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7章 蹭吃的梁老头

    过了重重牢门之后,李牧他们终于进入到了应天府大牢里面。

    只见那隔成一间间的牢房中,关满了人。当初柴昇摆了一百桌,去赴宴祝他长命百岁的人大多在这里关着了。

    李牧在这里左看看右看看,见这传说中的大牢也不过如此。这里的卫生条件还算不错,没有想象中的臭气熏天。

    “嘿,这不是那柴大人吗,怎么这般狼狈啊。”徐鹏举见到这个熟人上前就是一番嘲讽。

    柴昇转过身去,并没有搭理他。

    前面这些间都是关的官员,所以条件最好。像是柴昇那间,里面各种家具齐全,还简单的装修了一下。犯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柴昇这种朝廷大官,就排在了第一等。

    越往后面的牢房,条件也就越差,关押的人也多了起来。等到后面,全都是十几人挤在一小间里面。那些一看就是商人的,浑身被打的不像样子。李牧现在没了去敲诈那秦家的想法,人都被打成这熊样了,自己再为了十两银子去敲诈,也太没品味了。

    十两银子引发的血案到此为止吧。

    李牧在这里转了一圈后,顿时觉得索然无味,悻悻地回了国公府,继续去创作。

    闲暇之余,李牧找到了魏国公徐俌,对他说道:“国公爷,晚辈想在这南直隶做点生意,不知您是否有兴趣?”

    “哦,什么生意?”

    “家父现如今乃是圣上钦封的西洋宣恩使,准备明年春天就派第一支船队前往西洋。所需茶叶、丝绸、瓷器等货物,不知道国公爷府下的庄子能否提供一二?”

    徐俌笑了笑,说道:“我看你是为了别的才来的吧,就这点东西,你李家说搞不到我都不信。”

    都是千年的狐狸,李牧也就不跟他唱聊斋,直接坦白说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国公爷。其实吧,我是想跟您合伙做点生意,大家有钱一起赚,你好我也好。”

    徐俌早就打听清楚了,这个李牧在北京已经筹了一千万两银子,准备成立北方商会,根本就不差钱。现在来拉魏国公府入伙,说白了就是看上了他家的势力。

    徐俌点了点头,“嗯,合伙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约法三章,账面什么的都要算清楚了,可不能出现那些不明不白的糊涂账。”

    他准备投点银子来试试水,还没人敢诓骗国公府。真要是赚了钱也算是留给后人一条财路。

    两人当下就约好了,在南直隶一起经商,账面分红五五开,由李家主导经营业务。

    李牧拿着那张签好的合作协议,心想,还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有李东阳当爷爷,什么事儿都好办。现如今又有了魏国公的投资,以后李家的铺子在整个南直隶都能站得住脚跟。

    三天后,梁储那边审问的差不多了,然后将主要案犯关入了囚车,准备启程押往北京。

    李牧终于解脱了,他带着赵得助他们,屁颠屁颠的跟在梁储后面。在老国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出了南京城。

    尽管李牧离开了,但京剧却在南京呈现出了大爆发的趋势。有魏国公徐俌和南京守备太监吕安带头,京剧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一些戏班子纷纷改唱京剧,并将李牧视为开派祖师。更有甚者画了李牧的肖像,每天早晚拜一拜,然后三炷香伺候。

    李牧要是知道自己被这样尊敬,不知会什么感受。

    他现在很烦,相当烦。

    李牧让赵得助买了一辆大马车,在里面铺了厚厚的被褥来减震。正准备一路躺到北京的时候,刚正不阿的耿直老头梁储,就厚颜无耻的蹭了上来,大大咧咧的在李牧的马车里占了一个位子。

    这人李牧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真是一尊难以招惹的活神仙。

    梁储可不管李牧那耷拉的脸色,他说道:“光烈呀,我跟你爷爷也算是至交好友。这一路就由我来照料你吧。”

    李牧撇了撇嘴,心想,谁照料谁呀,您这一把老骨头是来碰瓷的吧。但他随即就换上了人畜无害的灿烂笑容,“晚辈多谢梁大人厚爱。”

    “唉,叫梁大人多见外呀。”

    “梁爷爷。”

    “嘿,这才对嘛。”

    忽然,李牧瞥见了梁储身边的那把尚方宝剑。他拿过来看了看,“咦?怎么是这把剑?”

