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6章 光辉履历

    在林道儒的再次发问下,贾环自然不再矫情,轻柔的声音,娓娓道出他心所想。</p>

    “师傅多年治经,生悉心于教育,被世人尊为德高大儒,名望在外。</p>

    师傅生洁身自好,两袖清风,为满朝武推崇敬重。”</p>

    国子监博士,乃是国子监学官,时人口称为国子博士。</p>

    国子博士掌博士厅事,分经讲授儒学,考校程,偕助教、学正、学录掌六堂学生之训诲,兼管南学事宜。</p>

    林道儒闻言爽朗大笑,捏着胡子揶揄地看着贾环。</p>

    “环儿太过偏袒为师了,为师不过国子监从七品的学官,哪里有你说得那么了不得。</p>

    虽然在士林有几分虚名,也不过是面上别人尊重些,谈不上敬仰。”</p>

    贾环羞赧的笑了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他确实是有些偏袒的心思在里面,话并未说全,不想林道儒毫不顾及,自己点了出来。</p>

    大梁开国以来,仍循前朝旧制,置国子监博士三员。但自从大梁迁都顺天,国子监便有了南监北监之分。</p>

    到底是都城,北监自然更为地位崇高,受到举国学子推崇。而国子监博士职,也随着南北监之分而各自任选。南监仍三员,北监却增添到了五员。</p>

    这五位国子博士,《易》、《诗》、《书》、《春秋》、《礼记》,人专经。这便是世人口的五经博士。</p>

    林道儒嘴上说得谦虚,但贾环其实并没有半句虚言。五经博士在士林里的地位,不同凡响。十三经为读书人必读经典,科考出题的大纲,其学问浩瀚如海,自然不能样样皆精。则精力有限,二来学子各有所长。故每个读书人都会选择本自己学的最好的,最为感兴趣的,作为主修本经。</p>

    在大梁士林里,选出五位分别在本经上极有造诣的博士。举国之,只选这五位啊!</p>

    也不是说这五人就是各自本经的最高权威,大梁朝的饱学名士,民间隐居的淡薄隐士,自然也有与他们不相上下的。但不可否认的,他们确实是各自本经上的权威之。</p>

    不过,士林上的声誉同官场不同,林道儒不过是个从七品的学官,相比较于朝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还是显得有些卑微。</p>

    所以贾环才会字不谈林道儒的职位,只夸赞师傅教书育人,名望深重。这也是贾环身为弟子的体贴。</p>

    林道儒知道贾环这是体谅自己的颜面,不过他此处意欲带贾环入官场门庭,并不拘泥于这些。</p>

    “环儿,你可知道,为什么为师不过是个小小的博士,却在士林说话还有几分分量吗?”</p>

    贾环闻言愣,这也确实是他心直存疑的地方。世人推崇林道儒的治经之才,也称赞他的名,但官场与士林毕竟不同。</p>

    师傅不过是个小小的国子监学官,国子监博士病离京,也能让陛下亲自下了御旨过问?</p>

    更不要提朝众权势极高的大臣与林道儒来往的诸多书信,贾环很难不心好奇。</p>

    “许是,许是师傅的名士之风,让那些大人敬重师傅。”</p>

    旁边直含笑旁听的林霭,噗嗤声笑出了声,继而捂着肚子在座椅上笑得打滚。林道儒也是面色愣,被贾环给逗笑了。</p>

    贾环登时又羞赧起来,确实自己这个马屁,拍的太露痕迹了。不过他确实对官场之事知半解,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顽笑打趣番。</p>

