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幽州篇 五十八章 天威难测

    韩望力荐沈言,李毅可以理解,张渡为人一向中直,素有爱才之心,推崇沈言也在情理之中,但魏元龙的奏折里,对沈言也是推崇备至,那就有些让人费解了。

    思虑片刻,李毅的嘴角渐渐浮现出一抹诡异的笑容。

    “福源,草拟圣旨,特许沈言免试明经科、明法科,即日起可参加每年进士科选拔。”

    “诺.....”

    福源不敢怠慢,立刻应了下来,但心里却咯噔了一下,知道这位少年天子又要算计人了。

    “哼,沈子云此人若真是人中龙凤,孤岂能让韩望和魏元龙做了人情,昔年太宗有言,兴科举,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沈言如此人才,自当为我所用!”

    “皇上英明~!”

    看着李毅那深邃的目光,福源立刻低下了头颅,心底却升起一股寒意。

    福源跟随李毅十几年,对其秉性十分清楚,他明白,皇上做出如此选择,是对韩望生出了戒心。

    毕竟韩望调任幽州半年多了,其内心到底有何变化,没人能够知晓。

    既然如此,那就必须未雨绸缪!将韩望身边的势力慢慢瓦解,一点点地拉到朝廷这边.....

    唐朝的科举十分复杂,分为明经科、秀才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等。

    到了唐末,朝廷化繁为简,主要以明经科和进士科两类为主。

    明经科一般只是口试,贴经、墨义,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背诵熟练就可中试。

    而进士科则是主考策论,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漕运、军事、政务、盐政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且想出解决办法。

    现在李毅直接下旨特许沈言面试明经科和明法科,就等于变向承认了沈言的身份。

    在唐朝,人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但能够参加科举的,只有士族和农民的后代,工和商出身的人,是无法参加科举的,沈言乃是幽州商贾家庭出身,若无皇上特下圣旨,根本就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皇上,韩使君不是您最信任的大臣么?”

    福源到底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最终还是没忍住问了一句。

    “呵呵,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而今朝廷式微,各方势力虎视眈眈,孤每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别说他韩暮云,就连孤的母后,孤也不敢完全相信。”

    仿佛是在心中憋了许久,李毅此刻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他从如山的奏折中抽出一本,扔到地上,有些不忿地说道:“上月韩望给孤进言,说朝廷有三大心腹之患,第一为阉宦,第二为世家,第三才是藩镇,而如今最为急迫的,是要先解决阉宦之祸,而最不能动的,就是藩镇,因为藩镇手握重兵,又事关到边关稳固,若非万不得已,切不可和藩镇闹到不可收拾。”

    “此言有理啊!”

    福源一边为李毅锤腿,一边说道。

    “可问题就出在韩望的身份上,他乃孤安排到幽州的棋子,一颗插入幽州的尖刺,可他却一再为藩镇说话,就凭此,孤就不可能再对他绝对信任。”

    福源这才恍然大悟,身为臣子,其言行无关对错,只在其立场,哪怕你说得再有理,一旦让皇上生出疑心,那就是大罪。

    若是韩望此刻还是京官,这封奏折定然

    会受到皇帝的褒奖,可偏偏韩望现在是幽州刺史,那就犯了大忌.....

    可惜,此刻发生在皇宫大内的对话,韩望根本毫不知情,就连沈言也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当初的好意提醒,却让韩望和皇帝之间生出了嫌隙。

    “另外,再拟定一份圣旨,封卢龙节度使魏元龙为镇北侯,加封太子少保,两份圣旨一并交给中书省审议,不可耽搁。”

    “诺,奴才这就磨墨.....”

    “还愣着做甚?”

    福源还在等着皇帝接下来的吩咐,可等了半天,也没见下文。

    “那韩大人.....”

    “哼.....”

    李毅冷哼一声,然后就在榻上闭目养神起来。

    天威难测啊!

    福源不敢再多言,乖乖走到案前磨起墨来......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二月下旬。

    春和景明,大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经过半个多月的恐慌,肆虐幽州的瘟疫终于被彻底控制,到二月二十日,已经再无一人死亡,防控工作也渐渐进入尾声。

    幽州百姓弹冠相庆,纷纷走上街头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整个城市的氛围就如这熏和的春日,慢慢开始恢复生机。

    无论经历多大的苦难,生活还是要继续,幽州的百姓在此刻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各行各业都在迅速进入正轨,颇有百废俱兴的架势。

    同时,刺史韩望,节度使魏元龙的声望也达到了顶点,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沈言,更是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可偏偏这个时候,沈言又一次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当中,开启了宅男模式,任凭无数百姓和世家登门道谢,沈言就是一句话:积劳过甚,闭门谢客,剩下的就交给母亲徐秋容去烦心了.....