    “你见过?”梁储感到有些意外。

    “当然了,以前在京西铁厂里面的仓库中,见过。”这把剑正是当初朱厚照从京西铁厂取走的那把,只不过现在随手赐给了梁储当尚方宝剑。按照规制,梁储回到京城后,是需要把尚方宝剑还回去的。

    这一路向北,由于带着囚犯,所以速度慢了下来。

    梁储天天赖在李牧的这辆豪华马车中,蹭吃蹭喝,都快把李牧给吃哭了。

    这不,赵得助刚从沿路的小摊上买来一盒小吃递进来,梁大人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大口大口的吃着,等李牧反应过来,那个食盒里的小吃就剩一小半了。

    李牧忽然觉得这一切太邪恶了,世上怎么有比我还厚颜无耻之人?

    “梁爷爷您慢点,小心别噎死。”

    “放心吧,我自有分寸。”梁储说完就拿起最后剩的一小块儿,递给了李牧,“我看你也许久没吃东西了,要不来点?”

    李牧毫不犹豫的接过了那块点心,然后塞进了嘴里。这是花自己钱买的,怎么也得吃一点,不能全便宜了这个老头。

    都说舟车劳顿,但这梁储的脸色那是一天比一天红润。不过他也知道吃了人家的就要有所表示,于是天天教李牧四书五经等科考用的知识,不学还不行。

    “光烈呀,读书最重要的就是心平气和,你这般浮躁怎么能行。”

    “光烈呀,你对这段的见解有问题……”

    “光烈呀,你让赵得助再买点小吃吧,我看你这脸都饿绿了。”

    “光烈呀……”

    李牧现在听到“光烈呀”三个字就直头疼,他现在很怀疑是不是上辈子作恶太多了,所以上天派这么一个老头来惩罚自己。

    李牧带着一副吃了狗屎的心情,一路往北一路学习。还别说,这梁储的确有几把刷子,知识储备几乎可以跟李东阳并论。只不过他一直都忙活着给朝廷办事,所以平时不显山不露水。

    赵得助在车厢外面驾着马车,心想,少爷真是挺惨一少年,这时候还被逼迫着学习。不过这梁大学士真的挺能吃的,刚才就把一整只烧鸡吃的只剩骨头。

    还别说,有事情做了就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腊月初五,这个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抵达了京城。

    现在镇国将军府和李府所在的那条大街,已经被命名为将相街,朱厚照亲自题的字,然后立了石碑在大街上,生怕别人不知这条街叫什么名字。

    自从朱厚照在炸鱼湖立了块石碑后,就慢慢有了到处立碑的癖好。隔三差五就写一条街的名字,然后让人刻碑。渐渐地北京城出名的街道上全都立上了朱厚照御笔钦赐的石碑,也算是北京城的一大新特色。

    不过要说最具特色的,就是那秋名山上的问天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里不知在修什么,反正就是土山越堆越高,至今已经有九丈高。后来还御赐名为秋名山,就是不知和那三个贼人有什么关系。

    李牧带着那几辆大车,装运着沿途买来的货物,刚来到将相街,就看见一块石碑立在那里,他还下去特意看了看,“将相街,御笔亲题石碑,我勒个去,大哥这是要干啥?”

    然后抬眼就瞧见了远处问天阁工地。幸好当初周边留的地方足够大,现在那里已经堆土成山了。由于天寒地冻,问天阁已经停了工。

    路过那里的时候,只见一块巨大无比的石碑杵在那里,下面是一个石刻的赑屃兽,很是威武,光是那赑屃的头就顶李牧十个脑袋。

    “这么大只王八驮石碑。”李牧不住地感叹道。

    旁边赵得助小声提醒道:“少爷,这是赑屃兽,龙生九子里面的赑屃,不是王八。”

    “咳咳,”李牧不好意思的老脸一红,然后假装没事人似的,“秋名山赋,我爷爷写的,真好。”

    李牧仔细一看,只见石碑上前半段是李东阳写的《秋名山赋》,后半段是朱厚照亲笔写的《问天阁赋》。

    “大哥啥时候文采这么好了?八成是找人代笔的吧。”

    李牧还真猜对了,朱厚照这就是先找人写好,他再抄来的。反正翰林院闲着那么多人,不发挥一下他们的才能太可惜了。

    看了一会儿之后,李牧就赶紧回家了,家里人都等着他呢。

    数月未见,李东阳和张婉秋对李牧格外亲热。

    “你说一路上那梁储亲自教导你读书?”李东阳有点不敢相信。

    “对呀,他还蹭吃蹭喝呢。一把年纪了也好意思。”

    李东阳笑着说道:“那个梁储,虽然刻板直率,但却满肚子学问。你只付出了点吃食就换来他的教导,不亏,不亏。”

    “唉,可我总觉得自己吃亏了。算了,不提他。爷爷,我给你们带了些沿路的特产,等会儿咱们一大家子都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