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6章 西北之事

    第二日一早,夏书瑶就在萧睿宸的小厮平儿的带领下去看新宅子了。宅子是三进的,不算太大,里面没有那些达官贵人家中才有的亭台楼阁,就是简简单单的院子,萧睿宸只是一个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以他的俸禄连这样三进的宅子都是买不起的。

    不过他是新科状元,燕帝给了不少的赏赐,况且宁王知道他要买宅子,暗中帮了不少。

    不过夏书瑶倒是很满意现在这个院子,家中人口简单,三进的院子已经足够了。

    这宅子不需要添置什么,只需买些日常用品即可。

    这上京城她不熟悉,所以便将需要买的东西,列成单子,交给平儿去置办,让娟儿跟着一起,也能快速的熟悉一下上京城。

    夏书瑶想着,如今萧睿宸已经是官身了,家中的下人也需要再增补几人,不然也太寒酸了一些,要是将平儿和娟儿一同派出去,家中都没有得用的人了。

    香米则跟着李妈妈在新宅子里打扫,夏书瑶准备就在这一两日就帮过去,她看了一些,这新宅子的位置距离去皇宫要近上许多,他也能晚起个一时片刻,再去上早朝。

    凡是在上京的官员,无论官职大小,一律都是要上早朝的,而且寅时就要等在宫门口。

    皇宫御书房

    宁王一下早朝就被燕帝召见过来询问西北之事。

    此次西北之事,给了燕帝一个预警,如今整个国库不丰,只能勉强支撑,北燕本就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劣势,不如北魏和南夏有地理优势。

    这也是当初他为何非要将青州打下来的原因,青州不需要游牧放马,人们都是定居在此处,种植农田,青州的赋税几乎占了国库的四分之一。

    朝廷一直都不富裕,每年都要发生雪灾,牧民们的牛羊几乎会损失殆尽,如今有青州的粮食作为保底,燕帝才能有如今的安枕无忧。

    “皇兄。”宁王进了御书房之后,见燕帝正站在舆图旁,宁王将手中的匣子呈了上去。

    燕帝宁玄德接过匣子,打开一看,里面黄灿灿的一粒粒的玉米,“这就是上京城中为之疯狂的黄金米。”燕帝也是知道的,这黄金米在会宾楼风靡一时,王公大臣都趋之若鹜,可是会宾楼却限时限量供应。

    “正是,据臣弟了解,这‘黄金米’最初栽种之人乃是新科状元,如今的翰林院修撰的夫人。”宁王本不想去查关于萧睿宸的一切,奈何他在调查这圆薯和玉米的时候,最终却查到了萧睿宸的身上,所以,他也就顺便了解了一下萧睿宸,让他震撼的是,他跟着夏家一起逃难来到青州,只有一个妹妹相依为命,薛家沟的相亲无人见过他的双亲。

    而上次跟萧睿宸在会宾楼谈话的时候,隐约也已经知晓了他父母双亡,当时宁王得知这个消息,回府后,在书房中枯坐了一整夜。

    那个人到底是不是他的芷梦,他无从得知,可是心里却有个声音在告诉他,是的,那个人就是他一直想念着着的人儿。宁玄叙不想承认,也不敢继续深究。不知道真相,反而能给自己留下一丝的希望。

    他不是没想过要去找萧芷梦,但是当时他的身份,不允许他那么做,等到他帮着皇兄夺得了王位后,他已经没了她的消息,因为北魏萧府,只说三小姐得了急病去了,这世间再无丞相府的三小姐萧芷梦。

    这么多年,宁王派出了许多人去找,只是北魏的境内,他的人行动不便,处处受限,找起人来速度极慢,后来他又常年征战,就这么搁置下来了。

    如今倒是有些追悔莫及,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带她一起走。

    “严松,去传萧睿宸。”燕帝淡声说道。

    “下官萧睿宸参见皇上,吾皇万岁。”萧睿宸跪在地上。

    “起来回话。”燕帝道,“朕听闻这黄金米乃是你所先发现的?”