    这段时间,沈言就待在屋里,一边埋头写他的《石头记》,一边在院子中捣鼓那些成堆的碎布和棉纱,沈冰和沈嘉也不时过来帮忙,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家阿郎要做什么,但他们却能预感到,沈言又要做一些让人惊讶的事情。

    “阿郎,你画的那个图,我已经找工匠去做了,这是什么琴啊,长得这么古怪。”

    沈嘉一边缝补碎布,一边问道。

    “以后你就知道了,这种琴论格调,当然没法和瑶琴琵琶相比,但简单易学,别有一番味道。”

    沈言拿着手中的竹条,漫不经心地回答。

    “那这些又是什么?”

    沈冰指着地上一块块拼凑起来的碎布,好奇不已地问道。

    “这个东西啊?那是能够带我们上天的东西,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家阿郎就带你们翱翔天际。”

    沈言对着沈冰二人神秘一笑.....

    三月一日,幽篁书院正式开学,沈言也不得不开始他的求学生活,毕竟张渡盛情邀请,自己如果不去的话,那也显得太过矫情le

    同一天,皇帝钦点沈言明经科功名和魏元龙封侯的消息同时到达幽州,整个幽州城再次沸腾。

    这一个多月以来,幽州遭受了太多苦难,此刻双喜临门,这让幽州百姓兴奋不已。

    唯一被冷落的,就是刺史府了,在这次大劫当中韩望居功至伟,却没有得到半点封赏,甚至皇帝连一句嘉奖的话都没有。

    虽然也有不少百姓为韩望鸣不平,但韩望到任幽州还不到一年,这点小小的不平之声,轻易就被魏元龙封侯的消息给淹没。

    因为魏元龙封侯的原因,镇守府免了幽州城百姓一年的税负,这天大的好消息,更是让整个幽州陷入疯狂.....

    “子云兄,在下平洲熊翔飞,早闻你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在下蓟县王逸,见过沈兄。”

    “在下平卢周子曦.....”

    来到幽篁书院,不到两柱香的时间,就有十几位士子前来和沈言打招呼,一番应酬下来,沈言脸都笑得有些僵硬了。

    这些人都是朝廷士子的预备人选,和平日里那些所谓的文人才子有着云泥之别。

    跟这些人比起来,之前楚凌那‘幽州第一才子’的头衔,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可以说,幽篁书院齐集了整个幽云十六州最顶级的人才,这些人四书五经六艺无一不通,诗词策论更是上上之选。

    “听说子云兄被雨桥先生亲口评为‘词宗’,简直令人羡慕之极,不知子云兄能否在此作词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

    稍微熟悉之后,一脸白净的周子曦笑着对沈言说道。

    书院之中,都是一些青年才俊,这些人年少气盛又自负才学过人,都不是轻易认输的主,而沈言这段时间名声大噪,书院中人自然不服气。

    “抱歉,作词要讲究意境,而我现在没有心情。”

    虽然感觉到周子曦没有恶意,但沈言依然毫不犹豫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小哥是来读书混文凭的,可没空陪你们这帮小屁孩儿玩儿这些过家家的游戏。

    再说,谁来让我做词一首我都答应,那以后我还不累死?

    “哼,子曦兄,你让沈兄作词那还不是自取其辱,不管他能否现场填出佳作,都已经不能影响其词宗之名,但是那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已经足以名留青史。”

    好熟悉的声音!

    沈言回头一看,只见贺明正带着笑意看着自己。

    面对贺明投来的善意,沈言也微笑着朝对方点了点头。

    之前的贺明和沈言本来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却因为贺明的多疑戛然而止,后来又发生了火葬事件,当时贺明还对沈言起了杀心,而今两人虽然又在幽篁书院相见,但关系已经不可能再恢复。

    贺明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释放善意的同时,和沈言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哼,词宗之名虽大,却华而不实,我等今后都是朝廷栋梁之才,自然要以策论为先,而且就算平日有些闲情逸致,也以琴棋书画为主,试问,沈子云在这方面可有半点过人之处?”

    “有理,还是裴公子见识过人,一眼就看穿了那些沽名钓誉之徒!”

    你妹的。

    老子刚进书院,就有人发出这么不和谐的声音,看来有人要搞事情啊!

    沈言眉头微皱,将犀利的目光投向身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