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4章 迁都(一)

    隆启元年九月, 长安秋意正浓。

    新帝登基已逾一年,中原土地也终于因战火的平息而慢慢重归宁静,在朝廷轻劳役, 减赋税的大政下,国中百姓也正一点点休养生息,恢复耕作。

    眼看形势已稳, 裴济于数月前便开始在心中谋划起扫荡北方,将突厥这个悬在中原王朝身边百余年的心腹大患彻底铲除。

    欲除突厥,须得从长计议,他思来想去以为,第一步当先将都城从长安迁往东都洛阳。

    自位置上而言, 长安偏西,接近边塞, 易受边境战事的影响, 也受天灾之下的饥荒困扰,在与东、南两边的联通上,也多有不便。

    而洛阳则处中原腹地,不近边塞,地形与气候都更适宜, 与天下四方的交通也更为便捷。

    同时,洛阳本也是数朝旧都, 城中宅院屋舍一应俱全, 就连宫殿也不必重新修建, 只需将前朝所遗的洛阳宫重新整饬即可。

    相比之下, 先将都城迁往洛阳, 未来若要出兵, 更易稳固后防, 减轻负担。

    君臣之间一番商讨后,终于在四个月前,将迁都一事昭告天下。

    这四个月来,大明宫和城中大臣的家中都在陆续收拾行囊,等待迁都,洛阳城中也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迁都之日定在九月初八。

    到了九月初七,裴济下旨罢朝,令百官各自回府,准备明日的行程。大明宫中,众人也是严阵以待。

    丽质一早便起身,听着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们回报着各处的情况,又跟着一一检查了一番。

    她如今已是皇后,这大明宫中又没有别的嫔妃,她必须得将肩上的责任担起来。好在,宫中庶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有六局经验丰富的女官们从旁帮衬,又有李太后指点,她学得很快,一年下来,已能独当一面。

    好容易将事情都安排妥当,回到紫宸殿时,已临近傍晚。

    裴济也恰从外头回来,一见她,便径直走近,伸手揽着她的肩一同到榻边坐下。

    宫人们捧着水盆、巾帕和衣裳搁到一旁的架子上后,便自觉退下。这两人素来都爱自己动手,不必事事都由别人服侍。

    屋里没了别人,丽质自觉顺势靠在裴济怀里,仰头微眯着眼由他拿沾湿的巾帕替她擦了把脸。

    这三年里,只要她累了,他便会默不作声地抱着她,替她穿衣梳洗,这似乎已成了一个不用言说的习惯。

    只是稍擦了两把,裴济的动作便有些变了。

    近来二人各自忙着手里的事,已有几日不曾亲近。

    他手里的巾帕顺着她下巴的线条一点点下滑,脸颊也跟着凑过去,令温热的气息轻拂过她的耳畔。

    丽质身子颤了颤,微眯着的眼眸慢慢睁开,朦胧湿润的目光一下撞入他的心底。

    巾帕被丢回架上,他低头吻她的眼,手掌也在她的衣领处滑动。

    “三郎,我有些累了。”丽质闭着眼也不伸手推他,浑身软着,只懒懒地唤了一声。

    裴济见状,明白她也有些动情,便将她整个人托起来,令她坐到自己的膝上,一面吻她,一面哑着嗓音道:“不怕,让我来,你不必动。”

    丽质半撑着眼贴近,伸手扯了扯他的衣领,算是默许了。

    两人晚膳也顾不得先吃,便贴在一起亲吻,从坐榻一路进了内室,拨荔枝似的剥着衣物,一同倒在宽大的床榻上。

    纱帐飞舞之间,衣物早已散落一地。

    裴济令丽质仰卧着,覆身上去吻她。

    正是动情之时,丽质忽然蹙眉,眼神涣散。

    裴济一惊,只觉原本覆在她额角的香汗似乎也变成了冷汗,忙停下动作:“丽娘,你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适?”

    他下意识先在心里回想她月事的时间,应当还有五六日才是。

    丽质摇头,忍不住伸手抚着额头,道:“只是忽然有些晕眩,大约是这几日太累的缘故,没事。”

    她整个人比方才更加软,半侧着头卧在床上,长发披散着,有几缕粘在脖颈间,顺着丰腴有致的线条蜿蜒而下,更衬得洁白间透着淡粉的肌肤莹润透亮。

    可饶是眼前情景再令人心动,裴济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他移开视线,退开身,给她盖上锦被,便披上外衣,道:“我让御医来替你瞧瞧。”

    丽质过了方才那一阵晕眩,此刻虽还无力,却已觉得好了许多,正要拒绝,裴济便在床沿坐下,握着她的双肩道:“明日便要启程,今日好好诊一诊,咱们也好放心些。”

    丽质见他当真有些紧张,便也不再拒绝,草草穿了衣裙在殿中等候。

    不一会儿,御医便携着药箱过来,坐到榻边,取出号脉枕替她号脉。

    一番望闻问切后,裴济便问:“皇后如何?可是近来太过劳累的缘故?”