    “正是微臣。”萧睿宸含着胸,弓着腰,倾身答道。

    燕帝又问了一些如何发现又如何栽种的,萧睿宸都一一回答,不过他自然不能说因为他有上一世的记忆,他只说是从前在南边的时候,他见人种过,也见人吃过。

    燕帝倒是不曾怀疑,北魏确实有些作物,是在北燕没有的,而且也是北燕这贫瘠之地种植不出来的。

    问过话之后,萧睿宸就退出了御书房。

    “皇兄,臣弟查出,当年那通安县的县城路和通都是个可用之人,他发现这圆薯和黄金米之后,就立马递了奏折到内阁,只是内阁里的人,为了自身利益,拦而不发,遮住了皇兄的耳目。”

    燕帝明白,这黄金米如今在北燕也是个紧俏的物件,可是刚才同萧睿宸所言,至少在通安县,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而且收购的价格也不高,这其中的差价去了哪里,不用问,也是一目了然之事。

    “可恶,这些个老匹夫,朕早晚收拾了他们。”燕帝重重的拍了一下桌案,一时气不顺,咳嗽了起来。

    “皇兄息怒,注意龙体。”宁王劝道。

    “这件事,交给你全权办理。”燕帝道。

    “是。”

    宁王出宫后,没有急着回府,而是去了翰林院,找到了萧睿宸,两人在一处说话。

    “萧修撰,这玉米和圆薯在西北之地不知道是否能够栽种?”宁王问道。

    西北之事,萧睿宸是知道的,这灾民大部分都涌入了青州的地界儿,书瑶来京之后,还特意跟他说过此事。

    上辈子虽然他精通于这些庶务,可是到底是在北魏,对于北燕的土质和环境到底是不熟悉,也不敢保证,只好说道:“王爷,下官没有去过西北,种植玉米和圆薯要因地制宜,下官对于那边的环境并不了解,所以不敢贸然夸下海口。若是能去西北走一趟,或许能得出一些法子来就能知道了。”

    宁王沉思片刻,笑了笑,“你有你分把握?”

    萧睿宸自然是不敢夸下海口,虽然心中有五分把握,最后开口道:“三成。”

    宁王眸光微闪,“三成……”这三成已经是有很大的机会了,宁王看向萧睿宸,再次问道:“你说的可是实话?”

    “下官句句属实。”萧睿宸立马诚惶诚恐的起身回道。

    “好。”宁王心情愉悦,唇角微微勾起。

    宁王离开后,萧睿宸没了刚才那副战战兢兢的样子,从宁王上次跟他撩起圆薯和玉米的时候,他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赵王是个草包,这一点毋庸置疑,就算是没有上辈子的记忆,萧睿宸也能做出这个判断。

    他对这个宁王倒是新存敬畏之心的,因为上辈子,燕帝薨逝后,继承王位的就是如今的宁王,而宁王是个贤明的郡主,他力推改革,是北魏最强劲的对手。

    下午,萧睿宸就接到了燕帝的旨意,让他明日出发,去往西北之地。

    领了旨意之后,萧睿宸就早早下衙回家了,因为要出远门,燕帝特意准许他早些回去准备行囊。

    翰林院的人都惊着了,因为一个小小的翰林修撰,居然能得陛下钦点跟着宁王一同去做事。

    而夏书瑶这边进展也很快,还以为明日才能搬过来,她只用了一上去就收拾妥当了,中午吃过午饭就搬到了新宅子,然后让平儿去翰林院旁等着萧睿宸下衙。

    萧睿宸从翰林院出来,平儿就迎了上去,将夫人让他转达的话告诉老爷。

    后院有个小小的花园,如今只灰突突的,夏书瑶也没有闲着,想着种些瓜果蔬菜,再种些花在一旁,平日里也好观赏,只是要种些什么花,她还没有拿定主意,这会儿正和萧语冰两人在一处商量呢,萧睿宸就回来了。

    见哥哥回来了,萧语冰问过安之后,便识趣的回到自己的院子,哥哥嫂嫂好久没见,自然是要给他们时间单独相处的,萧语冰也希望能早点见到小侄子,希望嫂嫂早点给萧家开枝散叶,这样娘亲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你今日怎的回来这么早?”夏书瑶微笑着问道,然后就吩咐李妈妈去准备晚饭。

    香米也是个有眼力见的,立马跟着李妈妈去帮忙。

    “陛下派我跟宁王去往西北之地,今年春天的灾情眼中,灾民流离失所,之前赵王又赈灾不利。”

    “要你去?为何?”夏书瑶问道,也不怪她有此问,不止是她,就连朝中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赈灾之事,派宁王前去,可以理解,可是萧睿宸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为何会派他去?

    “陛下知道圆薯和玉米都是我所发现的,希望能在西北之地也能种植这两种作物,所以派我前去查看。”萧睿宸看她一眼,轻声说道。

    “我此去快则一两个月,慢的话三五个月也说不定。家中之事就要多劳夫人操劳。”萧睿宸轻笑道,“这里是家中的银票和一些值钱的物什,夫人收到。”

    萧睿宸给了夏书瑶一把钥匙,“箱子,今天平儿已经交给夫人保管了吧?”