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五章:长生岛

    第二十五章:长生岛

    对付曼殊人的骑兵,秦瑜的想法还是以步兵克制骑兵。

    一来步兵便宜,二来步兵训练周期短。关键是步兵损失了也容易补充。

    当然,秦瑜也没打算完全放弃骑兵,他还是打算训练小部分的骑兵辅助步兵战斗。毕竟骑兵的机动性是步兵无法比拟的。

    挑选出来的三百民青壮,秦瑜的想法将其中的一百五十名训练成火铳手,剩下的一百五十名训练成长矛手。加上张世武训练的一百多名骑兵以及从边外和他一起回辽东的三十多名骑兵,他手中就有四百多名可用的兵马了。

    四百多兵马不多,成不了什么大事,但在这座岛上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要是能够搞些火炮火铳就更好了。

    从后世来的秦瑜,见识肯定比当世之人强。

    热兵器取代冷兵器,是历史的滔滔洪流,不可逆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里桥一战,英法联军以仅仅五人阵亡的代价,杀伤上万蒙古骑兵,使蒙古骑兵纵横欧亚大陆的辉煌成为过往云烟,八里桥一役是蒙古铁骑悲凉的谢幕表演。

    这些教训都是尸山血海堆出来。

    目前火器不成熟,威力有限。尤其是在大周的匠户制度下,火器的制作更是粗制滥造,不堪使用,大部分的火铳都是开不了几枪就炸膛,更有甚者处(女)(射)就炸膛报废了。

    可以说火铳兵每开一枪都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做赌注。这样的火铳兵在面对曼殊人的铁骑时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又焉能不败?

    除了火铳之外,大周的主要火器还有火炮,大周火炮的质量倒是稍微好一点,听说辽阳城还有三十来门花重金从欧罗巴红夷那里进口的大炮。

    不过红夷大炮整个辽东也就只有辽阳城这三十来门。以他现在的身份,是搞不到这些炮的。

    便宜老爹那里的炮也不多,不过已经这个老爹已经很仗义了。

    秦瑜再问秦舒元要火铳训练火铳兵的时候秦舒元不仅很大方地给了秦瑜三百杆火铳还附带赠送了三门虎蹲炮。虎蹲炮用法类似后世的迫击炮,不过弹道曲线没迫击炮那么高。

    用虎蹲炮来守长生岛无疑是痴心妄想,守长生岛还是需要欧罗巴大炮那样射程远的大炮。

    但是有总比没有强,虎蹲炮虽然射程和威力都不咋滴,不过胜在机动灵活,只要使用得当,还是能够发挥出不凡的威力。

    辽东边军的骑兵就很喜欢这种火炮,甚至还有专门用骡马拉运虎蹲炮的炮兵部队,战时为骑兵提供支援火力。

    太阳升到头顶,现在是正午,岛上的妇女和儿童正在给干活的青壮们送饭。

    大周朝的普通人都是一日两餐,第一餐早上干活前吃,一般在巳时之前用完,名为朝食。第二餐晚上干完活吃,一般在酉时吃完,名为夕食。当然有钱人就无所谓了,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据说江淮地区的地主老财,一天闲着没事干,除了收租算账看银子就是喝茶吃饭,一天下来能吃个七八顿。

    当然这毕竟是极少数人。

    秦瑜已经习惯了一日三餐,在他看来中午不吃饭干活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是这种重活。秦瑜很佩服这些青壮,一天吃两顿都能坚持干完这么重的活。

    闲聊的时候一些青壮告诉他,一天能有两顿都算是好的。当年他们应征修缮辽东边墙的时候,每天只给吃一顿饭,还吃不饱。天知道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来到长生岛后,秦瑜给这些青壮们一天管三顿饭,除了原本的朝食和夕食,中间又了一顿午饭。青壮们都习惯管这顿饭叫午食,在午时左右食用。

    反正他现在有的是粮食。不仅是有,而且是多的吃不完。那一百五十顷良田,秦舒宝最终给秦瑜的是三十万石粮食,

    辽东目前粮食确实不富裕,就算是秦舒宝这样辽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地主也凑不齐四十五万石粮食。

    就这三十万石粮食,还有七八万石是秦舒宝从其它几家那里或借或买才凑齐的。

    至于剩下的十五万石,秦舒宝则是按照每四石粮食折合一两白银的价格,给秦瑜补了三万七千五百两白银。

    不过秦瑜只要了其中的三万两,剩下的七千五百两让秦舒宝用十一艘海船抵。秦舒宝很乐意地同意了这笔买卖。

    一日吃三餐的壮丁们干活效率比一日两餐高多了。最主要的是干活充满热情,离乱之秋,战乱之地,能不饿死已经是万幸了。现在一日能够饱食三餐,这在十几天前想都不敢想。

    按照目前的进度,再过半个月,这些仓库就能正常使用了。就能够把秦舒宝那里的三十万石粮食运到这些仓库里。

    如果是青壮们一日能吃三顿是在天堂上,那么被挑选出来当兵丁的那些士卒就是天堂上的神仙。

    除了每天三顿之外,每顿都能吃到三两肉。

    这哪里是在当兵,这简直就是地主老财啊。有些兵丁甚至会偷偷留一些肉带回去给自己的家眷吃。

    秦瑜到来校场,说是校场,其实就是一片比较空旷的海滩。士卒们以小旗为单位十一个人围成一圈扒着碗里的饭。

    秦瑜走到炊事班厨房,其实就是伙头兵那里,炊事班的名字是秦瑜给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叫着更顺口。

    秦瑜从炊事班的厨房乘了米饭,在米饭上盖了几块肉,找了空地让张世文张世武把几个总旗叫过来一起吃。

    在大周,一般总旗以上的军官都有自己的小灶根部不会和士兵一起吃饭。秦瑜以前当百户的时候就有自己的小灶,只是张家兄弟那手艺不提也罢。

    作为一个千户能和士兵们一起吃饭很罕见,关键是秦瑜不是作秀,而是一日三餐都和这些大头兵们一起吃。他们吃什么秦瑜就吃什么。

    这些大头兵在入伍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和牧民,都是直肠子。尤其是他们都知道秦瑜的身份不仅仅是千户那么简单,还是秦家子弟。

    这让士兵们感到很感动。

    当然这也是秦瑜的目的,和他的这些兵混熟络了,好让他们死心塌地地替自己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