福)(建)但突然想起来福建的商税眼下大周还收不到,只得跳过补充了一句:“还有两广。”

    “皇上不可!”一说到加收商税,韩道奇马上跳出来反对,“眼下倭寇海寇猖獗,大周的商人生意不好做,若是加收商税,必然是民不聊生啊皇上!再者,明皇帝曾立下祖训:后世子孙不得与民争利!依臣看来,此举万万不可!”

    “为何不可啊?”柴载厚脸上阴云密布,“去年韩爱卿向朕进言向陕西的农民加派朕准了。商人的日子不好过,农民的日子就好过了吗?商人是我大周的子民,农民就不是我大周的子民了吗?”

    “皇……皇……皇上所言极是!”韩道奇的额头沁出了豆大的汗水,说话有变得有些结结巴巴。

    张维正方才还提及去年陕西的加派引起今年陕西的民变。如果再说下去,皇上恐怕真要拿这件事情做文章了。

    “皇上圣明!”

    申鸿铭、张维正、徐恭几乎是异口同声。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明皇帝有不与民争利的祖训不假,只是皇上加派商税并不是为了与民争利,而是为了辽东战事,为了我大周的江山社稷。倘若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也定能体谅皇上的难处。”

    张维正说道。

    “张爱卿所言甚善。”柴载厚阴沉的脸渐渐舒展开来,“顾首辅?你是内阁的首辅,你说句话表个态吧?”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他顾东林还能怎么表态?

    “臣没有异议。”顾东林只得点头赞成。这代表今天和吴党的博弈,他们浙党输了。

    文渊阁的会议结束之后已是深夜,阁臣们在谢过恩后纷纷离开了文渊阁。

    “少岳(张维正字少岳)。皇上是铁了心的要和曼殊人开战。辽东战局你怎么看?”回去的路上,内阁次辅申鸿铭问张维正道。

    “恩师心中已有定论了,又何必再问学生。”张维正说道,“学生的想法和恩师一样。”

    申鸿铭抚着苍白的胡须,赞许地点点头。

    张维正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入阁以后也不负众望,硬是把户部尚书的担子给扛了起来,给皇上留下来一个能臣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