    “师傅,我太笨了。”</p>

    “无妨,环儿不懂政事,会有这样天真的想法也不为过。世务政事这种东西,急不来。我且问你,朝王公勋贵、武清流,你知道多少。可知汝家是什么人家。”</p>

    贾环目光微微淡,他知道林道儒这是在摸自己的底,心里斟酌着该如何回答。想了片刻,才淡声回道。</p>

    “徒儿虽然不通政事,但就连长安普通人家的孩子,都知道朝诸位老爷的盛名,徒儿自然不敢点不闻不问。</p>

    朝的左相林大人,是最受陛下依仗的大臣。人人都知,陛下与左相大人推行新法,这位林大人的名讳,应当算是徒儿听过最多的了。</p>

    当朝太傅李锋李大人,大司马孙浩然孙大人,徒儿都是听过他们的尊名的,徒儿听说,他们与我爷爷,还是旧识。</p>

    至于我家,得益于祖宗的功勋,应当算得上勋贵人家。”</p>

    林道儒捋了捋胡子,面听着贾环的话面点头。</p>

    “环儿倒是谦虚了,如此看来,你也并非真的无所知。你口的那位左相大人,确实是如今朝最受陛下器重的红人了。</p>

    为师与你口的太傅大人,大司马,其实关系不错,在朝的清流里,也有几分颜面。</p>

    甚至你口的那位林甫仪林大人,其实也与为师有些渊源。</p>

    他曾在国子监求学,听过我几日讲学。”</p>

    贾环闻言面色惊讶,但林道儒之言又让贾环不得不震惊。左相林甫仪,听过自己师傅讲学?</p>

    林道儒眼神平和,面上带着浅笑。</p>

    “虽然不曾拜入我门下,但他对我还算恭敬,可惜如今道不同不相为谋。为师虽然不否认他的革新之法是利国利民之举,但终究是太过空想,不足之处颇多。</p>

    环儿你要记住,等到日后入仕,千万要小心这个人,他是个有才能,也很有野心的人。”</p>

    林道儒发觉自己说得有些远,怕贾环听昏了头,组织了番语言,复又开口。</p>

    “为师二十三岁榜上有名,在翰林院修了几年书,辗转反侧在京外做了几年县官。运气不错,在任期间不曾有大的天灾人祸,又蒙太上皇垂帘,将我提拔回了都。</p>

    为师是三十二岁在工部任的官,在外蹉蹉跎跎混了近十年,也想着要有番建树。说起来为师算是运气不错的,承蒙诸多大人的赏识,为师在工部熬够了资历,得到了去内阁学习的机会。</p>

    为师那时跟着的,就是如今的首辅大人,宋太师。”</p>

    贾环的小嘴张成口小碗,两眼全是不可置信,看着师傅林道儒宛如在观摩神灵。</p>

    这是怎样辉煌的官场履历,那可是内阁的学习经历。能得到内阁的学习机会,便是被当作内阁大学士来培养的,几乎板上钉钉,会被提拔到重要的位置上。</p>

    林道儒嘴上的说的轻描淡写,但贾环却不得不侧目。看看如今朝的这些重臣,再看看如今内阁的这些德高望重大学士,哪个不是内阁出身的。</p>

    林道儒似乎看出了贾环的震惊,洒脱的笑了笑,面上全是云淡风轻。</p>

    “如若不是出了那起子变故,你小子就走运了。为师从内阁出来,太上皇就传了口谕,等老尚书告老还乡,那个位置就是我的。</p>

    怎么样,是不是心里特郁闷,从个工部尚书的弟子,摇身变成了个国子监老穷酸的弟子。</p>

    啧啧,我看着都不落忍。”</p>

    贾环闻言不免有些失笑,果真还是那个林道儒,这么失落的事情,说得那般无所谓,还不忘记揶揄自己,真是为老不尊。</p>

    他心其实还是有些好奇,林道儒的官途沉浮,也太过曲折了。能从板上钉钉的部尚书,变成从七品的国子监博士,实在是太过斐人听闻了。</p>

    “师傅别打趣徒儿了,我在家里的处境师傅又不是不知道,能拜入师傅门下,哪里还有不知足的。”</p>

    林道儒始终注意着贾环的神色,看出了些端倪,登时沉默了,面上浮现了太多的复杂情绪。</p>

    但还是笑着开了口。</p>

    “想问就问,不用那么拘谨,你天资心性俱佳,就是有时候想的太多了。心里有城府是好的,不过在我这里,并不需要顾及太多。</p>

    我...........”</p>

    直静静听着的林霭,此时忽然笑了起来,止住了林道儒的将吐之言。</p>

    “父亲,这件事还是让我来同师弟说吧。”喜欢红楼之庶子贾环请大家收藏:红楼之庶子贾环娃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