    御医没即刻回答,而是又翻了翻手中替皇后问诊的记录,来回看了两遍,才点头,道:“陛下,皇后殿下的晕眩,的确有劳累的缘故,不过,更多的,当是因为殿下已有了近两月的身孕。”

    他的话音落下,两个人都愣住了。

    殿里静悄悄的,好半晌没人说话。御医没得到预料中欣喜的回应,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裴济面无表情的脸忽然笑了起来,漆黑的眼也迸出耀目的光彩:“你说——她有两月的身孕了?”

    御医点头,顿时松了口气。

    丽质在他的注视下低头,轻抚上仍十分平坦的小腹,这才想起,上个月的月事的确没来。

    她因习惯了从前身子亏损时月事不准的情况,只以为是症状还有反复,并未在意,如今看来,确实疏忽了。

    她的腹中,已无声无息地孕育了一个小生命,一个将她与裴济,与这个亦真亦幻的世界实实在在联系在一起的小生命。

    “三郎,我怀孕了。”她抬头,对上裴济的视线。

    御医已退出去开药方兼写下近来的禁忌,殿中只剩下两人。

    裴济的唇角止不住地扬着,小心地伸出手,跟着覆上她的小腹,轻轻抚摸。

    “是,咱们要有孩子了。”他紧挨着她坐下,语气里慢慢多了一丝细微的哽咽,“幸好,你都好了……”

    丽质没说话,主动伸手,轻拍他的后背。

    他虽没说,可她却一直看在眼里。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替她寻问过不少名医,唯恐从前饮药受到的伤害还未痊愈。

    “嗯,我都好了,你不必再担心。”她柔声安慰,又好整以暇地望着他,“我若没好,这辈子没法生育,你可怎么办?”

    裴济摸摸她的长发,道:“那我只好从宗族里过继一个孩子来了。”

    这是历朝历代无嗣的帝王最常选的法子。只有到实在求子无望时,才会走到这一步。而在这之前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里,他们的内心要承受的煎熬与压力,非常人能知晓。

    不过,这些都没必要说出来。

    他又让人往李太后与太皇太后二人处去传皇后有孕的喜讯。想起李太后,他不由道:“母亲若知道了,定要赶着写了烧给父亲知道。”

    自裴琰去后,李太后的伤心看似好得极快,到如今早已能如从前一样好好生活了,可身为儿子,裴济却知道,她从没放下过父亲。

    李太后在贴身的囊袋里放了裴琰从前的一枚玉佩,时不时便要摸一摸,仿佛他还在身边似的。

    自见了丽质那一回写信烧信后,更是得了启发,每日都要将宫里大大小小的事写下,装入信封,好好收起来。

    不久前,裴琰忌日,她便将积攒的信一并烧了过去。

    不一会儿,御医便带着写好的方子重新入内,又将写下的禁忌事宜递上,一面令他们看,一面仔细讲解。

    二人都是头一遭,因此听得格外仔细,遇上不明白的,反复询问,直到确认无误。

    待御医说到孕期前三个月不宜太过劳碌时,裴济忍不住担忧:“可定了明日要迁都,这样的情况,皇后是否也受不住舟车劳顿?”

    御医道:“去洛阳走的都是平坦的官道,宫中的车马也宽敞,只需路上行慢些,多休息,应当无碍。”

    他说罢,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将声音放低些,道:“只是,这三个月里,须得禁行房事,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御医常年钻研医术,早已习惯了这些事,未觉不妥。丽质虽有一瞬羞意,可一贯坦然,便跟着点头答应。

    反倒是裴济,经这一提醒,便想起方才未尽的事,面上不由闪过几分尴尬之色。然转念一想,幸好方才及时停下了,否则还不知会如何。

    待将诸多细节都说清楚,已过了小半个时辰,熬好的汤药也恰好送来。

    别的事自然做不了了,裴济便看着丽质饮药。

    案几上已摆好了热腾腾的饭食,只等着她先饮药,便能吃。

    实则照御医的建议,最好餐后饮药。可她实在怕那苦味留在嘴里半晌去不尽,便总在餐前先饮。

    好容易将乌黑的药汁饮下,她皱着眉要用两口温茶,裴济却自动凑近,吻住她的唇,与她一同体味残留的苦涩。

    丽质笑着推开他,衔了一枚蜜饯在口中,又凑近去吻他,含糊道:“该共苦的日子已过去了,往后都是同甘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